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手术纱布揭开前的七天,我的世界是被揉皱的墨色。起初是恐惧,像有团潮湿的雾堵住喉咙,连呼吸都带着小心翼翼,怕碰倒床头柜上的水杯,怕踩空拖鞋的位置,怕家人说话时看不见他们眼里的温度。</p><p class="ql-block">黑暗是有重量的,它压着睫毛,让每一次眨眼都成了与虚空的对视,直到听觉被无限放大,女儿盛粥时瓷勺碰着锅底的轻响,甚至自己心跳在耳际的震颤,都成了触摸世界的指纹,一次人生探索盲人的黑暗世界,唉!真是丰富的人生,生活给我们带来美好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人生的坎坷磨难经历,这就是生活的多彩。</p> <p class="ql-block">消毒水的气味里裹着玉兰花的清香,窗外的玉兰花正赶在春日里凋谢前绽放。我数着第七次暮色漫进病房时,听见了那场争执。女儿细白的手指攥着陪护卡,老宋的指节扣在门框上泛青。</p><p class="ql-block">“您当年连我高考志愿都要改,现在连尽孝的机会都不给吗?再说这女病房您一大男人也不方便呀。”女儿的声音像绷紧的琴弦,发尾随着激烈的手势扫过床头柜的玻璃药瓶。老宋的喉结上下滚动,仿佛吞咽着二十年来重复上演的委屈“你带的班今年该毕业了,请那么多天假,领导怎么看你?”爷俩又犯起了倔强的牛脾气,空气里都带着火药味。</p><p class="ql-block">我望着他们相似的眉峰隆起,忽然想起女儿十五岁那年,父女俩为了文理分科僵持的雨夜。那时老宋把填报手册摔在餐桌上,震得搪瓷缸里的银耳汤泛起涟漪,女儿则把房门反锁三天,用圆珠笔在墙纸上刻满分子式。此刻的病房里,消毒灯管在他们头顶投下交错的阴影,如同那年被台风折断的晾衣绳,仍在记忆里抽打铁栏杆。</p> <p class="ql-block">最后还是让女儿留下了。她执意要替我擦身,温热毛巾掠过皮肤时,我忽然想起三十年前教她骑自行车的情景。那双总被护手霜浸得滑溜溜的小手,此刻竟有了成年人的力道,还是生女儿好啊,女儿是妈的小棉袄。</p><p class="ql-block">深夜里监测仪的红光映在她蜷缩的侧脸上,睫毛在面颊投下细小阴影,恍若儿时午睡的模样。而老宋每天清晨六点准时叩响门框的笃笃声,他总在女儿打盹时轻手轻脚进来,把保温桶搁在窗台就匆匆离开,桶盖上凝结的水珠滴落在皱巴巴的假条上,晕开了“事假”后面紧跟着的“全勤奖取消通知”。</p><p class="ql-block">当纱布层层剥落时,光如初生蝴蝶扑进瞳孔。最先清晰的是女儿眼底的血丝,细密如春蚕吐出的银线。老宋背过身去调整窗帘,灰白鬓角沾着玉兰花的碎片,指节上还留着门框挤压的淡青色瘀痕。此刻方知,最明亮的不是穿过云层的朝阳,而是泪水折射的,人间灯火。</p> <p class="ql-block">病房外的走廊上,阳光透过玻璃窗洒下一片斑驳的光影。老宋坐在长椅上,低头翻看着手机里的工作邮件,眉头紧锁。他偶尔抬头望向病房门,目光中透着一丝犹豫和担忧。他知道,女儿此刻正在里面照顾着我,而他只能在外面等待。这种等待让他感到无助,就像当年他站在高考志愿填报表前,面对女儿倔强的眼神时的那种无力感。</p><p class="ql-block">女儿忙碌的身影在病房里穿梭,她熟练地更换输液瓶,调整监测仪的参数。我看着她,心中涌起一股暖流。曾经那个需要我保护的小女孩,如今已经成长为能够独当一面的成年人。她偶尔停下来,轻轻擦拭额头上的汗水,然后继续她的工作。窗外的玉兰树在微风中摇曳,花瓣飘落在窗台上,仿佛在诉说着时光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老宋终于推开了病房的门,手里提着一袋刚买的水果。他走到床边,小心翼翼地把水果放在柜子上,然后转身对女儿说:“你去休息一会儿吧,这里有我呢。”