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吴德基的书法传奇<br> 蔡予新(原创) <br> <br><br> 书法是一门古老艺术,练习书法能陶冶情操,欣赏书法可赏心悦目,书法还有诸多功能和益处,我不一一列举。过去,如某位小学生的字写得潦草,老师大概会生气,批评他是“鬼画符”。然而,历史上曾经有位兰溪人,他的字非常“鬼画符”,人们不但不嫌弃,反而当宝贝,原因居然是他的字真得像神仙符咒,能驱鬼,鬼见愁。书法也能驱瘟鬼、治瘟病?看官们肯定不相信,不屑一顾说:你在讲大头天话,新冠时也没出现过练书法防病毒的创意哇。那么,我就来讲讲这位奇人的佚事。<br><br> 吴履,字德基,也有人直接叫他吴德基,元末明初兰溪人,他父亲吴景奎是一位受人尊敬的大儒。吴德基拜金华人闻人梦吉为师,努力学习文化,非常崇拜司马迁、班固。<br> 吴德基娶金华囡谢芾为妻,结婚时,谢芾才十三岁,非常贤惠,处事很有分寸。夜深时分仍在缝缝补补,手指被针刺出血,全然不顾。谢芾生下一双儿女。<br> 元末,社会大动乱。至正十八年即宋龙凤四年(1358),朱元璋率领南方红巾军攻入浙江。随即,睦州(今建德梅城镇)被红巾军攻占,消息传到兰溪,人们恐惧万分。谢芾多次苦劝吴德基乘船逃避,吴德基坚持不肯离家出走。红巾军很快打到兰溪,吴德基来不及带上妻儿老小,只身一人仓皇从兰溪南门逃出,遁入山中。一连过了四五天,谢芾都没有得到吴德基的一丝音讯。她对吴德基的小老婆说:相公介久没了消息,看样子凶多吉少了,你我也出城逃命吧。收拾点细软,谢芾背着女儿,吴德基小老婆背着儿子,边逃边哭。一路上,谢芾对着儿女说:你们看不到父亲了。进入山中,一连好几天,四个人风餐露宿又饥寒交迫。谢芾绝望了,她对吴德基小老婆说:拜托你照顾好我的儿子。说完,谢芾抱着女儿爬到一处悬崖绝壁跳了下去。风声过后,吴德基找到谢芾母女俩,貌色如生。<br><br> 吴德基厌倦城市,搬到山里居住。他自称“牧羊山樵”,热衷于练习书法,风格有别于钟、王、颜、柳四家,独创一门草书,名声在外。<br> 朱元璋相继占领兰溪、金华,局势稳定下来。有位金华人拿着吴德基的草书进献朱元璋,想讨好求官。朱元璋见了气势雄伟的吴德基草书,大声叫好,但又觉得笔锋走势凶相毕露,有“干戈气象”,与太平世界愿景有违和感,不适合被普罗大众收藏。朱元璋下令收缴吴德基草书,全部销毁,严禁民间收藏,不允许有一纸留存于世。吴德基也不敢再写草书,只能安安心心埋头读圣贤之书。<br> 朱元璋虽不认可吴德基的书法,但对他的才能还是很欣赏。朱元璋在金华招聘人才时,一塌刮子录用了吴沉、许元、叶瓚玉、胡翰、汪仲山、李公常、金信、徐孳、童冀、戴良、吴德基、孙履、张起敬等人,天天好吃好喝供着。朱元璋安排每天二人轮流给他讲课,恶补经史方面的基础知识,改变农民起义军将领的大老粗形象。吴德基担任金华学正,这是一个主管教育的职务,在他的辛勤工作下,金华城又响起朗朗读书声。<br><br> 朱元璋打败陈友谅,占据江西,吴履被安排担任江西的南康县丞(副县长),时间是吴元年(1367),也有说是洪武初年(1368--?)。南康民风彪悍,打架斗殴是日常功课,见一个弱不禁风的书生来做县主要领导,欺生讥笑,不以为然,照常作奸犯科,毫不收敛。吴履见到自己官威被无视,很气愤,草书凶煞潜质再次被激发。他忍辱负重,通过几个月的明察暗访,掌握充分证据,雷庭行动,一下子打掉多个犯罪集团,狠刹地方黑势力的嚣张气焰。