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弗敦群岛(Lofoten)之旅

鬼奶奶

位于北极圈的罗弗敦群岛(Lofoten Islands)是挪威北部最具魅力、最受欢迎的群岛之一,它的地貌特点融合了海洋、山脉、峡湾、沙滩等多样元素,这里分布很多渔村,为摄影增添丰富的人文元素,冬季是拍摄极光的极佳时机,感受雪景+极光的视觉冲击。每一个角落都像是为风光摄影量身定做的堪称自然风光摄影与探险旅行的圣地。<br>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南罗弗敦群岛</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绚丽的日落</h3> 去年朋友天马相邀加入他们2025年2月的一个8人挪威10天拍摄行程,我们一行有湾区天马和Leo,芝加哥的HP,DC的老崔,蕊清和小小鸟,洛杉矶的Solofuns和我,可惜Leo最后因有事没有能够成行。由于天马是第二次前往挪威,整个拍摄行程的安排,租车和住宿都是他安排好了,非常感谢。我们的行程是从Leknes向南到南罗弗敦群岛Reine附近的Hamnoya,分别在这二个地方各住几天。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Lofoten在挪威的位置</h3> <b>飞往罗弗敦群岛</b><br> 我和Solofuns从洛杉矶出发,与大家在去往挪威的路上汇合。罗弗敦还真的挺遥远的,单面行程分4段,换机3次,洛杉矶(Los Angeles)>丹麦的哥本哈根(Copenhagen)>挪威的奥斯陆(Oslo)>博多(Bodo)>莱克内斯(Leknes)。需要在Oslo过夜,第二天接着飞。<br> 前三段我乘坐的是Scandinavian航空公司(SAS)的航班,这是第一次乘坐SAS的航空公司。乘从洛杉矶出发,客几乎全是欧洲人,登机时有点混乱,没有分组登机,也没有人排队,还好没有推嚷,人脸识别登机,有点小吃惊,这是我在中国以外的地区/国家第一次使用人脸识别。<div> 斯堪的纳维亚(Scandinavia)是北欧的一个地区,包括丹麦、挪威和瑞典。广义上,有时还包括芬兰和冰岛。该地区以丰富的历史、独特的文化、高生活质量和自然风光闻名,拥有众多峡湾、森林和极光景观。斯堪的纳维亚国家普遍实行高福利制度,并以创新、环保和社会平等著称。挪威 (Norway) 约550万人,人均GDP近10-11万美元,比美国还要高出20%,主要受益于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经济高度发达,生活质量极高。<br></div> 杉矶到哥本哈根的飞机上吃了一顿正餐和一顿早餐,都不错,从色拉,面包,米饭到甜点,都非常入口。在哥本哈根转机,机场还算热闹,在这里与天马汇合一起飞往挪威首都Oslo,外面机场白茫茫的一片,登机后,飞机一直没有起飞,被告知飞机需要做除冰处理,对我这个南方长大的人来讲特别好奇,通过窗子观察,几辆工程车对着飞机喷洒防冻液。2小时后,飞机总算起飞了。 傍晚抵达 奥斯陆(Oslo),出来机场后,天马叫了Uber,但车子迟迟未到,到问询处打听如何叫Taxi,原来在机场出口有一个操作台,把我们酒店地址输进去,各种车型,离这里几分钟,价格全部都显示出来了,我们选好车子后,几分钟后,车子就到了,特别方便简单,其价格比Uber还要便宜,我们三人一共花了200Nor (18美元)。顺利抵达酒店,与从老崔,蕊清,小小鸟汇合,大家一起吃了晚饭。 这次到挪威,购买了Ubigi的eSIMS卡,$12/30天/10G,将当地运营商从Auto改为Ubigi即可。非常方便,一路都有信号。<br> 奥斯陆(Oslo)是挪威的首都和最大城市,位于该国东南部。它是挪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北欧重要的金融和航运枢纽。约70万人,大奥斯陆地区约150万人。我们的酒店在机场边上,可惜没有时间到市里去看看。<br> 我们去博多(Bodo)的飞机是早上10点多的,有足够多的时间在酒店吃早饭,这家酒店的早餐非常丰富,吃了好多叫不出名字的东西,酒店$134.53,含2个早餐,简直是太值得了。<br>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丰盛的早餐</h3> 一个半小时的飞机,顺利抵达博德(Bodø),我们在这里与芝加哥的摄友HP汇合。