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赤湾古炮台始建于清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原分为左、右炮台,共配备12门生铁炮。历史变迹,现仅左炮台保存完好。1836年,湖广总督林则徐在布防珠江口时重修了赤湾炮台,它为林则徐的禁烟运动提供了重要支持。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也利用这座炮台,在伶仃洋和穿鼻洋抵御了英军的进攻。</p> <p class="ql-block">炮台北面,屹立着一尊高达3.2米、重达1.8吨的林则徐全身铜像,这是中国最大的林则徐铜像之一,塑造于1985年林则徐诞辰二百周年之际。</p> <p class="ql-block">穿过刻有“左炮台”三个字的城门,沿台级而上,可见几块石碑,包括林则徐的诗词和江泽民为纪念鸦片战争150周年所题诗句。继续前行,便是炮台所在平台。</p> <p class="ql-block">炮台分为台体和围体,坐北朝南,上下两层。下层为兵营,上层为炮台,安放了一门面向珠江口的生铁大炮,俯瞰伶仃洋海面。</p><p class="ql-block">炮台尺寸长为236.2米,宽15.5米,高4.5米,围墙高3.78米。上部由青砖砌成,底部由石块砌筑。</p> <p class="ql-block">赤湾左炮台,古军事基地,距最后一次海防战役已近200年。</p><p class="ql-block">它不仅是深圳历史的见证,对于研究中国近代海防史和鸦片战争史具有重要意义,也是传承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场所。</p> <p class="ql-block">山路沿途风景优美。</p> <p class="ql-block">宋少帝陵,广东省内发现的唯一皇帝陵。是南宋最后一个皇帝宋少帝赵昺的陵墓,始建年代不详。</p><p class="ql-block">崖山海战,1279年(南宋祥兴二年,元至元十六年),宋朝军队与蒙古军队在崖山进行的大规模海战,也是古代中国少见的大海战。</p><p class="ql-block">崖山海战陆秀夫背着少帝赵昺投海自尽,许多忠臣追随其后,十万军民跳海殉国。</p> <p class="ql-block">昨朝南船满崖海,</p><p class="ql-block">今朝只有北船在。</p><p class="ql-block">自此,宋军全军覆灭,南宋王朝覆灭。史称【崖山海战】。</p><p class="ql-block">崖山海战的影响与意义:</p><p class="ql-block">政治更迭:此战标志着南宋彻底灭亡,元朝完成中国统一,首次实现北方游牧民族对中原的全面统治。</p><p class="ql-block">精神象征:南宋军民的殉国行为被视为中华民族宁死不屈精神的体现,文天祥、陆秀夫等“宋末三杰”成为爱国主义象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门口立有白石墓碑,上书“宋祥兴少帝之陵”,碑背面刻“崖海潜龙,赤湾延帝”八个大字。墓周青草绿树,北侧有“崖山海战”碑刻。</p> <p class="ql-block">崖山海战不仅是古代中国罕见的大规模海战,更因其悲壮结局成为历史转折点,深刻影响了后世对民族气节与政权兴亡的思考。</p> <p class="ql-block">赤湾天后宫,小南山下,依山傍水,风光秀丽。</p><p class="ql-block">其创建远溯宋代,营造气势恢宏,明、清两朝多次修茸,规模日隆。</p><p class="ql-block">明永乐初年,三宝太监郑和奉明成祖朱棣之命,率领舟师远下西洋,开创海上“丝绸之路”,赤湾天后宫为其重要一站。</p><p class="ql-block">以天后宫为中心的“赤湾胜概”是明清时期“新安八景”中第一景。</p> <p class="ql-block">敬古寻迹一日游,承载着历史沧桑的古炮台、宋少帅陵及天后宫,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历史课。</p><p class="ql-block">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精神,脉脉传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