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间房村2025年3月18奶奶庙文化活动

美好

<p class="ql-block">在悠远的天地之间,隐匿着一个被自然温柔以待的美丽乡村,它不仅是绿水青山的守护者,更是传统文化的传承地与新时代文化创新的摇篮。今天当晨光初破晓或夕阳温柔地洒落,这个村便活跃起来,一场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如同璀璨星辰,点缀在三间房村的每一个角落,绘就了一幅幅生动绚丽的文化生活图景。</p> <p class="ql-block">清乾隆20年,由山西走西口迁来郝、贾、范三姓,分别盖起三间房定居在此,三间房由此得名。三间房村地势平坦,土质肥沃。</p><p class="ql-block">三间房素有“戏窝”之称,本村戏班远近闻名。上世纪八十年代老辈艺人张吉科、李香玲,后起之秀刘考元、李文科各领一班人马,常年在外演出,以此为业;改革开放后,杨明科、杨言科兄弟创办的文化中心,又培养了一批新文艺人才。</p><p class="ql-block">每年三月十八,是本村传统的奶奶庙会,会期必唱大戏一台,在庙会期间周边村民前来赶会,四方客商赶来买卖;有的上庙烧香许愿,有的探新访友,犹如过年一般,热闹非常。</p> <p class="ql-block">听老人们讲,很早以前,三间房村曾经有一座奶奶庙,</p><p class="ql-block">据老人们描述,奶奶庙并不十分高大。它坐北向南,仅一间大殿,里生外熟土木结构,普通的建筑,比普通民居略高,青瓦灰墙,飞檐翘角,屋顶瓦脊装饰灵兽,檐下为彩绘斗拱,灰砖白缝,素雅清新,暗红殿门,雕花棂格,十分精致;门两旁有联,“神光施德泽,慈云佑黎民”,上书“心诚则灵”;殿前几株或高或矮的松柏,为奶奶庙增添了庄严和肃穆。</p><p class="ql-block">据说殿内供奉着三位神仙奶奶,有“庇佑众生,灵应九州”的泰山老奶奶,另两位是慈眉善目、大慈大悲的“送子娘娘”和的“眼光娘娘”,顾名思义,送子娘娘主管送子,眼光娘娘主管治眼病。三位俗称大奶奶、二奶奶、三奶奶。其实按旧时说法,奶奶庙一般供奉的是泰山天仙玉女碧霞元君,即我们俗称的泰山老奶奶,这个倒是对的,但左右配祀应为佩霞元君和紫霞元君,考虑应该是老百姓记不清这雅致的称呼,古时候孩子和眼睛是老百姓最看重的两件大事,大家便根据需要便尊称她们是送子奶奶和眼光奶奶也是理所应当的了,还有一说另外两位神仙是送子奶奶和观音菩萨的,众说不一。</p> <p class="ql-block">有人说三间房村奶奶庙当初香火旺盛,说奶奶庙的几位奶奶本事大,有求必应,十分灵验,没有办不到的,在附近十里八村很有名,但凡人有个什么灾什么病的,都会到奶奶庙里,祈求奶奶们帮忙给自已治病;甚至谁家久婚不育想要个孩子,就会来到庙里抱个小泥人回去,小泥人是拃吧长的小孩样的泥塑,过不久便十月怀胎了;谁有个过不去的坎,到庙里上柱香,祈求奶奶们降福保平安,也许就成了。这都是老人们口口相传的故事,旧时的乡村民俗都是这样吧。当然也会有求而不应的,那就只能怪你自己心不诚了。</p><p class="ql-block">大约在清代民初时期,社会动乱,民生凋敝,奶奶庙年久失修,香火渐失,终于在一场暴风雨中轰然倒塌,只给村民留下一片废墟、一片叹息,留给后人一个遗憾,一个传说。</p><p class="ql-block">当然,传说只是古代人们一种与自然斗争的一种美好寄托。改革开放以后村民们又自发的从修庙宇,有钱的拿钱,有人的出力,在村中心文化广场建起此庙,把神仙请到身边供奉起来,还请了龙王保村民风调雨顺。请了观音保护村民们平平安安。也算还了一大心愿,做了一项大功德。</p> <p class="ql-block">在这个美丽的三间房村,3月18村奶奶庙文化话动就如同一条恒久不变的河流,流淌在每一个村民的心中,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p><p class="ql-block">庙文化活动是乡村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村民情感的交流和释放。每逢庙会,村民们便放下手中的农活,从四面八方赶来,聚集在庙会的场地上,共同庆祝这个盛大的节日。</p> <p class="ql-block">威风罗鼓登场了,鼓点有节奏的击打着,是观众们的心跟随着鼓点“怦怦”地跳着。忽然,百千大鼓一起发出的声响镇住了人们,威慑四方的鼓声戛然而止。威风锣鼓结束了,但观众还沉浸在心灵的激荡中。</p> <p class="ql-block">随着时代的变迁,唢呐的演奏形式也在不断创新。在今年三间房村庙文化活动会上,托县有名的(300万)唢呐手以独特的视角将流行歌曲融入传统曲调,展现了别样的艺术魅力。他用高亢的嗓音演绎着现代旋律,结合唢呐特有的呜咽与欢快节奏,将传统乐器与流行元素完美结合。观众们被这种创新形式深深吸引,将庙文化活动现场气氛达到了高潮。他的表演不仅传承了唢呐的穿透力,更让这一古老乐器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也拉开了三间房村庙文化活动的序幕。