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洛阳,是一座满溢古韵、令人身心放松且倍感美好的城市。无论你身处这座城市的哪个角落,不经意间,仿佛总有唐韵美人萦绕身旁。她们身着华丽服饰,头簪娇艳牡丹,举手投足间,大唐盛世的繁华盛景仿佛再度重现。</p> <p class="ql-block">应天门是一座由门楼,朵楼和东西阙楼及其间的廊庑为一体的“凹”字形巨大建筑群,门上有两重观,上写“紫微观”,左右连阙,宛若空中楼阁。</p> <p class="ql-block">武皇登基大典通过数字化手段,将古今文化与现代科技融合,重现武皇登基大典时的盛况,为观众创造身临其境的观赏感受,皇家迎宾仪式盛大,尽显皇家威仪,大唐盛世气息扑面而来。</p> <p class="ql-block">应天门双向三出阙,东西两边共计十二阙,是古代城门建制最高等级。</p> <p class="ql-block">“洛阳牡丹甲天下”,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为之倾倒,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李白笔下“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将牡丹比作天上的仙子,尽显其雍容华贵;白居易的“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描绘了人们赏牡丹的狂热场景;刘禹锡的“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赞美了牡丹的国色天香,令人动容。</p> <p class="ql-block">古人云:“种植好牡丹,必取洛阳土。”洛阳牡丹之所以著名,与其独特的气候和土质密切相关。洛阳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很符合牡丹的生长周期。这里冬季没有东北的寒冷,夏季没有南方的湿热,有利于牡丹的冬眠和越夏。洛阳盆地土地肥沃,且黏性较大,为喜爱稍显干旱而怕涝的牡丹提供了绝佳的生长环境。正是这得天独厚的条件,孕育出了闻名天下的洛阳牡丹。</p> <p class="ql-block">在洛阳,大大小小的园子皆种满了牡丹。不管我观赏过多少回,内心那股喜爱之情始终难以消减。瞧那牡丹花,硕大一朵,尽显富贵之态,自带一种超凡的神采与风韵,好似藏着数不尽的魅力,一旦置身其间,便会不由自主地沉醉,久久不愿离去。</p> <p class="ql-block">此次中国国花园之行,让我们领略了洛阳牡丹的魅力,也感受到历史王城的文化底蕴。王城公园的焦骨牡丹、洛阳隋唐遗址植物园培育的新品银丝贯顶,只能留待下次有机会再一睹芳容了。</p> <p class="ql-block">“龙门”之名,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龙门石窟地处洛阳南部,这里两山对峙,伊河水从中潺潺流过,远远望去,恰似一座天然的门阙。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此地便被称为“伊阙”。隋炀帝在洛阳营建东都城时,宫殿城门正对伊阙,又因古代帝王以真龙天子自居,所以此地得名“龙门”,并且这个名字一直沿用至今。</p> <p class="ql-block">龙门石窟景区主要由西山石窟、东山石窟、香山寺和白园四大景点构成。它历经10多个朝代,营造时间长达1400余年,是世界上营造时间最长的石窟之一。如今,这里现存2345座佛龛、10万余尊造像、2800余块碑刻题记,堪称世界上造像最多、规模最大的石刻艺术宝库,在中国各大石窟中位居首位</p> <p class="ql-block">而奉先寺无疑是龙门石窟的核心看点,其中心佛像是卢舍那大佛,高达17.14米,面容端庄慈和。卢舍那大佛两侧的弟子(右为迦叶,左为阿难)、菩萨(右为文殊,左为普贤)、护法(右为天王,左为力士)按等级依次排列,共计9尊,共同构成完整的佛教宇宙观。这些雕像不仅技艺精湛,而且通过神态与姿态的差异,共同烘托出卢舍那大佛的庄严与慈悲,堪称唐代石窟艺术的巅峰之作。</p> <p class="ql-block">十字街位于洛阳老城区,处于西大街和东大街交汇处的八角楼金街也被称为“十字街”。十字街给我留下的印象是人多、摊位多,小吃多得让人眼花缭乱。在这些摊位中,招牌上出现最多的当属“水席”。</p> <p class="ql-block">在洛邑古城,路边随处可见正在吃水席的年轻人。我虽然不便驻足探头观望,但也了解到水席的菜品有严格标准。