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一九七零年九月初的一天中午,父亲带我去报名上学,领到课本,翻开书,清新的纸香和油墨香味立刻吸引了我。它和田里的稻谷香、奶奶蒸饭的米饭香味大不相同。我看着像黑蚂蚁一样的文字,虽然不认识它,但有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随着认识的字数增多,我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那个特殊年代,老师用不用心教书,学生专不专心学习,学校几乎不管。成天搞忆苦教育和参加社会劳动,老师说今天到附近哪个生产队积肥,或者说请老贫农给我们讲忆苦课,同学们会哄闹着连声说“好,好!”个个脸上乐开了花。</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而我却恰恰相反,很想在教室听课学知识。老师说不上课,心里极度抵触,脸上还不敢表现出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我们的课本很简薄,二年级时,就无法满足我了,开始在家里找书看。父亲说,我家的藏书六六年已经烧光了,只给我找了些残缺不全的日历、《民间文学》和一本缺页的《野火春风斗古城》。</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我拿着比课本厚得多的《野火春风斗古城》,感觉里面肯定有很多故事,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开始阅读这本书,不认识的字问父亲,但父亲经常不在家,我就连猜带读。若看懂了书中的几句话,脑海中就会出现一个令我非常向往的场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我看到杨晓东在古城假山上约见银环,就对古城产生了遐想。它肯定比我上学路过的小街要大得多,古城门面上的木板应该是用桐油漆了的。假山是什么?山为啥还有假的?我问父亲,他说假山是人造的。是建在公园里用土石垒起的小山,上面只有一些树、花草和凳子,不是我家后面那样的山。</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我想象着的假山,花肯定比我家门前的桃树花好看,树肯定比屋后的杨树漂亮,即使冬天,树叶子也应该是绿绿的,脑海里的假山很美很美。</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我问父亲公园是啥样子,父亲说是用围墙围起来的一大块土地。然后在里面建假山,栽花草和种植好看的树,还挖坑修池塘等。公园是供城里人游玩的。我很羡慕杨晓冬和银环在古城公园里见面,长大了自己能去公园玩一玩就太好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书中不认识的字一多,情节就似懂非懂,连贯不起来了。父亲借来一本四角号码字典,但是繁体字,用处不大。慢慢地,我发现先看书中的人物对话,情节容易懂一些,读着也很有意思。</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如梁队长带杨晓冬经过敌人炮楼,梁队长先用枪打灭敌人炮楼里的灯。接着还点名道姓地大声喊话,说炮楼里的伪军哪个干了哪些坏事,人民怎么给他们记着仇恨账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炮楼里一个排的持枪荷弹兵力,竟然答应让梁队长和杨晓冬大摇大摆地从他们卡哨的枪口下通过。</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我当时对梁队长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佩服得五体投地。但心中却在想,假若敌人反悔,在他们二人路过卡口时,一枪放倒一个,完全是能办到的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为这事我专门问父亲,他说作者李英儒在前言中写了人民是“手中无寸铁,腹内有雄兵”,接着拿起书看时,才发现前几页已经缺失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父亲想了想说:“革命英雄都是把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这种气魄就把炮楼里的敌人吓破了胆。”我听着父亲的解释,似懂非懂的,但对梁队长英雄行为的敬佩却没有任何质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我把这本书的对话和能看得懂的内容,来回看过两遍后,最感动的情节是银环看到杨晓冬的母亲被捕,一时心急如焚,不小心向叛徒泄露了秘密接头地点,致使杨晓冬也遭被捕。敌人高大成想利用母子之情来使杨晓冬叛变,安排他俩见面。杨母看了一眼自己的儿子,转身就从楼上跳了下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我当时能想象到杨母跳楼牺牲,完全是为了保护儿子杨晓冬。但我还是问了父亲,杨母可以不用跳楼,敌人威逼,双方什么都不说也是完全可以的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父亲说,首先杨母知道革命事业比生命还重要,为了解除儿子的后顾之忧,与敌人斗争到底,她选择了牺牲自己;第二,敌人是非常毒辣的,假若当着杨晓冬的面折磨母亲,她怕儿子会心软;第三,敌人的手段和花招太多了,他们甚至可以从母子二人的表情和言谈举止上寻找线索,进行突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父亲一再说,后两条是他自己分析的,不一定对,书中并没有这样写。对革命先烈,连生命都献出了,他们的做法是不能有任何怀疑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父亲还表扬我读书肯动脑子,敢于问为什么。他说这样才能把书读通弄懂,在今后的成长实践中,才能吸取精华,学以致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一天晚上,父亲专门来考我阅读《野火春风斗古城》这本书的重点内容。我回答杨晓冬、金环、银环、韩燕来等人的一些情节,父亲都说不全对。</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最后父亲说,这本书重点是写杨晓冬在古城,紧密依靠敌后武工队和人民群众,通过地下工作争取关敬陶带领一个团起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当时对于这一点,在阅读后我确实没有领会和掌握,只是感觉到杨晓冬等人能把关团长一个团的人策反,是真了不起的那种印象。父亲说,第一本小说能让你理解到这个程度很不错了,今后读小说还得多动脑子,勤思考。</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这以后,我就爱上了阅读,生产队里赵叔、罗叔家藏有的《西游记》《水浒传》《说岳全传》等,班上同学家藏有的《林海雪原》《苦菜花》《青春之歌》《母亲》等书,我都想办法借着看完了。有时,一两天手中若没有新借的书,我心里就发慌,晚上睡不着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四年级下学期,我和父亲步行六十多里到舅公家去借《三国演义》等书。小学和初中时期,我阅读过的历史、现代以及包括前苏联的书和小说应该超过六十本,这对我后来的人生成长起到了良好的奠基作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上学要求阅读,参加工作后,从未间断阅读,直到现在,我仍喜欢阅读。阅读丰富了我的精神世界,净化洗涤了我的心灵,我的人生更加丰富多彩了。</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