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银滩往事系列140

云淡风轻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本文原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旧址办公室网站</p><p class="ql-block">为系统挖掘整理广大科研专家、技术人员、干部职工、部队指战员、后勤人员为“两弹一星”事业奋斗的光辉历程,更好地传承、弘扬、研究、阐释“两弹一星”精神红色密码,讲述好“221人”深埋心底六十余载感人故事,我办自2021年成立以来,抢救性挖掘221基地旧址人物故事百余篇,让我们携来“草原人”激扬的青春,重温那些感人肺腑的红色人物故事。</p><p class="ql-block">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聆听221基地消防战士李福守卫221基地奉献12载青春华年的感人故事。</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旧址办公室</span></p> <p class="ql-block">做合格消防官兵书护铸盾赞歌 ——访原221基地消防大队老兵李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李福,出生于1954年9月,青海大通人,1974年高中毕业,1976年入党。1974年12月应征入伍成为221基地消防大队(矿区公安局消防大队)战士,曾任班长、指导员、代理教导员;1985年转业到大通县公安局工作。</p> <p class="ql-block">  磨炼意志锤炼品质。1975年3月,我与大通县、湟中县新征入伍的50名战友一起踏上一个叫青海矿区的地方,我被分配到消防大队二中队四班。经过三个月的消防业务、体育体能、军事“三大集训”,我们就到连队报到,高中毕业的我受到领导赏识,安排我到《草原工人》报“厂理论学习班”培训学习。培训期间,教员精彩的授课,有效拓展了我的知识,武装了头脑,奠定了理论基础。</p> <p class="ql-block">1976年,一年一度的老兵复退工作按部就班地进行,四班班长退伍,班长位置就此空缺。当时,班内既有入伍新兵、又有同龄战友、更有留队老兵,因为我的业务成绩突出,被委任为四班代班长,管理工作很大程度上存在困难。我虚心听取老兵建议,加强与战友耐心沟通,班组工作和谐而奋进,不久大队部安排我代理一中队政治指导员。一中队肩负起221基地一分厂核武器弹头体加工、二分厂原子弹氢弹组装、三分厂化学物品存放和六分厂爆轰试验等重点厂区以及档案馆、科技楼、俱乐部等重要部位防控工作。上任之初,我不断提升自身管理能力和作战水平,制定重点区域灭火作战计划,对就近水源做到心中有数,在队伍建设中做到了高标准严要求。</p><p class="ql-block">在221基地,我们是战斗队,既要开展执勤备战、技能训练,又要承担厂里急难险重任务,还要兼顾给四分厂卸煤、给粮店卸粮、给副食商店卸菜等杂务,有时还争着抢着给职工家属盖房、献血、冲下水道、挖掘输电线路,等等。</p><p class="ql-block"> 1982年,厂里为解决职工家属的住房困难,大队给我们中队分配了其中一栋平房建造任务,在一没有技术力量、二没有设备的情况下,我带领战士们边干边学,从房建处请来了两位师傅,一人把一个角的关口,教战士们砌砖、挂线、摊灰、放砖,战士们手套磨破了光着手干,不到一月时间顺利完成盖房任务。</p> <p class="ql-block">为国奉献舍生忘死。那是一个难以忘怀的日子,党员干部全部出动,去执行一项绝密任务。全队集合,厂领导下达了“回班写下遗书,十分钟后在原地集合”的命令。队伍解散后,大伙儿互相猜测,又有什么重要任务,还需写下遗言?好多战士不知道如何写这份遗书,给谁写?面对战士们凝重的表情,我是指导员,只能鼓励大家不要顾虑,勇敢面对,我想没必要,写什么遗书,出发!</p><p class="ql-block">在草原的空旷处有一列货车稳稳的停在那里,周围有荷枪实弹的军人警卫,显得一派森严。现场有专人指挥,嘴里重复地喊着“卸货要轻拿轻放,不能随意碰撞,把货物装到卡车上。”