窑洞上的酸枣熟了(十六)(乡土小说连载)

任永生

<p class="ql-block">(图片原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四十六)“春雨贵如油”,今年春季的雨水相较于往年更多。这是鼓车庙会文化节之后的又一场春雨,春雨浸润着大地,绿油油的小麦如波浪般起伏。田地里,人们趁着这有利的天时,正抓紧开展春播工作。</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大爷和王局这两位老人,晌午时分不约而同地出来溜达,两人漫步在田间小路上。他们谈论着过往的岁月,不知不觉都已步入垂暮之年。望着山脚下,坡地由小块逐渐整合为大块,整修土地的农企机械来回穿梭,两人感到十分欣慰。只见远处几个人匆匆跑来,羊娃大声喊道:“我家地里面打出水来啦!”原来是人们赶去查看山脊下钻井队检测井水流量的情况。这片贫瘠的土地,马上就要产生效益,这可是多少年来人们梦寐以求的事啊!</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不远处的麦田旁,农企公司正在开展无人机喷药技术培训。现场有七八个年轻人,其中就有老贾家的继贤。老贾也跟着农企技术人员一同参与培训。从无人机的操作示范、技术要领,到农药的使用、配比计算,别小看这些内容,对现在的年轻人而言,还真的需要好好学习。虽然他们生活在农村,但早已脱离了农业生产的实际劳动。在当今及未来,农业劳动的传承教育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振兴农村需要后继有人。只见老贾站在麦垄中央,给年轻人讲解麦田虫害的防治方法,大爷和王局也站在人群后面聆听。老贾、赵老四等如今村里懂种地的能手,都是在大爷的悉心指导下,成为了真正的老农行家。</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老贾看到两位老人,用手势打了个招呼,继续传授农业知识:“我们的农耕时代,随着社会的发展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但当下现代化农业的发展,需要你们一代又一代持续推动。科学管理、科学种田,对于时令节候,你们一定要熟悉……”看来老贾学到了不少新的农业知识,言语中也运用了一些农业术语,这正是活到老学到老的生动体现。“欢迎二老给大家讲几句。”老贾招呼着大爷和王局。</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那就让王局给大家讲几句吧!”大爷将王局推上前。王局见过大世面,对农村的情况也十分了解。他看了看大家,清了清嗓子说道:“今天看到你们这年轻一代回归农村,我很高兴。农村天地广阔,大有可为。在各行业竞争激烈的当下,你们选择投身农业战线,这是一种全新的思想认识。农业并非仅仅是种地,而是需要我们每个人深入地探索和研究。袁隆平用毕生精力研究水稻,为国家乃至世界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如今,小麦增产增收的工作仍在持续推进,从以前亩产一两百斤,到三四百斤,再到现在的八九百斤乃至上千斤,这是农业战线上科技人员和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小麦还能继续增产吗?肯定能!这就需要你们年轻一代,具备虚心学习和刻苦钻研的精神。再比如苹果树的管理,提升果品质量,都需要精心付出。有时候,付出了未必能得到回报,但我们要有耐心,要用长远的眼光看待,也就是现在常说的可持续发展。大家说是不是这个道理?”大家纷纷拍手应和。“相信你们一定能做好工作,今后还会有更多人走进农村工作,其中不乏大学生。咱们村的发展空间巨大。”王局接着话锋一转,谈到农企,“听说农企这段时间在探讨种植项目,考虑种油菜,准备将每年的生态旅游和咱村的鼓车节庙会结合起来。这不是挺好的吗?咱们村以前就有榨油加工厂,能不能整合资源,加工菜籽油?这可是双赢的好事。你们回去给领导提提建议。”王局向参加培训的农企负责人说道。</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王局的一番话,不仅对这些初出茅庐的年轻人触动很大,也反映出当前农村的实际问题,即农村如何转变思想,实现筑巢引凤。大爷心里很清楚,要改变现状,只能靠大家用实际行动,一步步扭转局面。</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这时,一辆摩托车从远处驶来,骑车的是积富。这小子没和其他人打招呼,直接吆喝着:“老贾叔,鸿业书记找你,打电话你也不接,县上古建筑队来了,正商量事儿呢。”“噢,噢,我忘啦,我把手机调静音了,这就去,我骑三轮车。”老贾向农企工作人员交待了几句,拉上王局与大爷,朝着村委会驶去。