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河西走廊,一条延续千年的华夏文明古道。</p> <p class="ql-block">那首《雅尼·河西走廊之梦》,不仅是音乐的流淌,更是历史的回响、灵魂的触碰。当我走进瓜州、酒泉、嘉峪关,这里不再是荒凉,而是饱经沧桑的厚重。那段恢宏而跌宕起伏的历史,站在这里,仿佛能看到张骞孤独探路的身影,看到一位背负和亲使命的汉朝公主一路风餐露宿,看到十七岁的军事天才霍去病大破匈奴、在此封狼居胥,看到白发将军李广为尊严血染大漠,高僧鸠摩罗什为宣扬佛法开坛设讲,看到大儒郭瑀为三千儒生授课的情景。这一切,像一场千年的梦,正在为世人醒来。</p><p class="ql-block"> 如今,这一切都已成为历史,但那份厚重与辉煌,却永远镌刻在了中华民族的记忆之中。</p> <p class="ql-block">8月5日清晨8时,我们准时从敦煌启程,沿柳格高速前往酒泉瓜州。全程119公里,预计行程1小时20分钟。路途虽然不算遥远,但沿途的风景却足以让人心旷神怡。</p><p class="ql-block">瓜州县,这个隶属于甘肃省酒泉市的美丽县城,静静地坐落在河西走廊的西端,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丝绸之路的咽喉之地。它的地理位置极为独特,东接石油城玉门市,西临敦煌市,南北两侧则被肃北蒙古族自治县紧紧环抱,而西北方向则与新疆哈密市相接。</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从古至今,瓜州县都是东进西出的交通要冲,更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商贾重镇。</span></p> <p class="ql-block">阔步于祁连山脉的“男孩”。它昂然矗立于整个长廊之中,与祁连山遥相呼应。长廊之中,他是唯一的守望者。铁铸的身躯,诉说着不屈与坚韧。 </p><p class="ql-block">这位“男孩”雕塑,刚刚落户于瓜州这片热土,离那沉睡的大地之子仅约两公里。他的到来,为大地之子带来了陪伴,从此,大地之子不再孤单。他们一起守护着这片土地,见证着岁月的变迁与时光的流转。</p> 沉睡沙漠中的大地之子 <p class="ql-block">生于荒漠,归于大地。</p><p class="ql-block">在甘肃省酒泉市瓜州县的茫茫戈壁之上,有一座婴儿雕像。它蜷缩在荒原大地上酣睡,似乎在与周围的环境进行着某种沉默的对话。它不顾大漠中孤烟直上的苍凉,不理会长河中落日余晖的壮美,只是孤零零地紧闭着双眼,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p><p class="ql-block"> 这就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董书兵为这里留下的一座巨大的雕塑——大地之子。</p> <p class="ql-block">《大地之子》雕塑长15米、高4.3米、宽9米,是以红砂岩为主要材质,是利用三维扫描获取模型数据,再分块进行3D雕刻,最后逐块雕砌安装成型的大型户外主题雕塑作品。</p> <p class="ql-block">大地之子,在聆听着大地的呼吸。</p><p class="ql-block"> 一个孩童以天为被,以地为床,穿着开裆裤,撅着屁股席地而睡,无邪地拥抱着苍茫世界。</p><p class="ql-block"> 尽管大地是母亲,可我依然觉得他很孤独。他肉嘟嘟的模样,睡得香甜,十分可爱,可又莫名让人觉得心生怜爱,也让我突然理解了雕塑的生命力。</p><p class="ql-block"> 他,提醒着人们,别忘了生命的意义。人类不过是大地的孩子,沧海桑田,物是人非,唯有大地永远存在。</p><p class="ql-block"> </p> 海市蜃楼《无界》 <p class="ql-block">在距离《大地之子》大约500米处,一处荒漠中的“海市蜃楼”静静矗立,它就是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董书兵教授创作的大型公共艺术作品《无界》,于2018年10月15日在甘肃省酒泉市瓜州县戈壁滩上正式落成。这是董书兵教授继《大地之子》后,在戈壁滩上完成的第二件大型公共艺术作品。</p> 汉武雄风,雕塑再现辉煌 <p class="ql-block">参观完大地之子后,我们继续出发,很快就到了一处汉武大帝头像雕塑的地方。这座头像雕塑十分逼真,汉武大帝微微低头,俯瞰大地,神情威严肃穆,尽显威严霸气之态。雕塑的设计者无疑拥有非凡的智慧和卓越的才华,将汉武大帝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p><p class="ql-block">这就是我国青年雕塑家张万兴创作的以丝路文明为背景的大型户外雕塑作品,也是“荒野艺术计划”大型艺术创作活动系列作品之一。</p> <p class="ql-block">大型纪录片《河西走廊》深入刻画了汉武帝这位中国历史上的丰碑式人物 。他的一生,不是在打仗,就是在打仗的路上。这位与秦始皇并肩齐名的汉武大帝,作为西汉王朝的第七代君主,于公元前121年发动了河西战役,讨伐大宛,东征朝鲜,并成功收复了河套地区。尤为重要的是,在长达数十年的时间里,他亲自指挥了十五次大规模的对匈奴作战,为中国版图的奠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汉武帝刘彻,“寇可往,我亦可往。”这位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君主,如今以巍然屹立的雕像形式再现其辉煌,成为了那段辉煌历史的永恒象征。</p> <p class="ql-block">别了,瓜州,这里是充满历史韵味与自然风光的地方。今日,我们花费一上午的时间,深入探寻甘肃省瓜州县的几处著名景点。这里不只是一处旅行目的地,更像是一本活生生的历史教科书,让我们在游历中增长知识,感悟岁月的沧桑与美好。</p><p class="ql-block">饱腹之后,我满怀期待地驱车前往嘉峪关。沿着S314公路前行,而后转入连霍高速,这段257公里的旅途需要近三个小时。