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李宗仁官邸及故居</p><p class="ql-block"> 李宗仁先生是著名爱国民主人士,他出师北伐、御敌抗战、主张国共和谈、回归祖国等历史功绩永载史册。</p><p class="ql-block"> 李宗仁官邸及故居建筑具有浓郁的民国特色。官邸为中西合璧的民国别墅式庭院,故居则是桂北民居风格的典型建筑。因建筑的选址、体量、布局、风格等有鲜明时代特征,并且历史风貌保存完好,成为桂林乃至于广西著名的名人府邸。官邸及故居通过复原陈列、历史陈列,展现李宗仁青春戎马、晚节黄花的爱国人生。</p><p class="ql-block"> 李宗仁官邸位于桂林市文明路4号,1948年李宗仁当选民国政府首届副总统时落成。占地面积4000多平方米,以主楼为中心,四周配建门房、副官楼、警卫室、停车坪、花园、附楼等。1991年正式对外开放。</p><p class="ql-block"> 李宗仁故居位于桂林市临桂县两江镇林头村,建于清末民初,1891年8月13日,李宗仁在故居出生。占地面积5060平方米,由安乐第、将军第、学馆、三进客厅等建筑组成,有7个院落、13个天井,共计房屋113间。1988年正式对外开放。</p><p class="ql-block"> 李宗仁官邸及故居,1995年12月被命名为首批广西壮族自治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6年11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李宗仁文物管理处负责管理官邸及故居,承担李宗仁文物事业管理、保护维修、历史研究、宣传开放等工作。</p> <p class="ql-block">前言</p><p class="ql-block"> 2023年是台儿庄大战胜利85周年,为了永远铭记那段壮烈难忘的历史,缅怀英烈,弘扬先辈伟大的抗战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深切悼念在全民族抗战中,为民族独立而牺牲的烈士,讴歌在此次大捷中英勇作战牺牲的广西飞行员的感人事迹,我馆特举办此次展览。</p><p class="ql-block"> 展览以抗日战争中,正面战场上的首次大捷一台儿庄大战中牺牲的广西航空四英烈作为核心展示内容,回顾历史背景,讲述英雄事迹,传承革命精神,从而达到“缅怀英烈祭忠魂,抚今追昔思奋进”的展出目的。</p> <p class="ql-block">尾声</p><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成立后,在台儿庄大战中牺牲的广西空军四烈士均被人民政府追认为烈士,其中何信烈士于2015年8月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二批600名著名抗日英烈、英雄群体名录。</p><p class="ql-block"> 在那个“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共赴国难的抗战年代,中国空军用他羽翼未满的身躯抵御日本侵略者的庞大机群,无数中华儿女用他们宝贵的生命壮烈诠释:“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浩浩军魂。</p> <p class="ql-block">前言</p><p class="ql-block"> 李宗仁 (1891-1969),字德邻,著名爱国民主人士。早年追随孙中山,加入同盟会,先后投身护国战争、护法运动,在北伐战争中屡建奇功,抗日战争期间担当重任,指挥台儿庄战役,立下赫赫战功。1949年底,李宗仁寓居美国,飘泊海外十六年,坚决不加入美国国籍。1965年7月20日,在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政策感召下,李宗仁冲破重重险阻,毅然回归祖国,受到中国共产党和祖国人民热烈欢迎。1969年1月30日,李宗仁在北京病逝,落叶归根,长眠祖国。</p><p class="ql-block"> 李宗仁回归是我党统战工作的重大成就之一,对促进祖国统一大业具有重要意义。毛主席曾对李宗仁说:“共产党不会忘记你的。”</p><p class="ql-block"> 李宗仁的爱国历史已成为家乡桂林珍贵的文化资源。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国家、自治区、桂林市等各级部门关心支持下,李宗仁文物事业得到长足发展。1996年李宗仁故居(包括官邸)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证明,一切爱国的人,党和人民都不会忘记他。</p> <p class="ql-block">前言 </p><p class="ql-block"> “九·一八”事变后,广西当局在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号召和全国抗日救亡运动形势的推动下,于1936年6月-1941年8月期间先后组建过三届学生军,共达5000多人。 </p><p class="ql-block"> 广西学生军虽然是广西当局组建,但它是一个由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思想在其中起主导作用的青年组织,是一支坚强的抗日救亡队伍。他们的主要任务是抗日宣传、组织动员民众、配合军队作战。学生军成立后分赴广西、湖南、湖北、安徽、河南、江苏、山东等省,积极支援抗战前线,成为抗战青年的一面光辉旗帜。</p> <p class="ql-block">结束语</p><p class="ql-block"> 广西学生军携笔从戎,在战火中锤炼青春,用行动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他们在万恶的侵略者面前,不惜以自己的生命,捍卫中华民族的尊严。</p><p class="ql-block"> 今天,我们重温学生军的爱国事迹,就是要弘扬学生军的爱国精神,励志为复兴中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贡献,这正是我们举办这个展览的目的和意义所在。</p> <p class="ql-block">前言</p><p class="ql-block"> 1937年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日军的疯狂进攻和肆意掠夺、奸淫、烧杀,激起全国人民极大愤慨,迅速在全国范围内形成广泛的抗日救亡怒潮。在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下,实现了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p><p class="ql-block"> 广州、武汉沦陷后,随着政治、文化中心的大转移,桂林这座边陲古城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位居华中、华南和西南交通枢纽,成为抗战时期的重要战略要地。