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阿克萨清真寺、岩石金顶清真寺</b></h1> <b>耶路撒冷的摩利亚山 (Mount Moriah) 上有一大块基岩</b><div><b> </b>在犹太人的传统里,这片基岩就是世界诞生之处。据说亚伯拉罕曾打算在这里献祭以撒;大卫王把约柜带到这里。<div> 所罗门王在这里建造了第一圣殿——上帝之屋;<br></div><div> 所罗门圣殿被毁,犹太人几经坎坷后在废墟之上建造了第二圣殿,希律王重修后的第二圣殿气势恢弘。</div><div> 两次修建圣殿的摩利亚山平台被称作 “圣殿山” ,犹太人认为,末日审判时上帝会来到这里,并建起第三座也是最后一座圣殿。<br></div></div><div> 公元7世纪,穆斯林作为征服者第一次来到耶路撒冷,此前的耶路撒冷是一座基督教城市,处在圣墓大教堂的控制之下。穆斯林登上荒废已久、满是垃圾的摩利亚山,发现了他们想要找的地点——穆罕默德登霄的圣石,它也正是犹太传统中最为神圣的那片基岩、耶路撒冷所有神话故事的中心。</div><div> <b>圣殿山后来成为了世界上最具争议性的宗教圣地。</b><br></div> 为了保护崇高的至圣地,穆斯林统治者在圣石上建造了圣石圆顶清真寺 (Dome of the Rock)。1994年更由约旦国王侯赛因出资650万美元为这个圆顶覆盖上了24公斤纯金箔。 圣殿山外墙,右侧黑圆顶即阿克萨清真寺。 圣殿山南边的考古发掘现场目前已经挖出了希律圣殿的遗迹。 <h1><b>阿克萨清真寺</b></h1><h3> 阿克萨清真寺是伊斯兰第三大圣寺。地位仅次于麦加圣寺和麦地那先知寺。位于耶路撒冷老城的圣殿山(穆斯林称“尊贵禁地”)岩石金顶清真寺的南面,同为犹太教和伊斯兰教圣地 ,主体建筑高88米,宽35米。</h3><h3> 阿克萨清真寺就是古兰经第17章说的“远寺"。</h3> 清真寺的北门有一座高大的门廊,系阿尤布王朝苏丹伊萨于1217年所建,由7个独立的拱门组成,每一座拱门又与清真寺大殿的一扇门遥遥相对。寺前广场上有“卡斯”水池,为人们礼拜前作小净用。 非穆斯林游客只允许上午在哭墙南侧坡道进入圣殿山,门口有荷枪实弹的军队把守,安检严格。且不能进入清真寺内。 <h1><b>哭墙</b><div><h3> 犹太人的西墙在圣殿山平台边缘西南端,是曾经环绕第二圣殿的古城墙残存的部分。第二圣殿被毁后,犹太人会聚集在西墙前为毁掉的圣殿而哭,因此西墙也被称为哭墙。</h3></div></h1><h3> 供人祈祷的“哭墙”部分仅长57米,其地面以上的部分高19米,共28层,而地下还深藏另外17层。</h3> 哭墙分男女两侧,好多人在那嚎啕大哭,向上帝忏悔。 在西墙前,男女信徒分区域祈祷,左侧大片空间是男性区域,中间设有挡板Mechitza进行分隔。<br> 哭墙的石头缝隙够得着的地方塞满了字条。这些字条有专人定期清理,埋到橄榄山。 广场上常常举办各种活动,如新兵团建、犹太成人礼,以及外国朝圣团高唱颂歌的激动场面。<div> 以色列法律规定,年满18岁的公民(非犹太裔女性和所有阿拉伯裔男性除外)必须服兵役,不分男女。<div> 一群年轻的士兵,青春朝气。</div></div> 哭墙广场内遗址 <div><b>“小西墙”(HaKotel HaKatan)</b></div><div> 它位于圣殿山的铁门(Iron Gate)附近,隐藏在老城狭窄的巷子里,与哭墙未建广场前的模样颇为相似。由于小西墙更接近至圣之所,因此也有犹太人选择在此进行祈祷。<b><br></b></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