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非遗】N0·01 散文 非遗经典-庐剧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作者昵称:桥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美篇号:4796573</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图:网络/桥,致谢</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背景音乐:梁祝</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庐剧,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历史底蕴,成为了安徽文化瑰宝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于2006年5月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唱腔朴实,具有浓郁的江淮气韵,经历了几百年的沧桑变革,它不仅仅是一种戏曲形式,更是承载着这片土地上人民情感与智慧的活化石。</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走进庐剧的世界,仿佛穿越了时空隧道,回到了那个戏曲繁荣、文化昌盛的年代。庐剧原名“倒七戏”,发源于明清时期,是安徽省主要的地方声腔剧种之一。它流行于皖中、皖西、沿江和江南的部分地区。庐剧的唱腔高亢激昂,又不失细腻温婉,既有北方戏曲的粗犷豪放,又融合了南方戏曲的柔美细腻。这种独特的艺术风格,使得庐剧在众多地方戏曲中独树一帜,深受观众喜爱。</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庐剧的剧目丰富多彩,既有反映民间生活的小品小戏,也有讲述历史故事、传奇故事的大戏。这些剧目通过庐剧艺人的精彩演绎,将一个个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呈现在观众面前。无论是机智勇敢的民间英雄,还是温婉贤淑的大家闺秀,庐剧都能将他们刻画得栩栩如生,让观众仿佛置身于剧情之中,感同身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庐剧的表演形式也极具特色。演员们身着华丽的戏服,手持精致的道具,在舞台上翩翩起舞。他们的动作流畅而富有韵律感,每一个眼神、每一个手势都充满了戏味。庐剧的伴奏乐器同样丰富多彩,有传统的锣鼓、二胡、笛子等,这些乐器在演员的唱腔和动作配合下,共同营造出一种独特的艺术氛围。</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记得2015年也是这个季节,我去合肥出差,恰好有位老同学也在这座城市。得知我到来后,她热情地邀约:“我带你去听戏,那表演精彩极了,保准让你百听不厌。你没看过庐剧吧?”我摇了摇头。于是,她先为我科普起来:“庐剧可是安徽省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呢。它的传统剧目分为花腔小戏、折戏、本戏三类,林林总总加起来有近300个。不过跟你说太多你可能也不好理解,我就带你看《山伯闯帘》和《英台打枣》这两部折戏。这两个折戏故事完整,情节十分感人。”后来,我们一同来到合肥大剧院,欣赏了《山伯闯帘》和《英台打枣》。这两部剧目均是《梁祝》故事里的经典片段,生动讲述了梁山伯与祝英台之间真挚的友情与动人的爱情,被誉为中国古代民间戏剧的瑰宝。</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山伯闯帘》中,祝英台女扮男装外出求学,途中邂逅了梁山伯。二人一见如故,当即结拜为兄弟,随后一同前往杭州求学。在杭州的求学时光里,英台与山伯朝夕相伴,感情也在这日复一日的相处中逐渐升温。然而,命运弄人,英台被迫回家,与山伯分别时,两人满是不舍。看着台上这一幕,我的眼眶不禁湿润,泪水在眼中打转。</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而在《英台打枣》里,英台与山伯分别时约定了日后相见。英台回到家中,向嫂嫂谎称去花园赏花,实则是去与山伯在花园中相见。两人在花园中交换了信物,英台还巧妙地引导山伯跳过花园的围墙,如此一来,他们便能更自由地交往。最终,这对苦命鸳鸯双双赴死,幻化成了翩翩起舞的蝴蝶,从此形影不离。这部剧剧情跌宕起伏,人物形象跃然台上,生动展现了爱情与自由这一永恒的主题。</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走进庐剧,观赏《山伯闯帘》《英台打枣》的精彩演出,真是令人陶醉,使我深入地了解了庐剧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艺术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回去的路上我们还回味无穷。</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梁祝》作为经典的爱情故事,通过庐剧的演绎,更加生动地展现了梁山伯与祝英台之间凄美的爱情。演员们的唱腔悠扬动听,身段表演细腻传神,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动人的传说之中。《山伯闯帘》一场,更是将山伯的痴情与勇敢展现得淋漓尽致。他为了见到心爱的英台,不顾一切地冲破阻碍,那种坚定的情感让人动容;而《英台打枣》则以其欢快的节奏和生动的情节,展现了英台活泼可爱的一面。这场戏中的打枣动作设计巧妙,既体现了庐剧的表演特色,又让观众在欣赏中感受到了乐趣。</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今日庐剧的传承与发展,离不开一代又一代庐剧艺人的辛勤付出,曾涌现出不少优秀的庐剧表演艺术家,丁玉兰、孙邦栋、王本银、鲍志远等,他们用自己的汗水和智慧,将庐剧这门古老的艺术形式传承下来,并不断创新和发展。在现代社会,庐剧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一方面,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娱乐方式的多样化,庐剧等传统戏曲面临着观众流失的问题;另一方面,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的加大和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新认识,庐剧等地方戏曲又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进入新的时期,面对着新的挑战,为了应对挑战,庐剧艺人们不断尝试新的表演形式和剧目内容,以吸引更多年轻观众的关注。同时,他们还积极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将庐剧搬上荧屏和网络平台,让更多的人能够欣赏到庐剧的魅力。此外,庐剧艺人们还走进校园、社区等地,开展庐剧普及和推广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庐剧、喜爱庐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庐剧的传承与发展过程中,政府和社会各界也给予了大力支持。他们为庐剧提供了资金、场地等方面的保障,为庐剧艺人们创造了良好的创作和演出环境。同时,他们还通过举办庐剧节、戏曲比赛等活动,为庐剧艺人们提供了展示才华和交流学习的平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展望未来,庐剧将继续在传承与创新中前行。我们相信,在庐剧艺人们的共同努力下,在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庐剧这门古老的艺术形式必将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为安徽乃至全国的文化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让我们共同期待庐剧更加美好的明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