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正创新 奋力挖掘 弘扬孝义文化

文韵書香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__赵总编在孝义市三晋文化研究会2025年工作会议上的发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0px;"><i>作者/赵处亮</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化清会长让我代表《 孝义文化研究 》编辑部向大家作个汇报。</b></p> 壹 期刊出刊情况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 孝义文化研究 》期刊,是在孝义市老体协主管下孝义市三晋文化研究会的会刊,</span><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自2011年1月创刊,</b><span style="font-size:15px;">已经走过14个年头了。</span><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14年来,每年坚持出刊4期,迄今已出刊58期,</b><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 1, 1);">为挖掘、整理、传承和弘扬孝义文化做出了应有的贡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同志们,我们的会刊,之所以能够得到各位理事的认可,得到市委市政府领导和社会各界的认可,我觉得和原会长王正树、秘书长、原主编王志东一班人前十一年创刊办刊打下的良好基础分不开,和各级领导的支持尤其是老体协高大旺主席、王欣梅副主席等领导的支持分不开,和三晋文化研究会任化清会长等各位领导的支持分不开,和石树滨先生主编的微信公众号“天下孝义人”徐徐东风分不开,当然,也和我们编辑部一班人的团结协作、辛勤耕耘分不开。按照分工合作原则,常务副主编任文玲主要负责组稿和排版,冯利花副主编主要负责文字把关,刘秋生副主编主要负责摄影和彩页制作,李荣生副主编主要负责后勤保障和刊物发行,他们都能够对自己的分工认真负责,都能够较好地完成了任务。特别应当赞赏的是任文玲同志,大量的编辑排版具体工作都是她干的,每期出刊后,她还要负责将刊物内容制成微信公众号发到各个朋友圈和微信群,人们在微信群就可以阅读刊物,等于至少加印了200本。文玲同志认真负责,默默耕耘,不计报酬,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去年,郭志成副会长还为本刊重新设计了封面,刘秋生副主编也重新设计了彩页,无论是封面还是彩页,都高雅大气,焕然一新。我这个主编,就是依靠同仁,依靠大家。如果说我们的会刊有点成绩,那就是各级领导的支持和同志们努力的结果。如果说我们的会刊还有什么问题,那就是我的问题,或者说是我的责任。希望大家多提宝贵意见。</span></p> 贰 作者队伍情况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刚才说到,办好咱们的刊物,离不开各级领导和全体理事的支持,离不开编辑部同仁的努力,还有更重要的一条,就是离不开一支热心写稿投稿的高素质作者队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2024年,《孝义文化研究》期刊共刊登了68名作者的文章,其中有58名是我们三晋文化研究会的理事和领导。其中在会刊上发表3至4篇文章的有13位作者,他们是梁镇川、郭建荣、马明高、马夏民、郭炳淦、李竹华、刘荣生、薛振华、樊学明、李荣生、冯利花、任文玲、赵处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2024年在会刊上发表两篇文章的有15位作者,他们是高大旺、吴汉国、王正树、王槐、王致俊、师道强、张守让、杨秀智、左家鹏、温开明、胡天将、李景耀、任承德、张继红、李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2024年,在会刊上发表一篇文章的还有30位作者,由于时间关系,在这里就不一一提名了。在此,我代表编辑部向所有积极为本刊写稿投稿的各位作者表示深深的感谢!</span></p> 叁 《孝义文化研究》期刊需要什么样的文章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我们从刊名《孝义文化研究》6个字就可以看出来,应当是孝义的,文化的,学术研究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文化是一个广义上的概念,比较笼统。我从以下十个方面提个思路。</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15px;"> 1、孝义古代、近代和现代历史文化研究。