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浙线 2:徽州古城5A、渔梁坝、坑口乡

白云

<p class="ql-block">徽州古城国家5A景区,总占地面积24.7平方千米,始建于秦朝,唐代以来,一直是徽郡、州、府治所在地,故县治与府治同在一座城内,形成了城套城的独特风格。</p> <p class="ql-block">徽州古城分内城、外廓,有东西南北4个门,还保留着瓮城、城门、古街、古巷等。</p><p class="ql-block">城内主要景点有徽园、渔梁坝、许国石坊、斗山街、陶行知纪念馆、新安碑园、太白楼等。</p> <p class="ql-block">徽州古城又名歙县古城,古称新安郡,与四川阆中、云南丽江、山西平遥并称为“保存最完好的四大古城”。</p> <p class="ql-block">徽州古城是徽州文化、国粹京剧的发源地,也是徽商的主要发源地,被誉为“东南邹鲁、礼仪之邦”。</p> <p class="ql-block">徽州古城日景</p> <p class="ql-block">许国石坊:是一座独特的八脚牌坊,被人们称为</p><p class="ql-block">“东方凯旋门”,明万历十二年为明代大学士许国而建。</p><p class="ql-block">许国是歙县人,嘉靖、隆庆、万历三朝重臣,曾任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加封文渊阁大学士、少保兼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学士等。石坊上的题字相传出自大书法家“董其昌”。</p> <p class="ql-block">明朝万历年间中缅边境的云南陇川属于傣族、景颇族、回族等少数民族聚居地,江西抚州商人岳凤勾结缅甸外族势力入侵云南,沿途烧杀抢掠,严重危害我国边疆安宁。当时国力下降,朝廷有不少人主张采取安抚政策,在多次安抚未果后许国认为“豺狼无厌,非大创之不可。”朝廷采取许国等人的计谋,命令南京中军刘铤、武靖参将邓子龙等人待机率兵征剿缅军获得大胜,岳凤父子等为首的叛国祸乱者被押赴北京处死,使边疆重新恢复和平安宁。</p><p class="ql-block">鉴于许国是参与决策的核心人物之一,皇帝不仅加封许国为“少保兼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学士”,“余官照旧”“荫一子中书舍人”,还特赐许国回家造了这座石坊以光宗耀祖。许国石坊由此成为一座民族团结共御外侮的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徽州美食: 臭鳜鱼、毛豆腐、三鲜煲、石头馃等</p> <p class="ql-block">蛤蟆井又名“姊妹井”“井外井”,建于唐代,位于徽城镇斗山街。相传古徽城群众靠斗山而居,远离新安江。自建郡以来,水一直困扰着群众生存,多处打井均无功而返。直到唐代贞元年间,一大户人家偶然看到一处土坎上常年住着一对蛤蟆,深受启发。在蛤蟆栖身之处掘井,果然泉水喷涌,从此不再为水发愁。</p><p class="ql-block">蛤蟆井凿成后,该户人家无偿让于左邻右舍取水,取水人排起长龙,有时为先来后到之事偶有小隙,这户人家考虑到斗山街大多住户仍缺水严重,便决定破墙再凿一口一模一样的井,便是“姊妹井”“井外井”的由来。千百年来,两口井滋养着烟火袅袅的日子,也守望着古城百姓的安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妯娌井又名“三眼井”,建于清乾隆年间,位于徽城镇新南街,有3个敦厚朴实的石质井圈。</p><p class="ql-block">相传古徽州名门望族不计其数,大户人家必有家井,因家族兄弟姐妹众多,为避免取水时发生不必要的口角纠纷,故在一口大井上设几个井圈,方便各自从不同的井圈内取水,也融洽了姑嫂妯娌关系,姑嫂妯娌在取水洗用时,分享喜忧欢声笑语,互帮互助、互谅互让,家门因姑嫂亲而越来越旺。</p> <p class="ql-block">殷公井又名“八眼并”“应公井”,建于宋代,位于徽城镇新南街。据(新安名族志》记载,宋德佑年间,殷询以部校领兵居城南门,殷询治兵甚严常亲自带兵,发现在城南门附近一带,仅有一眼老井且年久失修,居民为取水纠纷不断,有些居民要远到城外的练江河去取水。</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殷</span>恂深入群众了解情况后,带领部队不分昼夜连续干了数月,将原井直径从一米扩至三米,并且井栏用四个麻石墩各凿二圆孔,按九宫格方位,拼成一正方形,建成后可供周边群众八人同时取水,用水秩序井然,后人感念<span style="font-size:18px;">殷询</span>为民解用水难题,将该并称为“<span style="font-size:18px;">殷</span>公井”。</p><p class="ql-block">其后人(十世孙)股正茂官至大明户部尚书,抵御倭寇,巩固海防作出巨大贡献,深受老百姓爱戴。</p> <p class="ql-block">瞻淇村鱼灯会</p> <p class="ql-block">观音豆腐</p> <p class="ql-block">渔梁古镇: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始建于隋唐,鼎盛于明清,是古徽州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个商业交通性村落。</p><p class="ql-block">村落形态、街巷空间、水埠码头及建筑单体,均呈现出与皖南传统农耕性村落迥然不同的风貌,是微州首埠、徽商之源。</p> <p class="ql-block">渔梁坝是新安江上游最古老、规模最大的古代拦河坝,是徽州古代最知名的水利工程,被称为“江南第一都江堰”。位于歙县徽城镇渔梁村,始建于唐代明代重建,距今有近1400年,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之一,也是歙县古代最大的水利工程。</p> <p class="ql-block">渔梁坝的地位是极为重要的,一是泄洪防旱,二是截流行船,三是美化环境。历朝历代都把坝之兴衰作为徽州兴衰的标志,几百年来作为新安江上商贾船队往来的重要码头,渔梁坝是明清时期徽商从这里起航承载家族兴旺的地方,是名副其实的“徽商之源”。</p><p class="ql-block">2001年渔梁坝作为古建筑,被国务院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渔梁古镇</p> <p class="ql-block">坑口乡</p> <p class="ql-block">三潭琵笆第一潭 <span style="font-size:18px;">瀹yue潭,</span>三潭是指安徽歙县深渡镇坑口乡下辖的漳潭、绵潭、瀹潭三个自然村,<span style="font-size:18px;">地处风景秀丽的新安江畔。</span></p><p class="ql-block">2015年10月三潭枇杷成功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