博德是挪威北部的一个小城市,位于北极圈内,人口约 5.3万,机场非常小,我们在这里乘换Wideroe一个小飞机前往罗弗敦群岛(Lofoten)的莱克内斯(Leknes),飞行时间只有半小时,飞机向西横跨Vestfjorden海峡后慢慢飞入罗弗敦群岛上空,罗弗敦群岛的雪山峻岭慢慢进入视线,罗弗敦群岛被一片白茫茫的雪覆盖,美极了。飞机缓缓落地,我们终于顺利抵达目的地了。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飞机上瞭望罗弗敦群岛</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2天的路途,终于抵达Leknek机场</h3> <b>我们的住宿</b><br> 几分钟后,我们来到了住宿,这里离机场直线距离约1公里。这是一栋二层楼的的红房子,一楼是厨房,活动间,2楼是四个卧室,和卫生间。条件非常不错。我们前面几天行程就住在这里。<br>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Leknek的住宿</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清晨后院的工具屋</h3> 第二段行程,我们住在著名的网红点Hamnøya桥边的小红屋,一楼一半是一个长租本地女孩,另一半是我们的衣帽间,洗衣房,二楼是我们的活动间,厨房,饭厅,卫生间和4个卧室。比上一个房子小不少,因位于网红点,房租也稍微贵一些。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我们的住宿时最后面的红房子</h3> <b>罗弗敦群岛的冬天</b><br> 因为这里在北极圈内,有朋友告诉我这里很冷,我一直都有点紧张,特地带了2件滑雪衣,一条滑雪裤。出门前一直在看天气预报,气温一直在零度左右徘徊。其实因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气候相对温和,比同纬度的其他地区要暖得多。据说2月经常也会有风雪、暴风,如果遇到这样的天气,就会比较寒冷。正巧,在我们来的前一二天下了场雪,很幸运我们就这样来到了一个白雪的世界。<br>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刚刚抵达Leknek</h3> 虽然路上全部是雪,我们租的车子的车胎上有很多防滑小钉子,感觉还好。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路都特别窄,因为路被雪覆盖了,看不到路的边界,汇车时要特别小心,路边有小红杆子,一定不能开到杆子外面。第一天我们在路上看到两辆翻到路边沟里的车子,第二天又看到一辆。<br>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前两天不时在下雪</h3> 接下来几天气温开始上升,下雪变成了下雨,路上和山上的雪大部分都被雨水冲洗掉了。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后面有好几天下雨,在屋里活动,从窗子望外面</h3> <b>摔坏相机镜头</b><br> 我们抵达的当天,简单吃了些东西后,我们还是决定到的一个叫Dragon Eye的海边碰碰运气,看看是否能够拍到极光。刚到海边的停车场,地面黑乎乎,抬头望去,绿色的光带横贯天际,在夜空中清晰可见,色彩绚烂夺目,大家都非常激动,带好装备向海边赶过去。<br> 主要的拍摄点在海边的礁石上,这里有不少小水坑,可以拍摄雪山,礁石,极光和极光的倒影。那个网红点只能同时站1-2人,所以我决定在附近的岩石寻找其它拍摄机会,因为是晚上,不想开头灯影响他人,摸黑行走,但由于气温较低,岩石上挺滑的,我虽然很小心,不幸还是滑了一跤,相机镜头重重地摔在礁石上,完了。一看滤镜碎了,心也跟着一紧,脑子里一片空白,这是这次行程第一拍,接下来怎么办…<br>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在停车场拍摄到的极光,这是Z8唯一的照片</h3> 这次来Lofoten群岛,为了尽量少带东西,一时糊涂,没有带备用相机,只带了一个机身,3个镜头,一个无人机。