到了秦皇岛 逛了好几处

莎也博士

<p class="ql-block">  秦皇岛市,是包含着我们熟悉的“山海关”与“北戴河”的。到秦皇岛逛,其实就是逛山海关和北戴河这两处。(秦皇岛没岛,也没有啥景点—我认为哦)</p> <p class="ql-block">  山海关、秦皇岛、北戴河是从北往南沿海顺次铺开的。我逛了其中的几处👆🔽</p> <p class="ql-block">  这里最重要的景点当属山海关之箭楼👇(亦称“镇东楼”)</p> <p class="ql-block">  山海关, 号称“天下第一关”!关额五个大字,<b><i>苍劲雄浑</i></b>!据说这几个字是明朝萧显(由进士入官)所题写的(但没有落款,所以也不敢保证就是他所题。有人曾“考证”是严嵩题的—不过我不相信大奸臣能写出这么刚劲有力的字)</p> <p class="ql-block">  字大如斗—那个“第”字上下一米五呢!</p><p class="ql-block">‍ 怎么“第”的竹字头变草字头啦?!别说写错了呵(那个“天”字两横上长下短也不是“毛病”)。这都是书法家“我行我素”所在。古代匾额楹联中是常见的呢。不信你去“避暑山庄”、“孔府”等地看看。(不过,人家是“名家”,可以这样“潇洒自如”,咱们小老百姓这么写是要被扣分的😳)</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山海关称“天下第一关”(也叫“长城第一关”)并非自诩,那是有根据的。根据之一,就是它的位置。👇</p> <p class="ql-block">  位于长城东部第一个关隘不说,更重要的是,此乃: 华北东北之咽喉,拱卫京师之保障!</p><p class="ql-block">‍ 山海关之建筑,亦台高楼固、完备坚实。从这点说它号称“第一”,也名至实归呀!</p> <p class="ql-block">  城高14米,墙厚10米。城墙上可容五马并骑。</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天下第一关”为啥又称为“箭楼”?你看那像窗户一样的可不是窗户,是对外射箭之孔(而那“黑圆圈”,平时不打开,是吓唬鸟的,所以飞鸟这里没有,鸟屎自然也就没了。)箭楼配合“瓮城”,以便诱敌深入,瓮中捉鳖。</p> <p class="ql-block">  箭楼上配置的大炮,在当时很“先进”。屡助明军损敌,被皇帝封为“神威大将军”。</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为保证城墙质量,明确责任,很多墙砖上有“模铭”。所以墙体坚固异常。(古代似少“豆腐渣工程”—监督措施落实,谁敢呀)</p> <p class="ql-block">  山海关,可不仅仅是一座城楼哇,整个关城,略成“凸”形。城门有好几处呢。</p> <p class="ql-block">  山海关整个防御体系坚固异常,从未被攻破过。至于吴三桂自己开城投降,那就是另一回事啦。</p><p class="ql-block">‍  山海关之所以如此坚固,还因为这段关城一直修筑到海中,使敌人无法绕过逾越。这一段入海长城,就是大名鼎鼎的“老龙头”。</p> <p class="ql-block">  万里长城,老龙头应该是东部起点。它把山、海、关、城集为一体,位置险要,建筑精华!</p> <p class="ql-block">  “老龙头”,是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约600年前)。但历史上战乱频繁,特别是八国联军入侵,对这里大肆毁坏,使它很早就崩塌了。现在看到的,是上世纪90年代才修复的。所以我听说很多到过山海关的人,并不知道还有这个“老龙头”。就是知道的,过来看的也不多。</p><p class="ql-block">‍ 下面我综合查看到的资料,结合我的“巡察”,把它写一下:</p><p class="ql-block">‍ 山海关景区到老龙头景区并不远,有公交车直达(骑共享单车过去也不远)。</p> <p class="ql-block">  “老龙头”景区范围不小呢。</p><p class="ql-block">‍ 狭义的“老龙头”,只是指“入海石城”的一段。广义的“老龙头”,则包括“宁海城”、“澄海楼”、“海神庙”……等一批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 明长城自西向东横跨崇山峻岭,蜿蜒盘旋,最后跃入渤海,确像一条巨龙🐲,其东面之首自然称为“老龙头”。</p> <p class="ql-block">  “入海石城”:探入海中的一段城墙。