</p> <p class="ql-block">兔兔网红在三间房村庙会上的表现不仅展现了个人魅力,更成为传统文化传播的新载体。他们带着他们的团队(六兰兰等民间艺人)通过艺术形式与互动体验,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生,形成文化与商业双赢的良性循环。他们带来的小调内容多取材于民间故事,既有对丰收的喜悦,也有对生活的感慨。老一辈村民在小调中回忆往昔,年轻一代则通过表演传承文化。唱出了人们对土地的眷恋与对自然的敬畏,引发观众的强烈共鸣。</p> <p class="ql-block">舞狮作为国家级非遗,其动作设计融合了三国至南北朝的演变,既有刚猛的“战狮”造型,又有灵动的“童狮”互动,展现了一千多年文化积淀。舞狮团今天也来到了文化活动现场,给三间房村文化活动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p> <p class="ql-block">广场舞开始表演了,首先登场的是三间房村表演队,三间房村广场舞队成立干2015年,先后在香港,深圳,广州等地进行过多次汇演,2018年在托县广场舞大赛中获得团体第一名。虽然平均年龄53岁,但他们不甘寂寞加入其中。他们穿着各色靓丽时髦的衣服,年龄文化参差不齐,但他们的队形很整齐,舞姿协调一致,虽然都是中老年人则显得有些沉缓笨拙,但他们都沉浸在舞曲的节奏旋律中了,整个群体舞蹈和谐一致。看到他们的样子,我们很心醉,也很欣慰。谁说中国的农民只有纯朴、笨拙、粗俗的一面,而没有清丽、空灵、洒脱的一面啊?眼前这动人的舞蹈就是实证。</p> <p class="ql-block">晋剧在清代咸丰、同治年间就已盛行,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每年3月18,三间房村奶奶庙文化活动都要有一个大戏台,今年邀请呼和浩特市晋剧院来村助兴演出,戏台两边挂着大红灯笼,台上有一些老式的桌椅,台面宽大,却没什么装饰。最为清晰的是一场《打金枝》,虽然自己也听不懂唱的是什么,可是演员的装束、动作和唱腔,也引得我兴趣盎然。</p> <p class="ql-block">戏曲开场了,三村五地的乡亲们都来了,他们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快乐的表情。,生活就是这般美好,就看你怎么过了,感受乡村生活就是在享受人生的美好,就是在为人生增添乐趣,增添快乐与美好的回忆。人生就是要体验尽不相同的生活,要是没有尝试过乡村生活那就赶快探访一下吧!保证会让你流连忘返。快回村看戏来。热情好客,恬静舒适就是乡村生活的最大特点。三间房村的人们不大爱讲烦琐事,也不大爱拘礼节,轻松自在,无拘无束,都彼此和睦相处着。</p> <p class="ql-block">除了娱乐和购物,庙会还给村民们准备了斋饭(托县粉汤油糕),也是交流情感的重要场所。在这里,你可以看到村民们互相问候、攀谈,分享着彼此的生活和故事。这种情感的交流不仅增进了村民之间的友谊,也让整个乡村更加和谐美好。</p> <p class="ql-block">三间房村庙文化活动不仅是一场物质的盛宴,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在这里,人们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和乡村的淳朴。在这里,传统与现代交织,历史与未来碰撞。三间房村庙文化活动,不仅是一场庙会,更是一幅幅生动的乡村画卷,展现了农村生活的美好和丰富。</p> <p class="ql-block">除了各种服装商品,庙会上还有许多小吃摊位。炸得金黄酥脆的油条、香气扑鼻的羊肉串、热气腾腾的考冷面……这些美食的香气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庙会味道,让人垂涎欲滴。我忍不住买了一串羊肉串,那鲜嫩的羊肉在炭火上烤得恰到好处,再撒上一些辣椒粉和孜然粉,简直是人间美味。</p> <p class="ql-block">随着夕阳西下,庙会渐渐接近尾声。人们满载而归,脸上洋溢着满足和幸福。他们谈论着今天的收获和见闻,相约明年再会。而庙宇在夜色中显得更加庄重和神秘,仿佛在等待着下一个热闹的日子。</p> <p class="ql-block">后记,本次三间房村奶奶庙文化活动特别感谢近年来帮助三间房村文化建设的企事业单位,感谢三间房村的各位政界领导及专家学者,企业精英,商界名人以及数以百计的在外界工作生活的各位乡亲,因为有了你们我们今天的活动才办的圆满成功,介于村里近几年村容村貌改变的越来越漂亮了,让我们欢聚一堂,让心栖息,忘却烦忧,在魂牵梦绕的家 乡交流生活的美好,互道成功的喜悦,放下职场的严肃,回归儿时的童趣。相信除了情感和激动,您还会有更多的收获。欢迎你回家上香来。</p> <p class="ql-block">本篇由三间房村奶奶庙文化活动组委会发布</p> <p class="ql-block">李三影视传媒编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