我们小心谨慎,费了很大劲才将那些块状物卸装完毕,拖着疲惫的躯体返回连队。</p><p class="ql-block">后来,才知道那是原子弹核武器装填用的烈性炸药。在执行卸载炸药任务的过程中每个人都忘记了自己是谁,只知道自己是一名为国奉献、舍生忘死的消防兵。</p> <p class="ql-block">投身火海不顾安危。我在金银滩工作12年之久,参加核试验的次数比救火的次数还要多。金银滩草原冬季的防火形势严峻于夏季,进入冬季,草木干燥,易发火灾。1979年10月的某日,在接到要在六分厂爆轰试验场进行核武器爆轰试验的紧急通知后,我带领一、二中队60余名战士参与核爆轰试验。随着警报声和倒计时的结束,一声震天的巨响过后,草原上空卷起巨大的蘑菇云,到处飞舞的爆弹片瞬间让爆轰场周围燃起熊熊大火,眨眼间整个草原成为火的海洋。</p><p class="ql-block">张佐臣大队长见状,一声令下,三人一组,组成20支灭火战斗小队冲向火海。草原风力过大,火借风势迅速蔓延,战士们身着笨重的战斗服,脚穿长筒马靴,奋力扑救越烧面积越大的草原烈火,战士们顾了东边又顾西边,手中的灭火工具已不能再用,个个灭火小组己无法施展灭火措施,战士们精疲力尽,喘不过气来。为了尽快扑灭烈火,战士们摘下防护口罩、继续战斗,由于火势猛烈、着火面积大、战线长、火源点多,造成了火势难以控制的局面。作为领队的我,及时和张大队长商量调整扑救方案,将三人一组调整为两人一组,并根据火灾现场实际情况,采取隔离法,让战士们分段分割,阻断火势继续蔓延,战士们凭着惊人的战斗意志,将未燃的草丛一段一段点燃,一面一面扑打,很快就控制住了火势。</p><p class="ql-block"> 这次灭火战斗从早上10时开始到晚上8时结束,历时10余个小时,战士们滴水未进,不怕烟熏火燎,不畏火头燎人,经过生死较量,火被扑灭了,数十里草原黑呼呼一片狼藉,大家躺在大草原上,望着焦土一般的原野,个个脸上露出了胜利的喜悦。试验结束,科学技术人员,工人,警卫部队迅速撤离试验场,可我们消防战士,又投入到清理爆轰试验场的工作行列……</p><p class="ql-block">那年的一个寒冷冬季,作为重点保护单位的一分厂,发生危急事故。一中队接到警情后,以极快的速度到达现场,大队长立即下令,让一部分战斗员组成人体防护墙,防止火星飞窜到车间而引起爆炸;让一部分战斗员配合一分厂有关部门紧急处理事故。在这次事故中,消防战士们发扬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大无畏精神”,确保了一分厂的绝对安全。事后有领导夸赞说:“消防战士是特殊材料,关键时刻能用得上,这就叫好钢用在刀刃上”。战士们微笑着回答:“这是我们的职责所在!</p> <p class="ql-block">砥砺前行无悔人生。金银滩,这片柔美的草原,是我心中最温暖的地方。随着四季更迭,它也在诉说着自己不一样的故事。就在这片我深爱的土地上,有着一群守望者,他们共同守望着“两弹一星”精神,而我是这群守望者中的一员。从那“两弹”诞生地走向大通县公安局政工科长、局办公室主任、治安科长等工作岗位的我,不论从事何种职业,我都以“两弹一星”精神为激励,砥砺前行,书写了不悔的人生,今生能在我国尖端科技最前沿穿行,是我最值得记忆的人生旅途。</p><p class="ql-block">金银滩,这个从地图上消失了三十多年的红色草原,从1964年到1985年期间,见证了800多名消防壮士为了我国核武器研究试验任务甘于献身的豪情壮举。而张佐臣、王学忠、张玉华、李登发、彭华述、吴连海、何新凯、王增顺、董文昌、王忠祥、贾福生、张东胜、何德范、李朝俊、贾来有、李安山、肖良山、罗道培等19勇士,置生死于度外赴汤蹈火救核弹,确保东方巨响第一声的壮举,为我国国防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为221基地消防大队赢得二二一基地逆行者的美誉。</p><p class="ql-block">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书写了一曲护剑铸盾的赞歌,他们的身影穿梭在爆轰试验的扑灭火战斗中,出现在牦牛沟库房废料搬运中,挺立在一分厂事故救援的车间火海中,镌刻在596长廊钢板墙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