</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四十七)鸿业带着上级主管古建的领导和建筑工程队负责人,巡视着破旧不堪的舞台。建筑队工作人员一边测量、登记,一边和大家讨论修复方案,随后一行人向村委办公室走去。</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自从将舞台修复纳入村委重点工作,鸿业就一直忙着落实这件事。他动用了不少社会关系,才得到上级批示。今天,就是来具体落实这项工程的。</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所有村干部,负责这项工作的赵老四、老贾,以及大爷、王局和村民代表都到场了。大家听取了县领导传达的通知,以及修复舞台的要求。古建工程师作了维修资金评估报告,大致估算维修需耗费资金约二百万,县里提供八十万支持资金,还差一百多万需要村里自筹。鸿业召集大家开会,就是为了解决资金筹集问题。好在古庙会前,村里成立了负责维修舞台的管理机构,由老贾、赵老四负责,配合村两委开展工作。民间对此议论纷纷,大家的积极性很高。只要贾、赵两大家族齐心协力参与,筹集资金的事十有八九能成功,这是很现实的情况。</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会议由清明主持,鸿业向大家阐述了修葺舞台功在千秋的意义。老贾、赵老四相继发言,主要介绍了前期工作情况,同时希望村委尽快拿出具体方案,确定收款时间。</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修葺舞台是咱村的大事,这些年大家一直关注,如今终于有了眉目。经过和大家协商,筹款工作分为四个组,负责宣传和发动群众。具体分工如下:清明和大爷家的智礼,负责联系省城及外省、市的工作人员,做好宣传工作;积富和赵老四,负责本市、县外围的工作,老四在这方面经验丰富;老贾和大爷,负责村内宣传工作,每组配备一名村委干部协助。……到时候我们竖碑立传,让后人铭记!”鸿业有条不紊地安排工作,大家纷纷议论,表现得十分积极,随后各自商量如何落实工作。</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鸿业书记,有好事来了,我朋友以前和我一起共事,今天特意来给咱们舞台捐款。”贾二娃带着一个打扮有些随意的人走了进来。众人见状,原本的笑谈声顿时安静下来。鸿业急忙上前握手打招呼,腾出座位让两人坐下。这位客人和二娃年龄相仿,他顺手从挎包内拿出一沓钱,递给二娃。二娃接过数了数,转给鸿业书记。鸿业书记接过钱,又交给老贾他们。老贾、赵老四赶忙安排人完善手续,把收据交给二娃。鸿业书记和大家一起拍手,感谢这位远道而来的朋友对村里工作的支持。鸿业书记说道:“非常感谢远道而来的朋友,虽然我们素不相识,但在村里公益事业急需捐助时,你挺身而出,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同时,也感谢二娃厂长,二娃厂长不仅为冷库建设提供了大力支持,村里唱大戏时也给村委捐助。在这里,我代表村两委,向你们两人表示感谢……希望大家借此机会,参与捐款。不强制、不苛求,只要大家有这份心意就行。”说着,他示意老贾,自己率先带头捐款。随即,大伙纷纷响应捐款。老贾、赵老四、王局、大爷帮忙登记捐款信息……</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随后,老贾向大家公布了筹备组的银行对公账号,以及微信、支付宝二维码,方便大家相互转告。</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俗话说:人心齐,泰山移。不论在哪个行业,只要大家心往一处想,再难的事也会变得简单。鸿业没想到,今天二娃和他朋友在村两委开会时开了个好头,自己带头捐款后,进一步激发了大家的热情,后续工作自然就更好开展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你瞧,积富的爸爸身体不好,也来到村委会,叫着积富,拿出身上的几百元凑起了热闹。他特意叮嘱收款登记人,这是他自己捐的,和积富无关。</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村委干部带头捐款的消息,在村内外迅速传开。再加上二娃朋友的捐助,极大地推动了村里集资修复舞台的工作。不到一个月,筹备款项基本到位。建筑队在舞台周边筑起安全围墙,拉上安全警戒线,对舞台进行全面修复。残垣断壁的舞台,不久后将焕然一新,披上修旧如旧的外衣。这是一代代人不懈努力的结果,也是全民齐心协力打造的精神典范!</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在外工作的村里游子们纷纷响应,距离远的委托家人捐款,距离近的亲自回村,献上自己对家乡故土的热爱之情,谱写着热爱家乡的美好赞歌!