</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15px;"> 2、孝义市志、党史(红色文化)研究与新中国成立以来孝义大事回顾。</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15px;"> 3、孝义村志、镇志研究与孝义姓氏族谱研究。</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15px;"> 4、孝义文物保护研究与加快旅游城市建设研究。</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15px;"> 5、孝义戏曲文化与孝义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15px;"> 6、孝义“孝”和“义”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研究。 </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15px;"> 7、孝义民情民俗文化与倡导社会主义新风尚相结合研究。</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15px;"> 8、孝义高雅文学、乡土文学、群众文化和方言俗语的研究。</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15px;"> 9、孝义群众文体活动经验特别是孝义老体协活动经验研究。</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15px;"> 10、孝义有影响的历史人物、当代人物研究以及有代表性的优秀理事小传。</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以上大致十个方面的内容就是本刊所需要的内容。那么,什么样的来稿难于采用?下面我谈几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首先是小说、诗词曲赋、剧本、顺口溜等属于文艺作品的,一般不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其次,新闻稿一般不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再次,一般性的表扬好人好事稿,一般性的回忆父母亲友稿,一般性的个人往事回忆稿等等,一般不用。没有特色,没有经验,没有深度,没有影响的稿子,不能采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总之,办好一个刊物,就是要找准位置,体现特色,作甚像甚,担甚卖甚,走好自己的路,种好自己的田。</span></p> 肆 怎样写出高质量的文稿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我们三晋文化研究会有不少都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有的还是作家学者,文章高手。我在这里是班门弄斧,拋砖引玉,仅供参考。</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55, 138, 0);"><u> 首先,要想写出高质量的文稿,作者必须要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要具备一定的政策理论水平和法律水平。</u></b><span style="font-size:15px;">文品出于人品。人品不好,文章的观点也不可能正确。</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55, 138, 0);"><u> 其次,要想写出高质量的文稿,必须注重调查研究,实事求是。在调查研究上下的功夫越大,越可能写出高质量的文稿。</u></b><span style="font-size:15px;">还有我们的文章既不要互相攻击,也不要随意拔高,戴高帽子,动不动就是“著名的什么家”等等。</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55, 138, 0);"><u> 第三,要想写出高质量的文稿,必须注重主题立意,要有一个好的标题。</u></b><span style="font-size:15px;">主题立意及其文章的标题决定文章的质量和命运,必须在这方面下一番功夫,这是我要讲的重点。同时,要注意在生活里捕捉群众语言、时代语言、文学语言。这里谈谈我的一点粗浅体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1977年,我应邀为棉织厂老工人侯竹梅写一个材料。侯竹梅到底有什么特点,并没有人给咱说,只说一个字,好。那好不能说是特点,需要深入采访。