我的相机是尼康的微单Z8。这一摔,相机的Sensor Curtain打不开了,无法继续使用。我使用的镜头是14-30mm,幸好还带了个UV滤镜,镜头好像还可以工作,但镜片摔破了,变形严重,取不下来。你可以想象我当时的心情,好丧气!<br>  幸好天马与我一样,也使用尼康相机,他非常善意的把他的备用相机Z7ii借给我使用用,再次感激他的帮助,我的一颗心也算是安稳下来了。我这次行Lofoten的全部照片都是用他的Z7ii拍摄的。我把广角镜头上UV滤镜的玻璃慢慢敲碎,取出,勉强可以继续使用。<br> <b>与大师相遇</b><br> 第二天一大早又回到Dragon Eye拍摄日出,昨天晚上下了不少雪,等我们赶到海边,天空继续下着小雪,后面的雪山几乎看不见,拍摄条件不太理想。在海边遇到一个捷克来的摄影师Martin,带了一个12人的摄影团,其中好几人是从美国过来的。天气实在不好,我们决定放弃,回到停车场,遇到澳洲来的风光摄影大师张焰,张太太,大纯,以及DC的几个摄影师,张焰因专注于雪山风光摄影,他以其对雪山风光的独特拍摄视角而在摄影圈中享有盛誉。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大家与风光摄影大师张焰(右四)合影留恋</h3> 这个网红点还真是红,我们后面来这里拍摄时又偶遇美国东部来的凌嘉伟(Kah-Wai Lin)博士带的一个摄影团来这里拍摄。凌博士曾经是一位做医学研究的博士,由于热爱摄影,他放弃专业,成为一位专业的摄影师,带团。他的足迹遍及挪威、法罗群岛、北极等地,是一位非常受尊重和受欢迎的带团摄影师。具他说,他在Lofoten包了2个月的酒店,Back-to-Back的带团,挺牛的。<br> <b>吃在Lofoten</b><br> 从在飞机上,到Oslo的酒店早餐,对挪威的饮食印象好极了。在Lofoten期间,我们的早餐,晚餐都是自己从超市买食材,在住所自己烹饪。我们同行的几个女摄影师都是女强人,能文能武,个个都是擅长烹饪,厨艺娴熟,我基本上都是只能干收桌洗碗的简单劳动。总体来讲,蔬菜水果比美国都稍微贵一些,但与他们的收入应该说是匹配的。美元(USD)对挪威克朗(Nor)的汇率大约是1:11。超市里几乎没有新鲜肉类,有少量的腌羊肉。这主要是由于Lofoten非常偏远,当地不产出这些肉类,当地老百姓饮食中的蛋白主要以鱼类为主。鸡蛋,牛奶,面包,奶酪,三明治肉片等非常丰富。<br> 我们在Lofoten的一家渔厂买了一条很大的鳕鱼,30多磅,每公斤50克朗(每磅2美元),一共花了$68。这条鱼还真的够大的,切开清洗还很不容易。我们一共吃了4顿。这期间还邀请同时间在这里来拍照的几个DC的朋友,和湾区的摄友Xiaomin一起过来聚餐打牌,非常热闹。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我在处理鳕鱼</h3> 午饭我们到几家餐馆用过餐,都不错。比较常见的有三文鱼汉堡,鲜鱼汤。在Leknes的DIGG,他家的选择不多,我2次去都Stuffed Potato,感觉还不错。在Leknes附近有一个叫Lofoten Seafood Center的鱼厂,它家也提供中餐,我点了一个三文鱼汉堡,150克朗(14美元),非常新鲜,是我吃到最好,最便宜的三文鱼汉堡,这里好像比较偏僻,来吃饭的人特别少。另外,我也注意到与欧洲一些国家不一样,用餐可以提供免费的饮水。 最热闹的一家餐馆是位于Sakrisøy的Anitas Seafood。这家餐馆位于南罗弗敦群岛的旅游景点中心,所以人流量特别大,很多游客和摄影师都到这里来吃中饭,时常还找不到位置。它家的海鲜汤和三文鱼汉堡都不错,就是有点贵,约250 Nor(23美元)。不过它家的餐馆装饰非常漂亮,也售卖一些小礼品。在这里还遇到一个在这里工作的挪威女孩,她讲一口普通话,原来她曾在宁波生活一年,云南半年,先生是个华人。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Anitas Seafood餐馆</h3> <b>罗弗敦群岛的渔业</b><br> 罗弗敦群岛的渔业在当地经济中占据核心地位,主要分为两部分,野生鳕鱼的捕捞和三文鱼的养殖。每年冬春季节,大量北极鳕鱼(Cod)从巴伦支海南下至罗弗敦群岛产卵,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鳕鱼渔场之一。