</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四十八)又是一年夏收季,如今的夏收不像以前那么匆忙,机械化作业取代了农耕时代。人们只需拿着尝麦粒的工具,在各自田地头等待收割机到来,既省力又省时。这片成熟的麦子所在区域,是村里的高产田。人们相互帮忙,将收下的麦子运往家中,呈现出一片和谐欢快的景象。过去,村里大多只种一季作物,现在多数人家改成了两季,麦子收割后赶种玉米。据说玉米产量高、生长周期短,便于管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冷库建设也进入制冷设备调试阶段。老贾陪着技术人员,检查每个库存车间的温度,为早熟水果存储准备恒温数据。这不,几个邻村的果农正在参观冷库,打算把自家的早熟水果预存进来,以防不时之需。</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要说村里最热闹的地方,还得是蔬菜大棚区。这个季节,人们相对清闲,大多数人家的西红柿已到拔苗晚期,有的人在清理棚内杂物,为秋后重新种植做准备。交易场所的拱棚下,除了个别人还摆着零星的西红柿、大葱、萝卜等蔬菜,最热闹的要数简易办公房前一群妇女的说笑声。嗓门最大的,是积福家的秋月。你听她说道:“咱们村这两年变化可真大,村里环境变好了,合作社也发展起来了,大家收入增加了不少。这都多亏了村委的引导和支持,咱们大棚户都得感谢村委,感谢这个时代。村里最近在修复舞台,倡议大家捐款,咱们得大力支持村里工作。虽说这主要是男人们操心的事,但咱们也不能不闻不问,大家说是不是?”“没错,咱们确实该过问过问。”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谈论着。</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在拱棚的简易办公室里,积富、富祥、老四三人正在研究今秋西红柿的栽培品种。手头有几家种子样品,但要结合当地土壤环境,实现增产增收才是关键。三人热烈地讨论着。</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老四在吗?富祥、积富在吗?”屋外传来大爷的声音。大爷把三轮摩托车停在门口,和王局一起来了。“你们谈事吧,我找秋月他们去。”大婶跟大爷说道。</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两位老者坐了下来,打量着四周的简易办公室,竖起大拇指点赞。“不错嘛,你们搞得挺好。”王局说道,“自从听说你们搞了这个交易中心,我还是第一次来。看来你们为大伙下了不少功夫。听说去年到现在,大家收入增加了,这可是大好事!得接着努力,把产业做大做强。”三人点点头,认真听着。“积富,你应该是收入最高的吧?”大爷插话问道。“差不多,关键还是鸿业书记、清明,还有您关心支持。”积富很会说话。“今年有什么新打算?”大爷关切地问。“这不,我们三个人正商量种什么品种呢。这方面富祥和老四大哥更有经验,我主要在销售上有优势。今年我打算稳固并扩大客户群体,县城里的商铺还在营业。虽然咱们这儿本地资源有限,但我们参照清明的果品营销模式,和外地客户拉关系。现在除了支付守店人员工资,还能盈利……”二老听着积富滔滔不绝的讲述,感到很欣慰。赵老四看着二老说:“品种选择是大事,关系到每户的经济利益。我们商量后,再向农科人员咨询,有必要的话,到外地考察考察。我跟积富也说了,去县城商铺进货时,留意哪家品质好,多方面打听,争取选个好品种,让大家都能多挣钱。”老四正说着,媳妇打电话说大棚专用化肥送到家了,让他回去帮忙,于是他告辞离开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大爷、大爷,快出来听听,我婶子又在说您坏话哩。”积富家的秋月在外面喊着。积富听到秋月的叫声,和大爷他们一起走了出来,来到妇女们中间。只见大爷笑嘻嘻地看着大伙,说:“秋月,你大婶这么多年就那一句‘坏话’,我早听惯了,都顺耳了。”逗得大伙哈哈大笑。大婶得意地瞟了大爷一眼。</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王局叔,西红柿酱装好了,给您放到大爷的三轮车上了,您看看够不够?”积富指着装好西红柿酱的瓶子问王局。原来,在秋月的带动下,这群妇女把田间即将下架、难以上市的西红柿加工成酱,以备不时之需。王局每年都要带一些回京城,今天特意来取。</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大爷开着三轮车,王局和大婶坐在车上。只听见秋月逗着大婶说:“婶子,再讲讲酸枣馍馍是怎么回事?”大婶笑着指着秋月,大伙开心地各自散去 。</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