我在与侯竹梅唠嗑中,她无意中说了一句话,“人家们说我是硬骨头”。我说,“说你是硬骨头你就是硬骨头”。对了,主题有了。我写的题目是《硬骨头挡车工侯竹梅》,三个小标题也都是围绕硬骨头而言。材料上报后,侯竹梅被评为山西省劳动模范,至今享受着省劳模待遇,在街上碰见我时,她总是说,以前有好几个人写过我的材料,都没有结果,多亏你写的材料。我说还是你做得好,不是我写得好。能为老工人办件好事,心理感到美滋滋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2010年,陈守钦部长指派我写一篇时任科技局长冯文玉的稿子。写冯文玉写什么?陈部长也没有说。我在冯文玉办公室一上午,材料看了一大堆,冯文玉到底有什么特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要写成文章,还是无法下手。文玉说,咱们吃饭吧。我说行。其实咱并不想吃饭,只是觉得还需要继续寻找突破口。果然,两人碰杯时,他不经意间说了一句,“张市长说我是干家。” 我说,对!说你是干家你就是干家。” 灵感来了,主题就出来了。标题就是《干家冯文玉》,三个小标题也都是围绕“干家”二字展开的。此文被《孝义风采》刊登后,又被《吕梁日报》刊登了半个版,特别是《山西科技报》用一个整版刊登,核桃大的红字标题《干家冯文玉》特别醒目。由此看出,写文章抓特点提炼主题的重要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再举一例,前几年我采访兑镇新民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主任穆允青,得知他为村里的公益事业和扶贫济困个人出资累计达400万元以上,我由衷赞叹: “穆书记你真舍得!” 他说,“我个人的企业和资金也是村里的企业和资金,因为我是新民村人。”我说,“对! 邓小平说他是中国人民的儿子,而你是新民村的儿子?”“我就是新民村的儿子,这还有什么假?”一句话赶话,两个人都笑了。灵感来了,主题有了,标题就是“我是新民村的儿子!” 没有想到,此文被《吕梁日报》刊登后,又被全国一百多家网站纷纷转载,一时成为轰动效应,更没有想到的是,该文很快又被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的《中国领导干部论坛》一书选入,穆允青书记也成为孝义名人,吕梁市优秀党支部书记。一个好的主题带来的影响,确实是难以估量的。当然,最主要还是人家穆书记干得好,这个人物典型选得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写人要重视主题立意,写一个单位或团体同样如此。这里说说原孝义县委通讯组郝新彪先生写的两篇新闻稿。1984年,随着改革的深入,在建筑领域,孝义县营建筑工程队不再是一家独大,民营建筑工程队应用而生,而且势头强劲。面对民间的竞争对手,县营建筑工程队怎么办?通过采访孝义县建筑工程队,新彪写了一篇报道,题目是《放下老大的架子,学习老二的改革》,副标题是,孝义县建筑工程队虚心学习民营工程队的经验。很快被各级报纸采用。大家说这个标题好不好?再举一例,1984年,随着改革的深入,孝义的县营企业遇到了困难,作为县营企业的主管单位孝义县经委机关应当怎么办?新彪通过采访经委,写了一篇报道,题目是《机关围着基层转,婆婆当了服务员》,副标题是孝义县经委为基层企业服务的经验,也很快被各级报纸釆用。这些好稿,不仅主题明确,标题新颖别致,更重要的是,稿子抓住了时代的主题,回答了如何对待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对全社会起到了示范和引领作用。当时,我在孝义广播电视局担任总编,自然对送来的这些好稿珍爱有加。40年过去,仍然记忆犹新,说明主题立意和一个好的标题有多么重要。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我们的郭建荣律师,也是命题高手。比如去年他为一个座谈会拟的会标是《乡村振兴问马烽一一马烽文学座谈会》,这个标题把国家乡村振兴的大形势和马烽文学结合起来,无疑使这个座谈会更具特色,更显重要。再比如,今年他给一个美篇拟的题目是《俗语话美食,猪肉炒角角》。这句话的由来是他在年俗文化讲座上主讲《孝义俗语中的饮食文化》,其中有这么一句:“ 能跟伙计搗楔楔,不吃猪肉炒角角”。讲座上人们互动说,“今天这场楔楔,确实不亚于猪肉炒角角”。美篇的标题就是: “ 俗语话美食,猪肉炒角角”,既形象生动,又切入主题,点击率上万。</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55, 138, 0);"><u> 第四,要想写出高质量的文稿,必须善于挖掘素材,组合同类,加重份量。</u></b><span style="font-size:15px;">1984年,我在广播电视局担任总编时,李竹华先生三天两头就寄来一篇一、二百字的小稿子,就是我们所说的豆腐块,说的都是后庄村发生的新鲜事。我一下子把这五、六篇稿子综合起来,起了个总标题《后庄新事》,很快,《吕梁日报》洋洋洒洒登了半个版面,使人刮目相看。