</p><p class="ql-block">‍ 两座重要的建筑:“靖卤台”与“澄海楼”。</p> <p class="ql-block"> “靖卤台”,就是所说的长城上平常的“烽火台”。但不平常的是这个烽火台是万里长城中唯一的一座海上敌台。其名“靖卤”,有两重含义:1、“卤”,盐也,替代海水。靖卤亦镇海之意。2、“卤”与“虏”同音。靖卤有扫平敌虏之意。</p>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至于“澄海楼”,则“海澄波静 天下太平”之寓意也。</p> <p class="ql-block">  楼顶匾额“雄襟万里”句,乃明代民族英雄孙承宗所题(孙承宗--当年镇守山海关,清军惧之。但却遭小人诬陷,崇祯帝也不识好坏人,将其罢官,遂使后来明朝灭清朝兴)。其字,是现今书法家侯氏所补书。</p><p class="ql-block">‍ “澄海楼”三字及楼门楹联,为乾隆所写,横批“元气混茫”亦是这位到处题字的皇帝“御笔”。</p> <p class="ql-block">  这里有两座名石碑。</p><p class="ql-block">‍ 一个写有“一勺之多”🔽。这四个字挺费解的,查了,原来是«中庸»中的一句话:“今夫水,一勺之多,及其不测,鲛龙鱼鳖生焉,贷财殖焉。”意思大概是:别小看一勺之水,汇成不测的江河湖海后,便能孕育蛟龙鱼鳖,繁衍财富资源。(有哲理哦:量变可到质变)怎么在这里立了这个碑?原来是乾隆皇帝巡游至此,面朝浩瀚之大海,见“元气混茫”,也学魏武之浮想,吟诗一首记之。</p><p class="ql-block">‍ 诗曰:我有一勺水 泻为东沧溟</p><p class="ql-block">‍ 无今亦无古 不减亦不盈……</p><p class="ql-block">‍ 却笑祖龙痴 鞭石求蓬瀛……</p> <p class="ql-block">  另一座“天开海岳”。词语豪雄!可以说是对面前山河壮丽、气势磅礴的精美描绘,更是寓意像老龙头一样屹立不倒,登高视野开阔,胸存抱负远悠!(据说此碑乃唐代李世民为褒扬薛仁贵征东所立。至今有一千多年了)</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下面这又是一碑。</p> <p class="ql-block">  这碑上两个字,可不是“淑碑”,而是“御碑”(草书之“御”)。记录了乾隆皇帝到这里写过的三首诗。上面提到的“我有一勺水……”就是其中的一首。</p><p class="ql-block">‍ 当时当地的知县钟某人立即建“御碑亭”一座,立此碑给皇帝拍马屁😆不过留下来了这么漂亮的亭子供我们观赏也算做了件好事😏</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再来说说老龙头,它是我们熟知的戚继光率领兵民所修建的。当初建时为了能做到海水不侵、海浪不摧,颇费脑筋。听说是他广采博纳,用千只铁锅扣在沙滩上,再在其上砌墙--对此传说,我虽有怀疑,但我相信戚大大决不会脑袋一热就拍板乱定的。一定是遵从专家意见,才使得600年后的我们,仍得以见其雄姿立于海上。</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老龙头景区的重要部分--“宁海城”。</p> <p class="ql-block">  “老龙头”军事防御体系之重要一环。</p> <p class="ql-block">  “宁海城”城墙。一圈约900米。</p> <p class="ql-block">  宁海城位于老龙头之北,是始建于明代的一座军营--现存的最完整的明代海防兵营,名曰“龙武营”。</p> <p class="ql-block">  营房生活没置</p> <p class="ql-block">  城内有“点将台”、龙武营军官房--“把总署”、“守备署”、粮仓、马厩……还有一个鼓励士兵、庇佑保护的“关帝庙”。</p> <p class="ql-block">  点将台对面是一个“八卦阵”🔽。不太懂真正的实用价值,不过倒是给现在的游客增添了不少趣味。</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老龙头”的另一景点是“海神庙”。</p> <p class="ql-block">  从老龙头那边(入海石城)沿沙滩走约400米,即可到这个“海神庙”。</p> <p class="ql-block">  入口处有牌坊一座,上书“安澜”二字(背面是“伏波”,没拍。)