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清明 滇西祭奠抗日英烈(五)

段国庆

<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1日下午3:00时,“2025年清明滇西祭奠抗日英烈”公益活动第五站:云南省德宏州瑞丽市畹町镇。</p><p class="ql-block">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畹町口岸</p> <p class="ql-block">畹町桥</p><p class="ql-block">畹町桥是“滇缅公路”中国境内的最后1公里处,即959公里处。</p><p class="ql-block">抗战时期,从这座桥上运回国的战略、生产、生活物资近六十万吨。</p><p class="ql-block">1942年3月,十万中国远征军也是通过这座桥入缅作战。</p><p class="ql-block">1945年1月20日,中国远征军从这个将日本侵略者赶出国门。</p> <p class="ql-block">石碾子上书写:</p><p class="ql-block">万众筑血路,</p><p class="ql-block">机工谱丹心。</p><p class="ql-block">远征壮歌行,</p><p class="ql-block">铸就抗日功。</p> <p class="ql-block">这块立于2005年的地标碑上,简单扼要地介绍了中印、滇缅公路的交汇点。</p> <p class="ql-block">团员们在桥上合影。</p><p class="ql-block">身后是缅甸。</p> <p class="ql-block">薰书宇拍摄。</p> <p class="ql-block">中国远征军1945年1月20日收复畹町,这是自1840年以来中国军队第一次把侵略者赶出国门。</p><p class="ql-block">1945年1月21日,中国远征军与盟军在畹町举行升国旗仪式。</p> <p class="ql-block">1945年1月21日,中国远征军总司令卫立煌将军抵达畹町,参加了中美两国官兵的升旗仪式,并讲话庆祝收复畹町,将侵略者赶出国民的胜利。</p><p class="ql-block">图中左为中国远征军总司令卫立煌将军;右系中国远征军第二十集团军陆军第五十三军军长何绍周将军。</p> <p class="ql-block">二、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战纪念碑</p><p class="ql-block">滇缅公路通车后,国内运输的汽车驾驶员和修理工奇缺,国民政府向海外侨领陈嘉庚先生求助。陈嘉庚先生号召有技术的海外华侨回国支援祖国抗战。从1939年2月到9月,共有3200多名华侨机工分十五批回国,加从东南亚各国回国的华侨,共有3640余名,因回国的机工多来自南洋各国华侨,故称“南侨机工”。这批有知识,有技术的年轻人到来,舍生忘死地挑起运输救国的大梁。</p> <p class="ql-block">陈嘉庚先生雕像。</p> <p class="ql-block">南侨机工</p><p class="ql-block">他们抛妻别子,放弃优越的生活,回国支援祖国抗战。</p> <p class="ql-block">滇缅公路坡陡弯急,经常发生车覆事故。</p> <p class="ql-block">1939年底,由陈嘉庚发起,登报并通告南侨总会所属筹赈团体派代表组成回国慰劳视察团,以慰劳抗战将士及遭受战乱痛苦的民众,并考察国内情况。1940年4月17日,由陈嘉庚任团长,庄西言任副团长的“南洋华侨回国慰劳视察团”一行抵达重庆。</p> <p class="ql-block">关于南侨机工的宣传。</p> <p class="ql-block">位于云南省昆明市西山森林公园的“南洋华侨机工抗日纪念碑”。</p><p class="ql-block">3640余位南侨机工,抗战胜利后有三分之一的回到南洋;有三分之一的留下祖国;还有三分之一因日机轰炸,车覆,疾病等原因永远地留在了他们为之奋斗的土地上。</p> <p class="ql-block">2009年9月14日,陈毅明教授莅临昆明,参加“南侨机工回国抗战7O周年“纪念活动。右起:陈毅明教授,南侨机工王亚六,段国庆。</p> <p class="ql-block">拾级而上。</p><p class="ql-block">吴俐拍摄。</p> <p class="ql-block">敬献鲜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特别鸣谢:</p><p class="ql-block">董书宇、石志明、吴俐、杨桂荣、杨思圣提供的视频,照片。</p>

机工

南侨

年月日

回国

畹町

远征军

华侨

陈嘉庚

滇缅公路

抗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