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花田边的农民工图谱

张国成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撰稿/摄影:张国成</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25年4月5日下午,在温江区和青羊区交界处的光华大道旁第一次看到他们,因退休前作记者的职业习惯,我被这一群农民工所吸引。后来的6、7、8日三天,我都去那里采访拍摄。他们正值青年和中年,是从哪里来?是谁的儿子、女儿?是谁的兄弟、姐妹?是谁的丈夫、妻子?又是谁的父亲、母亲?但他们确是一群背着楼房行走的人,城市里的万丈高楼平地起,安得广厦千万间,都离不开他们的身影。他们靠辛勤的劳动吃饭,挣的是辛苦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二道河边上的油菜花地头,他们脱下沾满泥浆的安全帽支起的生活图景里,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最真实的注脚。每到下午5点以后,只见陆陆续续的农民工,从附近的一家建筑工地走出,高峰时用工可达300多人。下班后,他们有的直接回了路对面的宿舍,有的拐弯进了这片油菜花的地头。起先这里有两家骑电动车的商贩:一家是卖担担面的中年夫妻,一家是作冒菜的中年夫妻。后来又增加了三家商贩:一家是摆地摊卖鞋的,一家是卖小百货的,一家是理发的。沿河50米范围内,自发形成服务半径仅300米的“民生服务圈”,使傍晚的二道河边上的油菜花地头,陡增了些许的烟火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来这里吃饭,要一大海碗热乎乎的担担面只需8元,不够吃还可免费加面。大海碗里面有几片牛肉,单独加个油煎荷包蛋2元,合计10元。另外还有十几种诸如酸菜、萝卜等调味小菜,都是免费提供的,相当实惠。另一家“瘳记养生冒菜”是以女商贩的姓氏为名,在现场我了解到,他们一家最早在温江区是有店铺的,因三年疫情的原因,店关了。家中有两个儿子,大的已二十多了,小的也十几岁了,都在上学,也都需要钱,每天来这里只是挣点辛苦钱。他们家的各种浑菜一律38元一斤、各种素菜一律12元一斤,一般4个人吃下来还不足100元钱,也很便宜。为此,每天下班后,来此就餐的农民工很多。一些农民工还可以在另一家卖小百货的商贩那里买点花生、白酒、啤酒、香烟等之类的物品,几个人坐下来,一起吃着热乎乎的冒菜、一边抿上几口小酒,使一天的疲劳顿消。夜晚时分,远看,那两家卖担担面和卖冒菜的商贩电动车上的灯光还在二道河边亮着,是他们用最朴素的烟火气,丈量着城市化的温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25年4月14日傍晚,当我筛选完照片,写好文稿要准备发稿时,想去那里再看看,却发现他们像是人间蒸发似的,再也看不到往日的烟火。只见通往油菜花地头的路,已被建筑工地上使用的防护板围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据附近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知情人说,他们这些骑电动车的小商小贩因违规经营占道、私自乱摆摊设点,已被当地城管驱离。</span></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p><p class="ql-block"> 1962年生于新疆伊犁,兵团农场当过农工,新疆马兰核试验基地当兵13年。1994年开始文学创作,出版有散文集《西部如歌》、《心灵的绿洲》,诗集《兵团如诗》。诗歌、散文、摄影作品多次国内获奖。2013年5月,作为兵团文艺文化学者赴台湾文化学术交流。2013年12月,获首届“兵团文化能人”称号。2017年11月“中国文联赴英国艺术创意人才高级研修班”(简称海外六期)研修学习。退休前任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副秘书长。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一师(建工师)文联主席。现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会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