</p><p class="ql-block">‍ 阶台上之碑为“修复海神庙碑记”,记录了海神庙百年变迁及修缮历史。</p><p class="ql-block">‍ 这里就不是与军事防御有关啦。这里靠海不说,旁边还有条入海之河,水运,渔业发达,但水患也厉害呀,人们自然希望神灵保佑,而皇帝们倒是也能顺从民意,立项拨款。于是,这一大组建筑就在沙滩上生成了。</p> <p class="ql-block">  👆赑屃(bì xì)所驮之碑,告诉我们海神庙供奉着的是北海之神--玄冥以及辅祀神祗天后娘娘妈祖。</p> <p class="ql-block">  我把他俩放一起了👆。当然人家是各有其“家”的。🔽是“海神庙”。海神玄冥端坐正中,气宇轩昂。两侧塑有护海卫士“天应”及“天佑”。</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海神庙。正中匾额四个字:“汇溟宁晏”。两侧抱柱联:</p><p class="ql-block">‍ 翕受奠坤维澜安拱极</p><p class="ql-block">‍ 灵长资坎德派演朝宗</p><p class="ql-block">‍ 乾隆帝写的“汇溟宁晏”还能猜懂,但这老儿撰写的这副对联就颇难理解。求助“豆包”,给出如下解答:</p><p class="ql-block">‍ 上联为 “翕受奠坤,维澜安拱极”:“翕受”有接受、容纳之意,“坤”代表大地,寓意着大地以其宽广的胸怀接纳万物,奠定了稳定的基础。“维澜”可理解为维护波澜,“拱极”指拱卫北极星,象征着通过某种力量或德行维护秩序,使天下安定,如同星辰围绕北极星有序运行。</p> <p class="ql-block">  而下联👆“灵长资坎,德派演朝宗”:“灵长”有万物之长的意思,“坎”在八卦中代表水,意味着万物的生长依赖于水的滋养。“德派”指道德的传承和流布,“朝宗”原指诸侯朝见天子,这里可引申为百川归海,象征着道德的影响如同水流汇聚,源远流长,众人都遵循道德的指引。</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海神庙”后边是“天后宫”。</p><p class="ql-block">‍ 正面匾额四字:“盛德在水”。</p> <p class="ql-block">  👆柱联为:</p><p class="ql-block">‍ 向四海锁神通 千秋不朽</p><p class="ql-block">‍ 历数朝受封黄 万古留芳</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妈祖,亦称“天妃”“天后”,俗称“海神娘娘”,是传说中掌管海上航运的女神。历史上确有其人。宋代人,原名林默,最初是湄洲岛疍民(以船为家的渔民)中的一个女巫祝,能预测人的祸福,能保渔民海上平安,而且每每应验,在当地群众中颇有影响,死后人们建庙奉祀之。</p><p class="ql-block">‍ “天后宫”,粤闽处居多(澳门天后宫绝对是当地打卡处)但北方逐渐亦有。(最北一处在丹东)</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天后宫”背面,匾额两组:“万里波澄”、“珠宫湧现”。柱联为:</p><p class="ql-block">‍ 天地涵容百川入 </p><p class="ql-block">‍ 晨昏浮动两潮来</p> <p class="ql-block">  (天后宫正面楹联是赞扬天后娘娘妈祖。背面则是观海景所感了:每当云雾缭绕、烟雨蒙蒙时,海上似出现蓬莱仙岛--“珠宫”也……)</p><p class="ql-block">‍ “天后宫” 后面是探入海中二十多米的“观海亭”。造型优雅👍</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里还有个诗碑廊。嵌刻着一些名人观海所赋之诗。特别注意到魏武帝曹操的另一首«观沧海»(以前只听说过他老人家的那首«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p> <p class="ql-block">  还有萧显(就是写“天下第一关”的那位)👆</p><p class="ql-block">‍只是誊写的字太差(也许我鉴赏力有问题)与书法家萧显太不般配啦。</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参观“海神庙”景点中,我有两点疑惑:看看您能为我解释不?1、建筑都是坐南朝北,与咱们传统的“坐北朝南”反向🔽为什么?</p> <p class="ql-block">  2🔽殿庙前不放置石狮、貔貅等,却弄两个怪兽放着。