当时的桂林既是广西的省会,又是南部地区的军事重镇之一,也是日军打通中国大陆交通线,企图进攻中国西南及中南半岛,独霸亚洲的必争之地,加之新桂系是国民党内较有影响的地方实力派,长期与国民党中央政权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表现出抗日的积极性,能够实施较为开明的政治,成为中共中央开展统战工作的重要对象。</p><p class="ql-block"> 1938年11月,中国抗战进入相持阶段。为适应形势发展,在中共中央和周恩来、叶剑英、董必武等的直接领导下,建立了以李克农为处长的八路军驻桂林办事处、南方局桂林办事处和新四军驻桂通讯处,成为广大南方地区的红色抗日指挥中心。其主要任务是代表中共中央、南方局直接领导和引导南方国民党统治区的抗日斗争以及桂林的抗日救亡文化运动。</p><p class="ql-block"> 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抗战时期的桂林军民与全国各地来桂文化工作者、国际反法西斯战士一起,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以文化抗战和武装斗争等多种形式,积极参战、团结抗战,艰苦卓绝,创造了震撼全国、影响世界的桂林抗战“文化城”奇迹,为中华民族的伟大抗战和世界反法西斯斗争胜利做出了极为重要而特殊的贡献。</p> <p class="ql-block">前言</p><p class="ql-block"> 由毛泽东、周恩来、陈云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亲手创建的隐蔽战线是党和国家事业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等各个历史时期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其中,抗战时期的“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八路军办事处”在隐蔽战线上发挥了重要作用。</p><p class="ql-block">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中国共产党从血的教训中认识到,在严酷的白色恐怖下,党的安全成为最重大、最迫切的问题,必须建立一个从事保卫工作的专业机构同敌人进行隐蔽斗争,及时掌握敌方的准确动向。于是,1927年,在时任中央军事部长周恩来的领导下,组建了特务工作处,后在此基础上成立中央特科。抗战时期,党中央先后成立了中央社会部、中央情报部等专门机构,开展隐蔽斗争。同时,根据形势需要,党中央成立了中共中央南方局,在西安、上海、兰州、太原、南京、迪化(今乌鲁木齐)、武汉、长沙、香港、广州、重庆、洛阳、衡阳、桂林、贵阳和豫北等地陆续建立了八路军办事处等机构,积极宣传我党的抗日主张,建立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推动全民族团结抗战。同时,领导我党在国统区、敌占区开展对敌隐蔽斗争,为取得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p><p class="ql-block"> 《鲜为人知的传奇一一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八路军办事处开展隐蔽斗争的掠影》用珍贵的图文史料,全面介绍“中共中央南方局”、“八路军办事处”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情报、保卫、统战工作情况,讴歌他们以忠诚和智慧、热血和生命谱写的壮丽凯歌,永远铭记他们为战胜日本帝国主义、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而建立的不可磨灭的功绩。</p> <p class="ql-block">结束语</p><p class="ql-block"> 有了党,就有了党的情报保卫工作。伴随着中国共产党走过峥嵘岁月,党的隐蔽战线也走过了极不平凡的光辉历程,为保卫党中央,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新中国,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立下彪炳史册的功勋。其中“<multi-find-1-extension class="HL-round-2 HL-light-theme" hl-word="1" title="被 Multi Find 突出显示"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0, 255, 0); color: black;">中共</multi-find-1-extension>中央南方局”、“八路军办事处”隐蔽斗争史,可歌可泣、英雄辈出,作出重大历史贡献,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伟大历史篇章。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党中央高瞻远瞩,组建了国家安全机关,隐蔽战线翻开历史新一页,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国家安全机关切实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要贡献。党的十八大以来,以<multi-find-1-extension class="HL-round-2 HL-light-theme" hl-word="0" title="被 Multi Find 突出显示"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0); color: black;">习近平</multi-find-1-extension>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十分重视国家安全工作,成立了国家安全委员会,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制定了《国家安全战略纲要》,相继颁布一系列国家安全法律法规。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纳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中,将国家安全置于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对国家安全工作进行了系统的战略部署。党的二十大首次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高度赋予“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的全新定位,体现了党对国家安全工作规律性认识的变化,揭示了构建新安全格局在党中央工作大局中的战略地位和重要作用。