全席共二十四道菜,包括前八品(八个凉菜)、四镇桌(四个代表性菜肴)、八中件(八个热菜)、四扫尾(四个小件热菜)。水席不仅承载着洛阳的饮食文化,更体现了当地百姓对美食的热爱,如今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品尝,感受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独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白马寺始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它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官办寺院,被尊称为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即佛教在中国的发源地以及祖师所居之庭院。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白马寺的影响力早已超越了中国本土。它宛如一座坚固的桥梁,将佛教文化传播到了朝鲜、日本和东南亚地区,并进一步远播至欧美,成为世界各地佛教信徒心中的参拜圣地。20世纪末以来,日本、泰国、印度、缅甸政府相继出资在白马寺建造佛殿,这使得白马寺成为全世界唯一拥有中、印、缅、泰四国风格佛殿的国际化寺院,当之无愧地享有“天下第一寺”的美誉。</p> <p class="ql-block">有“天下第一寺”之称的白马寺,是中国第一座官办寺院,汉传佛教的祖庭和释源。</p> <p class="ql-block">白马寺不仅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还收藏着众多珍贵的文物。其中,2颗释迦牟尼佛舍利堪称镇寺之宝,它们承载着佛教信徒的虔诚信仰和无尽敬仰之情。中华古佛造型古朴,蕴含着深邃的佛教文化内涵;元代十八罗汉夹纻像工艺精湛,栩栩如生,展现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p> <p class="ql-block">踏入白马寺的正门,仿佛进入了一个神秘的佛教世界。第一座殿是天王殿,它庄严肃穆。往后依次是大雄宝殿、千佛殿、接引殿,每一座殿堂都各具特色,建筑风格古朴典雅。最后一座建筑是毗卢阁,站在阁前,我不禁想起了南京的毗卢寺,心中涌起一股熟悉之感。</p> <p class="ql-block">泰国佛殿由泰国出资建设,始建于1992年,历经两次修建,于2014年全面完工。这座佛殿不仅建筑风格独具泰国特色,更承载着一段特殊的佛教文化交流佳话。完工后,泰国将“镇国之宝”——曼谷金山寺供奉一百多年的释迦牟尼佛舍利转移到了白马寺舍利塔上,使得白马寺的佛教文化内涵更加丰富,也进一步加深了中泰两国在佛教文化领域的交流与合作。</p> <p class="ql-block">印度佛殿苑由印度政府出资设计、中国政府提供土地建造。该项目由印度总理瓦杰帕伊于2003年发起,2006年开工建设,2010年落成,2021年内部装饰和展陈完工。佛殿苑以桑奇大塔按1:1的比例进行仿建,主要建筑包括大佛殿、回廊、牌楼等。漫步其中,仿佛能感受到古印度佛教文化的神秘与庄严,领略到中印两国在佛教文化交流上的深厚情谊,让人不禁感叹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p> <p class="ql-block">隋唐洛阳城遗址中的明堂、天堂、应天门和九州池,规模宏大,我们足足花了两天时间才能充分领略其魅力。</p> <p class="ql-block">明堂是唐代武则天时期的神都洛阳皇宫正殿,又叫万象神宫。供布政、祭祀、飨宴、讲学辨论之用。</p> <p class="ql-block">明堂,作为古代帝王举行大典、祭祀天地的重要场所,其遗址保护至关重要。由于遗址保护优先原则和技术限制,当前的明堂并未完全按照历史原样重建,而是采用了一种创新的“覆罩式保护”形式。这种设计以钢架结构为主体,形成一个保护罩,覆盖在明堂中心柱遗址之上,旨在保护地下文物免受破坏,而非追求历史建筑的完全复原。据历史记载,明堂中心柱直径超过4米,高度推测可达百米,其古代木构技术之精湛,难以用现代材料完全复制。同时,考古发现与史料对于建筑具体形制的记载存在空白,这也使得1:1精确复原成为不可能。</p> <p class="ql-block">明堂,作为古代帝王举行大典、祭祀天地的重要场所,其遗址保护至关重要。由于遗址保护优先原则和技术限制,当前的明堂并未完全按照历史原样重建,而是采用了一种创新的“覆罩式保护”形式。