我还是头一次见。</p><p class="ql-block">‍ (经查, 一个叫“乘黄”,骑之可长寿。另一个叫“龙马”,乘之可使歌喉改美。哈哈,长见识啦)</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再看一下“老龙头”景区的花团锦簇。</p> <p class="ql-block">  这样我们就结束了“老龙头”的游览。</p><p class="ql-block">‍ 返回山海关城区去逛逛。🔽</p> <p class="ql-block">  山海关城,古色古香。</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街上牌坊,🔽虽然斑驳,但仍透露出历史文化的底蕴。</p> <p class="ql-block">  👆其楹联颇具功底:</p><p class="ql-block">‍ <b> 关借山雄登山雲卷风劈浪</b></p><p class="ql-block"><b> 城容海瀚越海回眸雾锁峰</b></p><p class="ql-block">‍ 巧嵌“山海”、“关城”于其上。</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天下第一关下面,有个“兵部分司”,从关楼上下来,不妨一看🔽</p> <p class="ql-block">  “兵部”,应该就是现在的“国防部”吧,不过它管辖的范围可比现在的国防部管得宽。你看门口两旁的楹联:</p><p class="ql-block">‍ <b> 利市兴文济山海</b></p><p class="ql-block"><b>‍ 维边护远固关津</b></p><p class="ql-block">‍ 说明这个“分司”(派出机构)连带行政民生都要管的呢--我看就是山海关关镇的“镇政府”。</p> <p class="ql-block">  清朝入关后,山海关的实用价值就消亡了。所以这个“兵部分司”早就荒芜了。现在看到的是才复员不久的“模仿”,里面的内容不多,缺少历史沉淀。不过它不需单独买票,逛过“天下第一关”,顺便看看也不错。</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山海关城内还有一处“山海镇督师府”,规模比这个大些🔽</p> <p class="ql-block">  “督师府”,在明代是山海关的军事指挥中心。前面提到的孙承宗及大家熟悉的吴三桂,都曾在这里当总督。现在的这里,已经变成“山海关古城历史博物馆”了。只可惜我去时关门修缮,只在门口拍了个“脸面”。(“重关称第一”,是康熙大帝的题词呢)</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看百度介绍,这里面分了“明朝厅”、“清朝厅”、“民国厅”(军阀混战,山海关也是必争之地)……</p> <p class="ql-block">  希望以后再到山海关时,进去好好看看。</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山海关城区内有一个“王家大院”,我倒是进去看了看🔽</p> <p class="ql-block"> “王家大院”位于一个立着“战山海”石牌的街里边(这个“战山海”,写着“景区”两个字,但似乎只有“王家大院”一处了。)</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这里虽然叫“王家大院”,但“主人”的名字却没留下来(只知他为人和善,乐于助人,皆称其为“王三佛”)。不过一位“客人”反倒使这院出了名--大名鼎鼎的“陈圆圆”。</p> <p class="ql-block">  陈圆圆的故事就不在这里说了。此房挂的对联乃清朝诗人«圆圆曲»中名句:</p><p class="ql-block">‍ 恸哭六军俱缟素</p><p class="ql-block"> 冲冠一怒为红颜</p><p class="ql-block">‍ (吴三桂剃发投清,果因爱妾被李自成所夺否?恐怕历史学家亦无定论吧。)</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现在这里也是个山海关地区的“民俗博物馆”。各房间体现出当年大户人家的样子🔽</p> <p class="ql-block">  各类房间</p> <p class="ql-block">  无比豪奢</p> <p class="ql-block">  庭院幽深</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全国叫“王家大院”的不少呢。