</p><p class="ql-block">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国家安全机关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multi-find-1-extension class="HL-round-2 HL-light-theme" hl-word="0" title="被 Multi Find 突出显示"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0); color: black;">习近平</multi-find-1-extension>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认真学习贯彻<multi-find-1-extension class="HL-round-2 HL-light-theme" hl-word="0" title="被 Multi Find 突出显示"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0); color: black;">习近平</multi-find-1-extension>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总体国家安全观,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继承和发扬隐蔽战线优良传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力开创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p> <p class="ql-block">结束语</p><p class="ql-block"> 伟大抗战精神</p><p class="ql-block"> 中国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东方主战场,持续时间最长,牵制和打击了日本陆军三分之二以上的总兵力,消耗了绝大部分的日军精锐部队,在战略上有力地支援了欧洲和太平洋及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反法西斯战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和重要的历史贡献。</p><p class="ql-block"> 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伟大的抗日战争诞生了桂林人民抗战和桂林“文化城”这一独特的历史现象。广大文化工作者、国际反法西斯战士和人民群众在血与火中铸造了一个时代的辉煌。它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一样是人类历史上伟大的正义战争,它给全人类留下了极为珍贵的历史启迪。</p><p class="ql-block"> 本展览将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真实、生动地展现给广大观众,目的是让人们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继承优秀革命传统,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现民族复兴、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p> <p class="ql-block">前言</p><p class="ql-block">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标志着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p><p class="ql-block"> 日军的疯狂进攻和肆意掠夺、奸淫、烧杀,激起中国人民极大愤慨,迅速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广泛的抗日救亡怒潮,在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和组织下,建立起团结抗日的爱国民族统一战线。</p><p class="ql-block"> 1937年8月13日,日军进攻上海,中日双方展开激战。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为配合军事抵抗,组织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救亡日报》因此诞生,并于8月24日创刊。随着战事变化,《救亡日报》社转移广州,于1938年1月1日复刊。郭沫若任社长,夏衍任总编辑。社址设在广州长寿路。同年8、9月间,日军加紧从中国南部海路进攻,此时广州战火濒临。按照中共党组织安排,《救亡日报》社再作转移。报社具体负责人夏衍率报社同仁于11月7日晚抵达桂林,1939年1月10日在桂林正式复刊发行。社址设市区太平路12号。</p><p class="ql-block"> 《救亡日报》是中国共产党抗战时期在国民党统治区创办的一份综合性统战报纸,不仅是共产党的重要宣传阵地,而且报社还是进步文化人聚会和秘密活动的场所。在宣传抗战、鼓舞抗战、团结进步中发挥了积极与重要作用。</p><p class="ql-block"> 皖南事变后,1941年1月22日,因总编辑夏衍拒登国民党中央通讯社污蔑新四军为“叛军”消息,《救亡日报》完成历史使命,并于3月1日被迫停刊,最终结束所有任务,全部人员撤离桂林。</p> <p class="ql-block">结束语</p><p class="ql-block"> 感今怀昔,在中华民族奋斗前行的征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相继完成了每一个阶段的历史任务,使积贫积弱的旧中国,从百废待兴一步步走向伟大的民族复兴。</p><p class="ql-block"> 《救亡日报》是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的重要舆论宣传阵地,这段特殊的历史也是珍贵的红色文化资源。“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将永远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p><p class="ql-block"> 在新时代,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坚持把红色资源用好用活,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现在报社旧址经过修整,保护完好。是这三地的市区一处以文化抗战为主题的参观游览景点。它将在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国家国防教育、共产党员的党性教育,以及红色旅游中发挥积极的作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