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行记之 朱熹故里-五夫镇

沙棘

<p class="ql-block">2025年首游第一站选在了福建省南平市的武夷山。3月9日晚入驻南源岭民宿村后,发现次日有雨,不便爬武夷山,于是,我们将行程安排做了一下调整:先去游览距武夷山景区45公里外的五夫镇朱熹(人称朱子)故里,然后,再去武夷山景区爬山。</p><p class="ql-block">五夫镇始建于晋代中期,迄今已有1700余年历史。南宋哲学家、教育家、理学宗师朱熹(1130年-1200年)在其71年的生涯中就有50年是在这里度过的,这里是其理学思想的重要发源地。2010年五夫镇被国家授予"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称号。</p> <p class="ql-block">我们的游览从兴贤古街开始。兴贤古街是五夫古镇的核心街区,长约1370米,沿街有邹鲁坊、过化坊、紫阳坊、承德坊、屏山坊、籍溪坊等十余个街坊,是文化古迹最为集中的区域,张氏宗祠、刘氏家祠、连氏节孝坊等古建筑都在沿街附近。可能由于雨天的原因,街上游人稀少,幽静整洁,倒是籍溪河上廊桥中避雨的村民见到不少。</p> <p class="ql-block">整个景区与朱子文化和遗址有关的景点主要有十处:紫阳楼遗址、<span style="font-size:18px;">朱子手植古樟、灵泉、屏</span>山书院遗址、<span style="font-size:18px;">紫阳楼、</span>朱子巷、朱子社仓、兴贤书院、朱子雕像广场和文公庙。</p><p class="ql-block">紫阳楼遗址背靠屏山,面向潭溪,是朱子故居的遗址。宋绍兴十三年(1143),朱子的父亲朱松在建州病故,临终前托孤于五夫里的好友刘子羽。刘子羽在刘氏庄园修葺了五间瓦房,并置半亩池塘和一块菜圃,以供好友遗孤居用。<span style="font-size:18px;">因朱熹别号“紫阳先生”而得名。朱</span>子十四岁时随母来到这里,在此学习、成婚、讲学、著书近五十年。原建筑历经战乱和自然损毁,逐渐成为遗址。</p> <p class="ql-block">在遗址前面附近是朱子手植古樟。朱子16岁生日时,亲手种下这棵香樟树以示纪念。如今这棵古樟已历经860余年,树围达4.76米,枝繁叶茂,树冠宽大,成为活着的朱子遗迹。</p> <p class="ql-block">在遗址后面有个灵泉。当年朱子在五夫镇求学授业时常饮此水。如今附近村民仍以此泉为生活用水。</p> <p class="ql-block">顺着曲折的小路继续前行就是屏山书院遗址。‌屏山书院始建于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创始人为朱熹的启蒙老师刘子翚,刘子翚是朱熹义父刘子羽之弟。刘子翚因号“屏山”,故书院以“屏山”命名。这里是是朱熹幼年从师苦读的学堂。原建筑早已损毁,有待考古发掘复原。</p> <p class="ql-block">从屏山书院遗址出来,走过潭溪河上的马齿桥不远处就是新建的紫阳楼。新建的紫阳楼按照史书记载的风格与规模建设,于2017年10月动工,占地面积6659平方米,建筑面积1028平方米,于2020年建成开放。不巧的是,我们到时正赶上午休闭馆时间,无法进入。</p><p class="ql-block">新建故居门前的半亩方塘很有诗意,再现了朱子《观书有感》中的场景,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p> <p class="ql-block">朱子巷、朱子社仓和兴贤书院都在兴贤古街附近。</p><p class="ql-block">朱子巷现存138米,鹅卵石铺路,两侧是高大的老房子。这里据说是朱熹当年常走的路。我们雨中漫步其中,似乎嗅到了朱熹当年到兴贤书院求学授业的气息。</p> <p class="ql-block">朱子社仓初建于南宋乾道七年(1171年),是为惠民赈灾由朱熹首创并命名的一个民办社仓。该社仓历经多次改建,现存主体为清代建筑,总面积约400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兴贤书院始建于南宋孝宗年间,<span style="font-size:18px;">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重建。朱</span>熹曾在此著书授徒、传播理学,成为其重要的学术活动场所。遗憾的是大门紧闭,无法一睹芳容。</p> <p class="ql-block">朱子雕像广场和文公庙都在五夫古镇西部,是近年来新修建的景观。</p><p class="ql-block">朱子雕像于2016年12月落成。像高71尺,象征朱子71年的生命历程。基座1.4米,代表朱子14岁迁居五夫镇。广场直径50米,寓意朱子在此生活学习授业五十年。这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朱子雕像。雕像背靠文公山,面向花海和群山。只见朱子<span style="font-size:18px;">左手持书卷,右手抚心,似乎正在讲学传道。雕</span>像背面刻有朱子《四书章句集注》等著作,身后是著名书画大师范增创作的《朱熹赋》横幅。广场地面铺设了约2万块地砖,隐喻其2000余万字的著述。</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继续向西前行数百米就是文公庙了。文公庙即朱子庙,朱</span>熹逝世后被宋宁宗追谥为“文”,世称“朱文公”‌。朱文公庙<span style="font-size:18px;">恢宏庄严,座</span>北朝南,占地百亩左右,主体建筑面积约6万平方米,建成后,其规模将为全国南方文庙之最,使之与北有孔子南有朱子的后世尊崇地位相适应。</p><p class="ql-block">文公庙与朱子雕像相互呼应,构成了五夫古镇朱子文化瞻仰祭祀区。</p> <p class="ql-block">我们去时文公庙尚在修建中,但在入口处扫码后可免费进入参观。</p><p class="ql-block">四小时后,我们离开古镇,返回住处,准备次日前往武夷山登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