鳕鱼在罗弗敦群岛捕捞后,会经过一套非常传统而高效的处理流程,既满足出口加工需求,也保留了丰富的地方特色与文化传统。鳕鱼上岸后,进行去内脏,去头后冷冻出口或制作成干鱼。<br> 有些地方还保留有传统的手工处理作坊。在Å我们就去参观了一个这样的小作坊,顺便买了一条大鱼。几个工人在传送带上将鱼去头,划肚取出内脏,边上一个女工再将内脏中的鱼蛋取出保留。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鳕鱼加工小作坊</h3> 除了冷冻出口,鳕鱼最传统的处理方式就是制成风干鳕鱼,许多居民仍保持着传统的渔村生活方式,擅长捕鱼、晒鱼等技能,在很多地方都能看到晒鱼的架子(Fish Hjell)。不过我们看到的架子都是空的,据说从3月开始晒鱼,大约2-3个月。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晒鱼架(Fish Hjell)</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晒鱼架(Fish Hjell)</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晒鱼架(Fish Hjell)</h3> 在一些餐馆和博物馆还可以看到风干的鳕鱼和鳕鱼头,有些鳕鱼头非常的大。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Anitas Seafood展示的风干鳕鱼头</h3> 虽然传统渔业以捕捞野生鳕鱼为主,但在50年前,挪威开始发展三文鱼养殖,近年来已经成为重要经济收入来源。挪威已是全球最大的三文鱼出口国,约50%以上的全球市场份额来自挪威。挪威拥有漫长的海岸线、清冷的海水、强海流和峡湾,非常适合冷水鱼类养殖。许多养殖场设在附近的峡湾、离岸海湾中,用大型圆形网箱围出水域养鱼。在Lofoten好些地方都可以看到大型圆形网箱。我们在Leknes去参观了Lofoten Seafood Center,这是一个家族三文鱼养殖厂,这里除了养殖,生产车间外,还有一个博物馆,介绍三文鱼的养殖过程。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Lofoten Seafood Center</h3> 三文鱼养殖需要3-4年,主要分为三个阶段:<br><ul><li>孵化与淡水阶段:三文鱼的卵在淡水孵化场(hatchery)中受精并孵化。发育成小鱼后,开始主动觅食,进入成长阶段,大约12个月。<br></li><li>幼鲑变体阶段:小鱼成长到一定阶段后,会经历一场重要的生理变化,从淡水鱼变成适应海水环境的鱼(Smolt),大约6-12个月。<br></li><li>海水养殖阶段:成熟的smolt被运输到海岸峡湾的大型海水网箱中继续养殖,大约12-24个月,最终达到上市体重(约4–6公斤)</li></ul>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Lofoten Seafood Center的养殖网</h3> 有趣的是,我们在美国常见的是那些回流的野生三文鱼,其生长过程一样。三文鱼在淡水河流或湖泊中孵化。小鱼在淡水中成长1–2年,直到准备“变体”后小鱼游入大海,展开长达数千公里的洄游旅程。在海洋中生活2–3年,生长至成熟体型。成熟后,“逆流而上”回到出生的淡水河流,在产卵后不久死亡。完成这个神秘的生命周期。<br>  值得注意的是,人工养殖的三文鱼(亲鱼,鱼爸爸鱼妈妈)通常不会在产繁殖后自然死亡。<br> <p class="ql-block"><b>无人机拍摄</b></p><p class="ql-block"> 用无人机拍摄罗弗敦群岛简直是为风光摄影加上了翅膀!这里的地形、光线和自然结构本身就非常立体,而无人机可以带你跳脱地面视角,捕捉那些肉眼根本无法完整看到的高维美感。罗弗敦群岛的很多风光摄影作品都是无人机俯瞰式构图。</p><p class="ql-block">作为游客,需要提前在挪威或欧盟任何一个国家考证注册(https://flydrone.no/register)。另外,需要查询无人机的禁飞区(https://avinor.no/en/corporate/at-the-airport/drones/register-flight)。从禁飞区地图可以看出,我们这次行程的地方,除了Leknes机场附近5公里是不能飞无人机,其它地方都可以飞无人机。