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和龙市高级中学校隆重举行师生同台“弘扬教育家精神,点亮未来之光”主题演讲朗诵比赛</p>  <p class="ql-block">  雨润风和,柳垂丝绦;春满校园,桃李争芳。为大力弘扬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教育家精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激发广大教师的教育热情,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和龙市高级中学校于2025年4月9日下午三点整,隆重举行“弘扬教育家精神,点亮未来之光”主题师生同台演讲朗诵比赛。</p>  <p class="ql-block">  本次活动由学校党支部牵头部署,教导处、德育处、团委通力合作,指导教师专人负责。李光男校长率领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出席了本次演讲朗诵比赛活动。</p>  <p class="ql-block">  伴着优美的乐曲,来自妙语连珠社团的四位主持人:刘将星、金雪莲、姜良波、朴雅瑛同学,身着盛装,面带微笑,胸佩紫色金达莱花,仿佛丽雀灵燕般翩然步入舞台中央,宛若四朵含苞待放的报春花粲然绽放于台前。他们用嘹亮清脆的声音,开启了比赛活动的序幕。</p>  <p class="ql-block">  本次活动教师组的演讲比赛,共有7名青年教师报名参赛。比赛按照抽签顺序顺利进行,参赛教师饱含深情,神采飞扬,通过讲述教育家的故事,结合自己的学习感悟,分享了生动感人的教育故事,传递了教育家的精神内涵和价值。学生组的朗诵比赛,共有12名学生报名参赛。分别以开场诵词:《走进美丽春天》、中场朗诵:《我的南方和北方》、终场献词《人民教师至高无上》,灵活穿插于教师演讲进程中,师生互动,教学相长。</p>  <p class="ql-block">  选手驻足台上,文字不再是冰冷静止的符号,而是借助声音把控的节奏与情感起伏,赋予演讲和朗诵以灵魂与魅力。抑扬顿挫中,蜿蜒灵动,深沉蕴藉。突显出师生情绪的张力,情感的爆发力,状态的感染力,节奏的掌控力,声音的穿透力。让每一段情感与语言艺术完美融合,演绎出师者与学子们的炽热情怀,绽放出绚丽的青春花朵。</p>  <p class="ql-block">  经过激烈的角逐,教师组演讲:边尤美、刘瑶老师荣获一等奖,孙闯、孙怡涵、王靖、崔学权、王馨悦老师荣获二等奖。学生组朗诵:刘将星、申慧英、金成俊、谢好、张俊魁、洪瑜珍同学表演终场献词《人民教师至高无上》荣获一等奖;张领敬、周雪同学联袂表演的开场诵词《走进美丽的春天》、姜良波、全娜莹、金文莹、朱明华同学表演的中场朗诵:《我的南方和北方》,荣获二等奖。赛后,学校领导班子,分别为获奖教师和获奖学生颁发了荣誉证书。</p>  <p class="ql-block">  李光男校长代表学校领导班子做了亲切讲话,他向获奖师生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各部门领导和教师表达了衷心感谢之情。尤其重点阐释了“弘扬教育家精神,点亮未来之光”的深刻价值和意义,激励广大师生以实际行动,继续弘扬教育家精神,点亮未来之光。</p>  <p class="ql-block">  通过本次师生同台演讲朗诵活动,激发了全校教师对教育家精神的学习热情,涌现出一批优秀的青年教师和青年学生,为学校未来发展储备了强大的青年后备力量。  </p>  <p class="ql-block">  近年来,和龙市高级中学校党支部十分重视师德师风建设,组织全校教师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教育家精神,深刻领悟教育家精神内涵的深刻阐释:即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p>  <p class="ql-block">  此次师生同台演讲朗诵活动是对我校“弘扬教育家精神,点亮未来之光”师德师风建设的一次检验和汇报。</p>  <p class="ql-block">  春蚕吐丝,蜡炬成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演讲是社会交际的贴身名片,朗诵是现代生活的绿色签证,更是青年教师和青年学生成长的必备语言素养。在新时代教育画卷中,教师角色跃然升级。青年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学生心灵的引路人。弘扬教育家精神,践行初心使命,切实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努力成为爱岗敬业、师德高尚、言传身教的楷模,让青春在教书育人的讲坛上熠熠生辉。</p>  <p class="ql-block">  擎高尚师德,育桃李芬芳。春播桃李三千亩,秋来硕果满神州。让我们乘着本次师生演讲朗诵会的东风,在校领导的英明领导下,以教育家为榜样,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有效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与时俱进,再谱华章!</p>  <p class="ql-block">监制:李光男</p><p class="ql-block">审核:黄大权</p><p class="ql-block">撰文:刘    涵</p><p class="ql-block">编辑:金文莹   张凤娟</p><p class="ql-block">影像:田    超   刘虹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