这种设计以钢架结构为主体,形成一个保护罩,覆盖在明堂中心柱遗址之上,旨在保护地下文物免受破坏,而非追求历史建筑的完全复原。据历史记载,明堂中心柱直径超过4米,高度推测可达百米,其古代木构技术之精湛,难以用现代材料完全复制。同时,考古发现与史料对于建筑具体形制的记载存在空白,这也使得1:1精确复原成为不可能。</p> <p class="ql-block">天堂高五层,且第三层己高于明堂。(武则天的佛教地)</p> <p class="ql-block">天堂,又称通天浮屠,它紧邻明堂的西北部,是武则天时期的宫内礼佛道场,也是她感应四时、与天沟通的御用礼佛圣地。据推测,天堂的高度至少应在150米以上,这一高度远超过明堂的90米。如今重建的天堂遗址,外观呈现五层,内部实则分为九层,每一层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游客可以乘坐电梯直达第九层,绕行一周,尽情欣赏繁华的洛阳城景。一层为遗址层,展示了天堂的原始风貌;二层接引堂,以《万国来朝》壁画展现盛唐气象;三层则供奉着藏传佛教最神圣的坛城与阿弥陀佛;四层为禅修中心,供人静心修行;五层法宝阁,陈列着出土于洛阳的珍贵文物;六层展示唐代宫廷茶艺,再现古人品茗之风雅;七层佛缘厅,寓意人与佛的缘分;八层为游客佛像供养中心,满足信众的信仰需求;九层天之圣堂,供奉着弥勒佛,寓意着美好的未来。应天门,作为隋唐洛阳城的重要城门,是一座由门楼、朵楼和东西阙楼及其间的廊庑组成的“凹”字形巨大建筑群。其东西长达137米,两侧阙高36.4米,整体气势恢宏。门楼设有两重观,上题“紫微观”,尽显皇家气派。五座崇楼似五只凤凰展翅欲飞,因此得名“五凤楼”。城楼下开有三个门道,中间为御道,专供皇帝通行,遵循左入右出的秩序,井然有序。门前置有象征皇家威仪的双向三出阙,东西两边共计十二阙,这不仅是古代城门建制的最高等级,也是天子享用的最高礼制。无论是从东阙进入还是从西阙进入,游客皆可绕城楼一周,领略其雄伟壮观之景。九洲池,作为隋唐洛阳城的重要皇家园林,复建后的瑶光殿极具特色。瑶光殿采用传统的榫卯结构建造,未使用一颗钉子,最大限度地还原了唐代建筑的外观与构造。殿内展示了考古发现的古遗址,这些遗址揭示了古代皇家宫苑的营建历史,让人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辉煌的时代。有不少女孩身穿唐代服饰,在万花丛中和水榭旁拍照留念。</p> <p class="ql-block">应天门,作为隋唐洛阳城的重要城门,是一座由门楼、朵楼和东西阙楼及其间的廊庑组成的“凹”字形巨大建筑群。其东西长达137米,两侧阙高36.4米,整体气势恢宏。门楼设有两重观,上题“紫微观”,尽显皇家气派。五座崇楼似五只凤凰展翅欲飞,因此得名“五凤楼”。城楼下开有三个门道,中间为御道,专供皇帝通行,遵循左入右出的秩序,井然有序。门前置有象征皇家威仪的双向三出阙,东西两边共计十二阙,这不仅是古代城门建制的最高等级,也是天子享用的最高礼制。无论是从东阙进入还是从西阙进入,游客皆可绕城楼一周,领略其雄伟壮观之景。</p> <p class="ql-block">九洲池,作为隋唐洛阳城的重要皇家园林,复建后的瑶光殿极具特色。瑶光殿采用传统的榫卯结构建造,未使用一颗钉子,最大限度地还原了唐代建筑的外观与构造。殿内展示了考古发现的古遗址,这些遗址揭示了古代皇家宫苑的营建历史,让人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辉煌的时代。有不少女孩身穿唐代服饰,在万花丛中和水榭旁拍照留念。</p> <p class="ql-block">水席始于唐代,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迄今保留下来的历史最久远的名宴之一。水席有两个含义:一是全部热菜皆有汤,呈现出汤汤水水的特点;二是热菜吃完一道,撤下后再上一道,像流水一样不断更新。水席的特点十分鲜明,有荤有素、选料广泛、可简可繁、味道多样,酸、辣、甜、咸俱全,吃起来舒适可口。</p> <p class="ql-block">洛阳人吃水席与当地的地理气候有着直接关系。洛阳四面环山,降雨少且气候干燥,冬季寒冷,又不产水果。因此,民间膳食多用汤类,还喜欢用酸辣口味来抵御干燥和寒冷。人们利用当地的出产,如淀粉、莲菜、山药、萝卜、白菜等,制作出经济实惠、汤水丰盛的宴席。久而久之,极富地方特色的水席便逐步创造出来,并逐渐形成“酸辣味殊,清爽利口”的独特风味。</p> <p class="ql-block">味道好极了,一级棒👍</p> <p class="ql-block">黄河大鲤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