(我们“李”家也是大姓,似乎没什么出名的“李家大院”。张姓也是哦)其中山西的“王家大院”最出名。咱们吉林市也有一座呀。各有特色。既来山海关,可到这个“王家大院”逛逛,必有收获。</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出了“王家大院”,骑上共享单车,再到山海关城区看看“修旧如旧”的古城区吧。</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里的夜市挺热闹的。还遇到久违的“拉洋片”。极富地方色彩的嗓音挺有魅力呢。您听听吧🔽</p> <p class="ql-block">  离山海关约七八公里,有个闻名全国的“孟姜女庙”。</p><p class="ql-block">‍ (只是不知道为什么,从山海关过去竟然没有公交车。看车站牌,是有一路--忘了是几路了,但停运--因为客太少?那少发几趟也不能停呀!不然怎么对得起这里的“孟姜女”呀?)</p> <p class="ql-block">  打车,也要去看看呀(嗨,回来无车可打,费劲了-与参观无关,略去。不过您若去,还是先把来回交通预备妥吧。)</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未进孟姜女之庙,先识孟姜女之苦。</p> <p class="ql-block">  有个“孟姜女传说陈列室”。用多组塑像回顾这个属于中国四大传说之首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有群塑“姜女出世”、“闺房才女”、“莲池相遇”、“结拜天地”、“捉拿杞良”、“万夫筑城”、“夜制寒衣”、“一路艰辛”、“哭倒长城”、“秦皇逼婚”、“投海铭贞”……大体讲述了有关孟姜女传说的内容。</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据我所知,孟姜女是有历史原型的,其哭夫贞节在春秋时期也确有其事,但似与“长城”无关。</p><p class="ql-block">‍ 传说中的孟姜女是老孟家与老姜家合好,共种一葫芦,成熟后共得一女育之,為“孟、姜”之女(所以“陈列室”外面有一硕大之葫芦)这就扯得“玄”啦。实际上是有齐国人姓姜(姜子牙的封地嘛)而“孟”表示老大。孟姜女--姜氏之长女之意也(正如孔子叫“仲尼”。仲,老二也,所以我们常把孔子叫“孔老二”)</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这里有望夫石一块,细看似有脚印🔽</p> <p class="ql-block">  一泓泉水,被寓为“海眼”</p> <p class="ql-block">  民间孟姜女被神化设庙供奉之。(“孟姜女庙”正殿🔽)</p><p class="ql-block">‍ (“万古流芳”的“流”字少了一点,本属书法家随意所为,但被人赋于“泪水流尽不剩一点”之含意。)</p> <p class="ql-block">  两边楹联很是出名:</p><p class="ql-block">‍ 秦皇安在哉 万里长城筑怨</p><p class="ql-block">‍ 姜女未亡也 千秋片石铭贞</p><p class="ql-block">‍ 长久以来,人们都把孟姜女做为忠贞于女性三纲五常典范。 乾隆皇帝亦为之题诗一首,被刻石于此🔽</p> <p class="ql-block">  “千古无心夸节义,一身有死为纲常。”乾隆帝立足“纲常节贞”,此言不假,但也有“转移视线”之嫌。因为如果强调民间传说中是千古一尊的秦皇大帝不顾百姓死活,硬为“伟大理想”而修长城筑梦,才产生了孟姜女这样的悲剧,就不大“合适”了吧😳</p> <p class="ql-block">  说真格的,我们到“孟姜女庙”,来纪念什么?贞女吗?那个站在这里已经两千多年的忧哀的孟姜女,又想跟后人倾述什么?存妇人之德吗?</p><p class="ql-block">‍ 我有点困惑……</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好了,怎么看历史,还是交给历史砖家吧。