女儿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感激,但随即又低下头继续手头的工作。老宋叹了口气,他知道女儿的倔强和坚持,就像当年的自己一样。</p><p class="ql-block">夜深了,病房里只剩下监测仪有节奏的滴答声。女儿靠在椅子上睡着了,手中的书滑落在地上。老宋轻轻拾起书,放在柜子上,然后给女儿盖上一条薄毯。老宋望着女儿熟睡的面容,心中充满了愧疚和爱意。他知道,无论过去有多少争执和误解,此刻他们都在为同一个目标努力守护我,这个家庭的纽带。</p> <p class="ql-block">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洒进病房,照亮了女儿脸上的泪痕。她醒来时,发现老宋已经离开了,只留下一纸便条:“去上班了,别担心,我会照顾好妈妈的。”女儿握着便条,心中五味杂陈。她知道,父亲虽然不善言辞,但他的爱却深沉而真挚。就像那被台风折断的晾衣绳,虽然外表已经破损,但内心依然坚韧。</p><p class="ql-block">当纱布再次被轻轻揭开时,我看到了窗外明媚的阳光。女儿和老宋站在窗前,他们的身影在阳光下显得格外温暖。我知道,我们一家人正在经历一场蜕变,就像破茧成蝶一样。那些曾经的争执和误解,都将成为我们成长的养分,让我们更加珍惜彼此,更加懂得爱与被爱的意义。</p> <p class="ql-block">原来光明是有层次的,远处街道的车声不再是混沌的轰鸣,而是能分出轮胎碾过沥青的低哑、电动车刹车的轻锐,厨房飘来的小米粥香,不再是单一的温热,而是混着米粒爆开的清甜、锅底微焦的气息。我望着镜子里自己的眼睛,手术过的那只瞳孔还有些浅淡的云翳,却像被雨水洗过的玻璃,连眼尾的细纹都带着毛茸茸的金边,原来所谓“清晰”,从不是万物的棱角分明,而是每个细节都带着呼吸的韵律,连阴影里都藏着光的褶皱。</p><p class="ql-block">想起住院时遇见的盲人老伯,他总在走廊尽头静坐,用手指丈量墙面的纹路。那时我不懂他为何能在黑暗里如此平静,直到自己被剥夺视觉,才明白黑暗中生长的,是对世界更谦卑的倾听。他或许记得某棵树在春风里的响动,记得某个人脚步声的节奏,记得阳光曾在某个午后斜斜漫过脚背的温度,这些被光明者忽略的碎片情感,在黑暗里反而凝结成星子,照亮心灵的另一双眼。</p><p class="ql-block">重见光明后的第一个黄昏,我站在窗前看暮色四合。天边的霞光是流动的熔金,楼下孩童的笑声被晚风吹得忽远忽近,晾衣绳上的衬衫轻轻摇晃,像谁遗落的一片淡蓝的云。忽然懂得,光明的馈赠从不是理所当然的“看见”。而是让我们在某个瞬间,突然与习以为常的美好撞个满怀,是母亲鬓角的白发在光里闪着银线,是田野上飘来的青麦的清香混着自行车铃,是自己踏在地面上的影子,清晰得能数清鞋尖扬起的细尘。</p><p class="ql-block">那些在黑暗里学会的事,此刻都成了光明的注脚,原来健全的视力,更该是心灵的触角,让我们在看见繁花时,也能看见泥土里挣扎的嫩芽,在凝视远方时,也能留意脚边蜷缩的流浪猫投来的目光。当我的瞳孔重新盛满光的涟漪,忽然明白,真正的光明从不只停留在视网膜上,它是对每个瞬间的郑重相认,是把平凡的日子,过成带着体温的诗。</p><p class="ql-block">现在的我,会在路过盲道时放慢脚步,会在遇见导盲犬时屏住呼吸轻步绕过,会在深夜留一盏小灯,让柔和的光漫过卧室的门角,因为知道在某个角落,或许有人正用记忆拼凑月光的形状,而我们眼中流淌的光明,原是这世界最温柔的回声,值得用一生的虔诚去聆听,去珍惜。</p> <p class="ql-block">图片来自自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