试想,如果将这些小稿子一篇一篇发去,即使登上也是不起眼,没份量,但综合起来就不同了。比如我们要炸敌人的碉堡,一颗手榴弹一颗手榴弹扔出去炸不开,但我们把四、五颗手榴弹绑在一起扔出去,这个碉堡就炸开了,道理是一样的。经过四十多年的不懈努力,李竹华先生现在已经是全省有名的业余记者了。这几年,本刊编辑部将几位作者的几篇同类小稿组合起来,成为份量较重,质量较高的文稿。如李荣生先生的《创建文旅孝义之我见》,郭炳淦先生的《汾孝乡言俗语趣谈》,在本刊刊登后,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span></p> 伍 谈谈文风问题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55, 138, 0);"><u>  首先,谈谈文字的推敲和精炼。要想写出高质量的文稿,必须在文字推敲上下功夫。</u></b><span style="font-size:15px;">我们编辑部任文玲、冯利花写的文章都是经过反复推敲,字斟句酌,多次修改,从而成为严谨规范的好文章。对于作者的来稿,她俩也是以严肃认真的态度把好文字关。但有些来稿确实不敢恭维。句子不通,病句很多,还有的是逗号一点到底,这些稿子,就是想给你修改,也是无法下手,越看越头痛。出现这些问题,主要是写完后懒得再推敲和修改,必然会出问题。古人云,语不惊人死不休。我们不要求所有来稿每一句都是神来之笔,妙语连珠。也不可能都是句句珠玑,篇篇锦绣。但起码我们对自己的文章多看几遍,多改几遍,做到语法讲究,文从字顺,念起来得心应手,朗朗上口,总是可以的吧?有句古语,“玉不琢,不成器”。文章也一样,“好文章是改出来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我们再谈谈文章是长点好还是短点好?这不能一概而论。好而实的文章,长也好,短也好。空空洞洞的文章,长也不好,短也不好。特别是又长又空洞的文章,被人形容为王大妈的裹脚布,又臭又长。据说超过2000字的文章,很多人就没有耐心看了。所以我们写文章,要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论长短,宜长则长,宜短则短,要尽可能求精炼。“兵贵精而不贵多”,文章也是这样。历史上流传千古的经典文章都是短文,所以,我们写文章不必面面俱到,长篇大论,提倡写好而短的文章,只要说明一个道理即可。这一次评选本刊先进作者,将过去的按字数论先进,改为按篇数论先进,就是一个导向。</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55, 138, 0);"><u> 其次,谈谈语言的优美与朴实。要想写出高质量的文稿,应当坚持语言优美与朴实自然的统一。</u></b><span style="font-size:15px;">文章中的词语成语是多点好,还是少点好。这就好比一个女人,搽油抹粉是多点好,还是少点好。我觉得适度的搽一点,自自然然,当然好。如果过多的油油粉粉盖在脸上,不但不是美,而且成了鬼,看了还怕哩。同样,我们写文章,既要讲究语言的美,也不要过分追求语言华丽,硬是用词语成语堆砌,华而不实,就会适得其反。</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55, 138, 0);"><u> 最后,谈谈向身边人学习。既然我们和“文化”二字沾上边,就决定了我们必须坚持学习。</u></b><span style="font-size:15px;">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写作水平的提高,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长期以来的读书学习和写作实践。除了读书学习外,我觉得最快最实际的学习就是学习我们身边的老师。大家不要学我,咱学历不高,水平有限,不管是过去在广播电视局担任总編,还是现在《孝义文化研究》期刊担任主编,都是赶的鸭子上架哩。而我们三晋文化研究会人才济济,文章高手大有人在,大有学头。比如梁镇川部长是老牌山大中文系高材生,马明高先生是复旦大学作家班高材生,郭建荣先生是博士研究生,高大旺主任是大学毕业后,又上了两次省委党校的学者型领导干部。还有吴汉国市长、马夏民先生、刘荣生先生、师道强先生、霍锁昌先生等等,这些老同志,都有扎实的文字功底和文化底蕴,都在我们刊物上发表过重要文章,都是我们身边的好老师,他们的一些优秀论文值得我们学习。什么是优秀论文?就是为孝义的改革发展提出破解难题的实招、硬招和妙招,而且具有实践性、操作性和可行性。举一个例子,建设文旅孝义,加快旅游城市建设步伐,是孝义市委提出的孝义今后一段时期的中心工作,也是我们三晋文化研究会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我们三晋文化研究会的同志们审时度势,与时俱进,调查研究,开动脑筋,撰文论证,献计献策。2024年,本刊先后刊登了郭建荣先生的《孝义主题文化建设刍议》,梁镇川先生的《关于构建一城一河一湖“孝”“义”文化品牌的思考》,马明高先生的《关于开发中华孝、义文化旅游产业的建议》,王爱琴女士的《关于孝义文旅发展的思考》,李荣生先生的《创建文旅孝义之我见》,樊学明先生的《关于孝义古城护城河桥梁命名之我见》,左家鹏先生的《关于开发苏家庄古村落文旅项目的建议》等。