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班轶事‖我的育人故事④教育的真谛是唤醒灵魂的微光

慧彩班主任工作坊

顽石初现棱角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教育家夏丏尊提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从教二十多年来,我的教育理念始终是:教育是以爱与理解为基石,是双向奔赴的喜爱。2024年秋,我目前所带的5班的孩子们与我的教育生涯有了交集,在大家的印象中这个班还是挺不错的,没有太多的“刺头”。记得当我第一次站上5班的讲台时,有一个声音一直在下面嘶嘶嗦嗦地不停,我循声望去,一个圆圆脑袋的男生把课本竖成屏障,探着圆圆的脑袋和邻桌讲着说不完的话题,他微胖的脸颊泛着兴奋的红晕,右手手里转动的笔不时撞到课桌发出脆响。他也正用一种挑战性的眼光看着我,似乎在说:看你能把我怎么样?</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几节课下来,我发现了课堂上有“三剑客”,课堂上如果一剑侠随意发言,另外两位必有反响,其中一个就是胖嘟嘟的小涵,我站在讲台上讲解分数乘法,粉笔停在半空,看着他眉飞色舞的模样,第一次真切感受到"课堂磁场"被扰乱的焦灼。他每次随意发言后总会用一种奇怪的眼神看着我,在观看我这位新接手这个班的数学老师的反应,在挑战我的忍耐极限。连续三天的数学课后,小涵的作业本始终没有完全按照要求完成。我特意在放学后找他谈心,他倚着走廊栏杆,校服领口歪斜着,脚尖百无聊赖地踢着墙根:“苏老师,数学公式像天书哎,我听不懂,我不会,而且现在去买菜算账用不到这些。”</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无论“三剑客”怎么“挑拨”,站在三尺讲台二十余年的我始终坚如磐石,没有被他们“动摇”过,面对他们的“考核”,我均能从容淡定且幽默地回应着他们,从“尊重”二字出发,每句育人的话里,既带着老师的威严,也留有几分给机会你改过来的余地,我就是一次都没有因此而动怒过。我觉得,教育是唤醒而非雕刻,应该要尊重个体独特性。经过一段时间的“考核”后,有一天他带头忍不住大声评价了我这位“新接班”数学老师:“老师,你的脾气真的太好了!你是一个好人!”,此时,他的“言论”引起的另外两个“剑客”的认可,也得到了大部分学生的支持和认可。接下来的两个星期,课堂上“三剑客”随意讲话、不尊重老师的现象逐渐减少,尽管偶尔在课堂上“爆出”几句不和谐的话语,但是只要与老师的眼神一交流,他还是会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停止闹腾。</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我的课堂上,学生们坐在两旁如果看黑板会反光,经打报告,是可以移动课桌椅的,只要你认真对待学习,你会感受到课堂上是轻松愉悦的。我的课堂上,每个潜能生均有一个以上的小老师,每次一做练习,小涵总是皱起眉头,左手总是不放在桌面上,右手在纸上随意写写画画,然后就说:“老师,我不会,我需要找小老师。”我的眼泪差点充盈眼眶,我想这块“顽石”从课堂上随意“发言”的“小剑客”到“我要学”,这是一个“心”的转变。有一次,我去当他的“小老师”,他悄悄地告诉我:“老师,我要好好读书才行,不然没文化,长大都不知道做什么了。尽管数学对我来说还是特别难,但是我还是要好好学习。”此刻的我,顿时有种如沐春风般的惬意和舒适。</p> 破茧成蝶的晨露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次大课间后,我和学生们在操场退场回班上,小涵突然指着花坛上的沙坑喊起来:"老师快看!蚂蚁在搬东西!"同学们哄笑着围过去时,我注意到他悄悄用树枝帮蚂蚁群拨开白玉兰花叶子,让蚂蚁们能够躲开障碍物,这个以前总爱破坏课堂秩序的孩子,此刻眼里的光芒纯净得让人心悸。有一数学课上学习圆锥的体积,小涵同学高兴的举起手分享着他观察到的现象:地面上蚁狮会挖出圆锥形的洞穴作为陷阱,躲在穴中等着捕捉掉进陷阱中的蚂蚁和其他昆虫,同学们听后投去赞许的目光,此刻,那个淘气的孩子脸上有着一道光,如破茧成蝶的微光。</p> 星火燎原的微光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喜欢在每天一练本子上和作业本上画笑脸印章和A+++、A⭐️⭐️⭐️,以及写一些鼓励的话语。他在拿到A后,问我:老师,怎样才能在A后面有+或者⭐️呢?听后,我内心窃喜。于是我严肃认真地给他指点迷津,明确拿A+++的方法和技巧。于是,从他的作业本上,就看到了我想要的规范作业和漂亮的书写。在单元练习卷发下来的那天下午,教室里飘着淡淡的玉兰花香,小涵攥着67分的试卷,手指反复摩挲着解决问题旁的红色对勾:"苏老师,我能每天留下来请教你一下吗?"他的练习册上密密麻麻的笔记,像春蚕啃食桑叶的痕迹。一个强有力的声音在回荡着:我要学,我要好好跟老师学......这如同一束微光,照亮了我教育他继续前行的道路,我感到非常欣慰!</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那个飘着细雨的周五,下午放学后,小涵最积极要留下来辅导。认真辅导结束后,小涵高兴的拿出一包饼干,说这是因为他听写满分,语文老师刚刚奖励给他的。他说里面只有三块,不够分给大家,于是他轻轻地掰断饼干,挑出最大的一块,要给我,还深情地说:最大块的给苏老师,你最辛苦啦!其他大家分着吃,我吃饼碎就可以了”,当其他孩子嬉笑着分吃饼干时,他满足地舔着指尖的碎渣,仿佛捧着全世界的温柔。我此时此刻也被他纯真的一面深深打动了。我再一次坚信:教育是双向奔赴的喜爱。</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教育从来不是雕刻刀与大理石的较量,而是园丁在等待睡莲苏醒的晨光。当我们将知识的火种播撒在童真的原野上,每个孩子都会找到属于自己的星光。但愿多年后他们或许会忘记老师教给的知识,但永远记得有个老师,曾用温柔的目光融化过他们心里的冰棱。教育何尝不是如此?我们用耐心编织细密的网,接住每个下坠的灵魂;用理解煨热冷硬的心墙,等待某天轰然洞开时的回响。当小涵把最大块的饼干递给我的那个瞬间,我触摸到了教育最本真的模样:不是狂风暴雨式的改造,而是春日溪流般的浸润;不是非此即彼的征服,而是让每个独特的灵魂都能找到发光的支点。在转化潜能生教育路途上,正如李政涛所说,教育应通过“唤醒”学生的内在潜能,而非简单灌输知识,教育是“慢的事业”,需以耐心和悲悯之心静待花开。</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图文:苏彩霞</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编辑:王芊玮</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审核:苏彩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