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在赣县平江流域的麂山脚下,曾有一座承载着百年商贾记忆的古码头。平江河源于兴国县东北宝华山西麓,向西南流至埠头,转向南流,从龙口进入赣县南塘境内。河水在南塘老家麂山脚下冲积成一块平坦开阔的盆地,遂成麂滩码头。</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明清至民国时期,麂滩码头作为古南塘、三溪、白石和田村镇的水运枢纽,舟楫往来如梭,商号鳞次栉比。每当圩日,码头上挑夫的号子声、商贩的吆喝声、竹筏碰撞的脆响交织成独特的市井交响,连空气里都飘荡着桐油、茶叶与山货的芬芳。</b></p><p class="ql-block"><b>祖父辈记忆中的麂滩,仍延续着最后的繁华。祖父常说起渡口青石板上深深的纤痕,父亲总怀念木帆船桅杆林立的盛景。到我童年时(上世纪七十年代),圩场遗址已长满甘蔗林,斑驳的鹅卵石小径仍蜿蜒至渡口,但往日的喧嚣已随江风散去。残存的石砌商铺爬满藤蔓,雕花窗棂间长出野菊,百年古榕的须根垂入江水,唯有摆渡船咿呀的橹声,还在续写着两岸炊烟相连的故事。</b></p> <p class="ql-block"><b>时代的车轮在世纪末加速前行。1998年赣兴公路改造,推土机碾碎了半部码头史;二十一世纪初,船埠大桥凌空飞架,钢筋水泥的桥墩深深扎进古渡口的肌理。当重型卡车轰鸣着驶过平江,那些关于竹筏、油纸伞和青石台阶的记忆,渐渐沉入江底淤泥。</b></p><p class="ql-block"><b>如今的麂滩古码头,既是明清水运文明的活化石,又是现代交通发展的立体年鉴。它目睹了木帆船演变为集装箱货轮的航运革命,见证了“茶马古道”蜕变为高速公路的沧桑巨变。那些消逝在岁月里的船工号子,与跨江大桥的汽笛声,在时空交错中共同谱写着发展的乐章。曾经的商埠遗址,终是带着它见证的数个世纪的人间烟火,凝固成平江岸边永恒的历史坐标。</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