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自1949年新中国解放后,五原路140号的老虎灶便有一项颇为稳定的营生——给单位送热水,这几乎是老虎灶收入的重要来源。韦老板对这份生意极为上心,丝毫不敢懈怠。</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那时,永隆食品店和第九羊毛衫厂职工日常饮用的开水,必须赶在上午上班前送达,下午有时还需额外添送。五原路与常熟路拐角处的卫生防疫站,以及延庆路和华亭路东北角的结核病防治所,它们冲洗胶片也需用到老虎灶供应的热水。结核病防治所的暗房设计很是独特,其弓形走道拐了好几个弯,巧妙地将光线完全屏蔽,即便不关门,光线也透不进去。送水时,只需把热水倒入他们指定的水槽即可。</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五原路120号的五原路幼儿园和340号的宋庆龄幼儿园,也是老虎灶的常客,每周都会订热水供小朋友洗澡。</p><p class="ql-block">五原路249号是一座大别墅,曾作为某单位的宿舍,每天都得送去好几担开水,供人冲热水瓶,只是当时并不知道那是什么单位。</p><p class="ql-block">永嘉路636号原是申新九厂老板吴昆生的别墅,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被用作纺织女工宿舍,我家每天上午和下午都要往那儿送去好几担热水。</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我读初中的时候,就开始帮家里送热水了。送水一般用的是装有四个小铁轮子的小平板车,一次能装三四担热水,要是把水桶叠起来,还能再多装一两担,不过那样车子太过沉重,推送起来十分费劲。</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记得1957年一个星期天的下午,刚吃过午饭,我便和荣生一起推着平板车给永嘉路636号送热水。到那儿卸完热水后,女工们叽叽喳喳地很快就冲满热水瓶离开了。我和荣生心里很是高兴,想着今天下午能多玩会儿了,便赶忙把空桶装上车子往回赶。我们沿着乌鲁木齐路,顺利地推车经过衡山路、东平路和桃江路,可到了淮海路时,却被一位警察拦住了去路,不许我们通行。我满心疑惑,便与警察理论起来。我问:“为什么不能过去?”警察只是生硬地回答:“这个小车子不能推过去。”我又追问:“为什么不能推过去?”他却只是重复:“不可以推过去,就是不可以推过去。”</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我一下子着急了,心想既然不让推车过去,便对荣生说:“不让推过去,那咱们把车子抬过去吧。”于是,我俩抬起车子就要过淮海中路。警察见状,立刻上前阻拦,说道:“你们怎么这么不听话?”接着又命令道:“你们俩推着车子跟我走。”无奈之下,我和荣生只好推着车子,跟着警察沿着淮海中路往东走去。过了复兴中路,我还以为他会让我们穿过1412号弄堂回五原路,没想到他竟径直把我们带进了徐汇分局。进去之后,他和里面的人说了些什么,然后就让我们在那儿等着。一直等到三点多,我爸才赶来,把我们俩接回了家。</p><p class="ql-block">吓,白相的时间少了很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