</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无人机瞭望</h3> 我这次带了DJI Mavic 3 Pro和三块电池,因为飞行拍摄的机会很多,三块电池还是有点不够用。前面几天基本算是风平浪静,加上白雪覆盖,无人机非常出彩,拍摄了好多自己喜欢的照片。后面几天,风特别大,每次飞无人机都是心惊胆战,很多时候只敢在自己上空飞行。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雪化了后几天又是大风</p> <p class="ql-block">  在Leknes的一次拍摄,被一个当地居民告知我们违规,结果他拍了我们的车牌,说是要报警。我们赶快收工离开,开出去约几百米转弯的地方,就被警察给拦截了。2个警察分别对我们的2辆车进行了盘问,又是看证件,又是拍照,搞得我们都好紧张。据说附近有军事观察站,不可以飞无人机,村民只要看到就会报警。负责我们这辆车的警察叫 Christ,是个高个子的帅小伙,也很客气,一番盘问后,又查看了我们无人机上拍摄的照片,幸好这些照片就是一些居民住房,而且飞行高度非常定。最后决定放我们一马,口头警告了一下了事。真是有惊无险。</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雪中的居民房</h3> Hamnoya的大桥是一个经典机位,每天早上都有好多摄影师聚集在这里拍摄和飞无人机。一次我将飞无人机飞到桥下,准备沿岸边的小红房拍一段视频。突然接到低电量的报警,无人机启动自动返航,向桥下飞去,如不及时取消自动返航,无人机到了桥下,将向上起飞回到地面,由于起飞时环境比较暗,避障功能可能没有启动,无人机有可能直接上升,撞向桥底,后果不堪设想。我马上取消返航,但温度有些低,触屏反应很慢,急死人了,几次尝试后,终于取消了自动返航,这时又是一阵强风,我马上换成S档,迅速从桥下飞出,一下冲出一二百米,几番忙慌操作后,终于把无人机安全飞到桥面上空,慢慢安全降落,一颗心总算定下来了。 后来又发生了一个无人机事件。芝加哥摄友HP有一次傍晚飞无人机时,因为天太黑,无人机的避障功能不工作,结果把无人机撞到附近的山壁上了。无人机吧嗒吧嗒的使劲闪小红灯,可能是翅膀受损,无法起飞无人机,还真是束手无策。看来这个情况还时常出现,我在2个月前一个朋友也遇到类似的情况,希望大疆考虑在翅膀有问题的情况下允许强制起飞。<br>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华灯初上</h3> 无人机撞落的地方大约有100米高,坡挺陡峭,爬上去不安全。接下来几天HP到处打听,希望能找到什么机构提供服务帮助把无人机捡回来。由于是冬天,所有的户外活动公司都关门不上班。终于在几天以后找到一个波兰来这里打工的小伙子愿意帮忙,把无人机捡了回来。无人机捡回后,看上去损伤不太严重,HP简直是高兴坏了。万分感谢这个小伙子。有趣的是当HP按原来约定付200美元给他的时候,小伙子犹豫了半天,说他的时间值不了那么多钱,最后只愿意接受100美元。太淳朴了!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蓝光时段的Lofoten群岛</h3> <b>极光拍摄</b><br> 因为罗弗敦群岛地处北极圈内,每年9月到次年4月都是观看极光极佳时间,很多游客和摄影师也会这段时间到这里来观看和拍摄极光。<br> 根据几个极光软件的预测,在我们出发前2天曾有过一次5级的大爆发,而我们这段时间极光都比较弱,最高在3-4级,因而还有些失望。<br> 没想到在第一天晚上,我们在Dragon Eye的海边就看到了强烈的极光,这完全出乎意料,真是有些小激动。不过那天晚上我的激动没有持续多久,因为我将相机和镜头在海边摔坏了。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第一晚拍摄的极光</h3> 第二天晚上,我们来到著名的网红点Lofoten Beach拍摄日落,日落后,又等到了极光,可惜天上有不少云,有些干扰。<br>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Lofoten Beach的极光</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Lofoten Beach的极光</h3> 在我们离开的那天凌晨2,3点,我们又遇到极光大爆发。