对于郭建荣先生的《孝义主题文化建设刍议》,本刊在2024年第4期头条刊载,我给写了这样一条编者按,“拜读了郭建荣先生撰写的《孝义主题文化建设刍议》一文,不禁使人拍案叫好! 创新文旅融合,构建一城一河一湖“孝”“义”文化品牌,是孝义市委的一项重要战略决策,是孝义转型发展的重要内容。郭建荣先生围绕“孝”“义”文化主题建设,力求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说明问题,观点明确,举措详实,说服力和可操作性都很强,是一篇为决策者和城建、文旅工作者提供的重要文献。本刊首家刊载,以飨读者。” 文章刊出后,果然反响很大,许多建议被政府采纳。这些优秀论文,既配合了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又展示了我们三晋文化研究会的人才库和智囊团作用,使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对我们三晋文化研究会刮目相看,对我们《孝义文化研究》这个刊物刮目相看。当然,我们不可能都能像梁镇川、郭建荣、马明高、马夏民等人那样写出有份量的大论文,但只要能写出一事一议的小论文,本刊也是欢迎的。比如张起靖先生的《胜溪不能成为孝义的代名词》《中阳楼上的“光被四表”怎么读》等,都是一事一议,观点明确,论点新颖,论证严密,论据充足,都是很好的论文。我们倡导以论文为主,当然还应当学习其他文体。如梁镇川先生的《孝义古邑春秋》,将孝义置县2600多年来孝义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依次立传,本刊连续登载,当然应当成为我学习研究的重要内容。我们还应当学习高大旺主任的《风光日月三十年,孝义撤县设市三十年发展历程的回顾与思量》,这既是孝义撤县设市三十年的大事总结,也是孝义撤县设市三十年的经验之谈,也是孝义今后改革发展的建议和展望。文章受到市委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当然,我们不可能都能像高主任那样大气磅礴,大写孝义,旁征博引,纵横高论。但我们可以写一个单位一个团体一个协会的调查报告或经验性文稿,将其经验特点总结出个一二三四来也好。这样,才能把我们的刊物办得更好,把我们三晋文化研究会搞得更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人间最美四月天,三晋文化又一春。我相信,在各级领导的支持和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孝义文化研究》期刊一定会越办越好!各位理事也一定会在孝义的改革发展中立德、立言、立功!</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2025年4月5日</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55, 138, 0);">作者简介</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15px;"> 赵处亮,男,1953年生,山西省孝义市人,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孝义市作家协会艺术指导,孝义市三晋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孝义市孔子学术研究会副会长。历任孝义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孝义市文化局局长等职。出版有《情满孝河》《三农纪事》《商海留痕》等专著和文集,有作品入选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的《中国领导干部论坛》一书,有短篇小说荣获第五届海内外华语文学创作笔会评选活动二等奖,有散文作品入选《中国散文经典》《中国散文大系·叙事卷》《中国散文大系·哲理卷》等。荣获中国当代散文创作精英奖。</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i>承蒙关爱,谢谢分享。😜</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0px;"><i>编辑/GMF</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i>图片/网络</i></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 特别声明:本文通过美篇功能插入了背景音乐、照片和图案。如您有异议,请与我们联系,以便及时调整。</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