一路上,只见黄沙漫天,荒芜的大漠景色不断在眼前掠过,显得十分单调。此情此景,我不禁联想到<span style="font-size:18px;">林则徐在1842年被贬伊犁</span>穿越瓜州、迈向嘉峪关时的复杂心境,他的《出嘉峪关感赋》在我心头回响:“严关百尺界天西,万里征人驻马蹄。飞阁遥连秦树直,缭垣斜压陇云低。”诗句中的意境与眼前景致交相辉映,引人深思。</p> <p class="ql-block">经过3个小时的车程,下午3点,我们终于顺利抵达了雄伟的嘉峪关景区。景区周边设有临时停车场,车辆停放妥当后,我们迫不及待地想要踏入这片古老的土地,就好像即将穿越时空,回到那个金戈铁马、英雄辈出的热血年代。</p><p class="ql-block"> 进入景区需穿过一条仿古步行街。街道两侧,琳琅满目的摊位一个挨着一个。走着走着,我的目光突然被一块块纹理酷似五花肉的奇特石头所吸引,肥瘦相间的层次让人难以置信,不禁驻足欣赏。摊位挂满了惟妙惟肖的奇石,每一块都仿佛是大自然精心雕琢的“肉石”。在一番精心挑选后,我以50元的价格购买一块世界大地上最精美“五花肉〞石,心中满是喜悦,这给旅程增添了一份别样的色彩。</p> "天下第一雄关"嘉峪关 <p class="ql-block">嘉峪关,这座古老的关隘,不仅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更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它见证了中国古代边塞的金戈铁马、繁荣昌盛,也目睹了无数的悲欢离合、兴衰荣辱。如今依然屹立在西北大地,今天,我们有幸踏上这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去探寻那被岁月雕琢的关城。 </p><p class="ql-block">嘉峪关,号称“天下第一雄关”,城关两侧的城墙横穿沙漠戈壁,北连黑山悬壁长城,南接天下第一墩,是明长城最西端的关口,历史上曾被称为河西咽喉,因地势险要,建筑雄伟,有连陲锁钥之称。嘉峪关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塞,中国长城三大奇观之一(东有山海关、中有镇北台、西有嘉峪关)。</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嘉峪关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 年),经过六个多世纪的风雨沧桑,依然屹立于西北大漠之中,展现了其不朽的魅力,嘉峪关的建筑布局不仅严谨,而且精妙绝伦。它由内城、外城、罗城、瓮城、城壕和南北两翼长城组成,全长约60千米。长城城台、墩台、堡城星罗棋布,由内城、外城、城壕三道防线组成重叠并守之势,形成五里一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百里一城的防御体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嘉峪关是世界文化遗产,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p> <p class="ql-block">踏入嘉峪关景区,一尊威风凛凛的将军骑马雕像撞入眼帘。只见他左手指向前方,右手紧握着宝剑,背后的披风猎猎作响,迎风招展,冯胜作为明朝开国名将,在洪武五年奉命西征,在嘉峪关西麓选址建关而得名。因选址得法,形成重城并守之势,因而固若金汤,牢不可破。</p><p class="ql-block">前往关城,必经九眼泉湖。在久远的历史长河中,滋养着这片土地。正是有了这方水域,才有了嘉峪关的存在,也正因如此,在当地,“先有九眼泉,后有嘉峪关”的说法代代相传,见证着这二者跨越时空的深厚渊源 。</p> <p class="ql-block">内城光化门,上悬挂“天下第一雄关”。</p> <p class="ql-block">瓮城外的文昌阁,上悬匾额“威宣中外”。</p> <p class="ql-block">定城砖来历:</p><p class="ql-block">定城砖是放置在嘉峪关西瓮城门楼后檐台上的一块砖。它在民间传说中有着神奇的故事。相传明正德年间,修关工匠易开占精通算法,经他计算嘉峪关用砖需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块。竣工后仅剩这一块砖,易开占称其为神仙所放的定城砖,若搬动城楼便会塌掉,从而避免了工匠们受罚。虽这只是传说,但定城砖却成为了嘉峪关的一个独特文化符号,为这座古老的关城增添了神秘色彩,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探寻它的故事。如今,这块砖依然保留在嘉峪关城楼之上,见证着岁月的变迁。</p><p class="ql-block">▽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雄关楼堞倚云开,驻马边墙首重回 。”林则徐笔下这句诗,道尽了嘉峪关的磅礴气势。站在嘉峪关的城楼上,远望茫茫戈壁,那些战争的厮杀场景,一匹匹战马嘶鸣着仿佛就在眼前,历史的回响成为了此刻最深沉的印象,也感受到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豪情壮志,热血与激情油然而生。</p> <p class="ql-block">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流逝,转眼间已是夕阳西下。当我缓缓走过城墙,那一刻,我读懂了《西出阳关无故人》的苍凉与壮丽!走出关楼,便是茫茫戈壁大漠,一眼望不到边。转头回望,高高的关楼上,悬挂着一块金字黑底的硕大牌匾,“嘉峪关”三个大字在夕阳中闪耀着光芒。千百年来,嘉峪关像雄关一样雄居边关,守一方平安,保百姓安康。</p> <p class="ql-block">拍摄时间:2024年8月5日</p><p class="ql-block">昵称/闻香识女人</p><p class="ql-block">美篇号/46158669</p> 谢 谢 欣 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