感谢摄友老崔,提前到外面观察后给我们通风报信,我们一直拍到天微微泛亮,完美的结束了这次行程。 总体来讲,这次还是非常幸运,10天有三次不错的极光,尤其是第一天和最后一天,天上也几乎没有什么云。这次的经验也说明来这些预测软件也不太靠谱,只要是3级以上,就有可能看到较强的极光。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Hamnoya小岛看极光</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极光与流星同窗</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海边看极光</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极光下的小屋</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后院的极光跳舞</h3> <b>罗弗敦群岛的居民住房</b><br> 罗弗敦群岛(Lofoten)的居民住房非常有特色,既体现了北极圈内生存的实用性,比如斜屋顶便于积雪滑落,防止屋顶被压塌,结实木屋框架以便抵抗强风等等,同时也保留了浓厚的挪威海岸文化风格,颜色鲜明(红、黄、白为主)。红色为最常见的颜色,以前红色颜料便宜(用鱼肝油或牛血调制),所以大多数渔村小屋都是红的,而黄色和白色因为颜料较贵,过去常用于富人或教堂。这些住宅是大众喜欢的美学与文化兼具的摄影题材。<br>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红色小教堂</h3> 这是一个网红小鱼屋,我在几个不同的时段对它进行了拍摄。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海边的一个居民住宅,非常现代化</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海湾边的小屋</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鱼港湾</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鱼港湾</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鱼港湾</h3> <b>Lofoten群岛的海滩</b><br> 虽然地处北极圈,但它的海滩美得不可思议,海滩上除了小鱼屋外,还有很多奇特的地质结构,海浪拍打,背靠尖锐陡峭的山峰,是那种让人“以为走进冰岛,但却多了一层静谧梦幻”的存在。冬季这里更是与雪山、极光、寒风共存。<br>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Dragon Eye</h3> <b>海湾,山峰及其它</b> 10天很快就过去了,感谢天马的组织,和大家的陪伴,我心满意足的离开罗弗敦群岛,2天的飞行,几经周折和几杯啤酒后,终于安全回家了。 <b>后记</b><br> 这里不得不吐槽一下这里的公共厕所。我们在在罗弗敦群岛的Ramberg的一个小购物中心休整,上厕所。这里有小超市,咖啡店,和小礼品销售台,邮局,和游客中心。天呀,这里的厕所需要付费使用,10nor,大约90美分,好在它允许使用信用卡,我们都没有当地货币,否则太难堪了。相信信用卡公司也是一头雾水,这是什么情况,90分还有刷卡。欧洲有好些国家都有类似的情况,我其实一直不能理解,这些发达国家为什么会这样处理这种事情,不是声称为高福利国家,连上大学都可以免费,为啥在乎这区区一点费用呢。上厕所不是文明社会人的生理基本需求吗,而且是人人平等,需求一样。其实维持费用可以在商家的销售环节中吸收掉呀,这样大家生活不是可以轻松一些吗?完全理解不了这里面的逻辑。<div><br><div> 回到洛杉矶后,我的相机镜头花了$670修好了。<br> </div><div> HP的无人机送至大疆后,因为没有配件,无法修复,大疆干脆就送了一个新的给他,算是皆大欢喜。<br></div></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