吴德基还巧妙地调解王琼辉(百姓)与罗玉成(土豪)的邻里纠纷,消弭一千人规模的械斗,避免群死群伤的恶性暴力事件发生。<br> 南康知县周以中下乡检查工作,一位乡民看不惯作威作福的排场,暗地咒骂他。周以中得知后非常恼怒,下令抓捕这位乡民。见势不妙的这位乡民逃走了,周以中就下令把全村人都抓起来,关进牢房。吴德基接手这桩骂官案,他秉公审理,判定村民们是被冤枉的,就全部释放。周以中对吴德基的审案结果很不满意,认为吴德基蔑视他的权威。吴德基耐心地对周以中解释:只是一位乡民骂了您,何必把全村人抓来?如激发群体事件,那就不好收拾了。周以中这才罢休,不再追究。<br><br> 南康有座野庙经常有大蛇出没,当地百姓把蛇当作神供奉,搞得乌烟瘴气。吴履知道后,认为这种愚昧活动不能再继续。于是,他派人把庙祝绑 来问罪,并把庙里神像扔到江中,百姓不敢再去那座庙烧香拜神。<br> 吴德基在南康做了六年县丞,洪武五年(1372),升任湖南安化知县。他招抚割据自守的土豪,让他们回家种田。江阴侯吴良在安化抓人当兵,造成社会大恐慌。吴德基阻止吴良的疯狂行动,说:天下太平了,已不需要再强行征兵,让百姓安居乐业吧。<br> 由于政绩卓优,工作表现突出,洪武八年(1375),吴德基升任山东潍州知州。他解决了潍州百姓交纳秋税时,需往二千里之外陕西运送牛羊的难题。吴德基在潍州工作了二年,洪武十年(1377),朝廷下文件撤销潍州(知州五品官)建制,改设潍县(知县七品官),吴德基被召回入朝。他不习惯朝廷的工作氛围,就辞官回家。他的老朋友宋濂临别赠言,对他提了几点忠告:你的五品官职,是朝廷给你的恩隆,回兰溪后,要小心谨慎,闭门休养。不要乱说话,不要随便出门,不要与当地官员豪绅打交道,不多事,不惹祸。<br><br> 一百多年后,吴德基离开人世已经很久,世人也不记得他是做啥的。他的草书早被世界遗忘,好像从来不曾在人间出现过。直到有一天,明嘉靖年间(1522--1566),金华府各县发生大范围的瘟疫,哀鸿遍野,民不聊生。兰溪某地一位病人已奄奄一息,躺在床上等待瘟神收割生命。一天夜里,这病人迷迷糊糊中听到一群瘟鬼在他床头窃窃私语,一鬼说:明天我们去某某家(让这家人染上瘟疫),另一鬼马上反对,说这家有牧羊山樵,不能去。这病人听到这段鬼们对话,不明白是啥意,但强烈的求生欲望促使他想探个究竟。天亮后,他挣扎起床,踉踉跄跄走到瘟鬼们提及的这户人家。这户人家个个身体健康,没染瘟病,见病人上门,忙挡在大门外,问他来意。这病人作揖道:我想见见牧羊山樵,求他救我一命。这户人家男主人感到莫名其妙,说我家不放羊啊,没牧羊山樵这个人,你找错门了。病人再三恳请,要进屋看看究竟,这家主人推辞不掉,又是乡里乡亲的,就让他进屋。病人环顾屋内,这一家大小几口人,的确没牧羊山樵这人。<br><br> 病人正低头失望叹气,不经意间抬头平视挂在墙壁上一幅草书条屏,只见字间龙飞凤舞,气势磅礴,再细看落款:牧羊山樵。啊!瘟鬼们提到的牧羊山樵,原来就指这幅字!病人心中大喜,脸上却露出可怜兮兮的表情,低头下气地对主人说:我非常喜欢这幅字,请求借回家挂几日,满足我在世无多的一点小心愿。主人动了恻隐之心,就答应他。<br> 病人一拿到这幅字,顿时觉得神清气爽,回家的步伐轻松愉快。没几日,瘟病离他而去,身体恢复健康状态,吃饭嘛嘛香。<br> 好消息一下子传出百里地,邻近乡村生瘟病的人家纷纷来借这幅字,每挂到一家,瘟病全无,不多时,瘟神逃得尽光。<br> 这个神奇的故事是明代郑仲夔记录下来的,我姑且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