咱们再看看这里最最有名的一副对联🔽👇</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1, 100, 250);"><i> 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i></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1, 100, 250);"><i>‍ 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i></b></p><p class="ql-block">‍ 不知谁人所写,把咱们的汉字玩得太“溜”啦。据说这副对联有十多种“念”法。你怎么念?</p><p class="ql-block">‍ (反正不外乎注意到古文中“长”与“涨”通用;“朝”与“潮”通用而已。)</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总结一下山海关这一带👇</p> <p class="ql-block">  “角山长城”(左上👆)没有去。</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秦皇岛市的旅游景点,基本上都是在山海关一带。秦皇岛市区没有什么。北戴河,名气大,但值得一游的景点不多。适合的是,夏天在那海边度假村里住上一段时间。</p><p class="ql-block">‍ 想看看过去的老“别墅”?不太好找呢。看看吧,找到也就是下面这样🔽</p> <p class="ql-block">  那ZY首长们夏天北戴河的会址,肯定很是漂亮,能看得到吗?想都甭想。再说了,就是看到,估计外观也是平平,而里边你也进不去😩</p><p class="ql-block">‍ 看看街边上的“洋房”吧(不过各城市也都有)。</p> <p class="ql-block">  海边怎么样?最著名的是“老虎石”,也不比别处海滩强多少🔽</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到北戴河,去了两处:“鸽子窝公园”及“秦皇宫”。</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鸽子窝公园”之所以叫“鸽子窝”,皆因海边这里的岩石上有很多缝隙,鸽子据此筑了很多窝之故。</p> <p class="ql-block">  这块岩石,上边像老鹰🦅?(不过我看有点勉强)故名“鹰角石”。所以这个“鸽子窝公园”亦称“鹰角公园”。</p> <p class="ql-block">  旁边有一亭,即名“鹰角亭”。此亭是民国要人朱启钤所修,已近百年(朱启钤何许人也?请查“豆包”、“百度”。不过你应该听说过那首讥讽张学良放弃沈阳的名诗句:“赵四风流朱五狂……”其中的“朱五”就是朱启钤家的五小姐。)</p> <p class="ql-block">  鹰角亭环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还有一亭曰“浴日亭”。说的是在这里看日出🌄,仿佛看到太阳在水中洗浴。</p> <p class="ql-block">  亭旁不远处有三个一看就知道是伟人手迹“浪淘沙”之大石。原来毛大人那首«浪淘沙-北戴河»就是在这里写的。所以这里现在辟出一块“伟人广场”以纪念之。</p> <p class="ql-block">  “鸽子窝公园”,可以一逛。</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里还有一个“秦皇宫”。广告词写得好:“来到秦皇岛 必游秦皇宫”。凭此,我也必须去看看。</p> <p class="ql-block">  此建筑,说是依原秦始皇行宫按1:1比例建成的。</p> <p class="ql-block">  不过可能建成不久,展品乏匮,当个婚纱照的景点尚可,但少历史文化底蕴。网上差评不少,竟有人贴出下面的👇🔽</p> <p class="ql-block">  我是不用买票的 (票价60),当然过来买票看看。也觉得还可以(特别是听说有仿古表演,还值得一看呢。)</p><p class="ql-block">‍ 嗨!对旅游景点,特别是“仿古”建筑,您就要求宽松一点吧。不是有名言:“不去终生遗憾,去了遗憾终生”嘛,何必太认真。(您看我这«美篇»也不必认真哦😐)</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以上, 就是我整理的去秦皇岛所逛之观、感,您将就着看看吧(还须补充改进)。若能引起您的回忆,或能对您前往有个参考,则本人不胜荣幸之至极!</p><p class="ql-block">‍ 谢谢啦🙏🌹</p><p class="ql-block">‍</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