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风与丁香 春日叙事

危九平

<p class="ql-block">四月的青岛,宛如一封被海风轻启的情书。当“五月的风”雕塑在五四广场上空旋转出炽烈的红色弧线时,八大关的樱花已悄然在哥特式窗棂外酝酿一场粉色的浪漫。这座城市的春天,总是在咸湿的海味与馥郁的花香之间展开一场诗意的博弈,而湛山寺院的丁香,又为这场芬芳的盛宴增添了一抹淡紫的浪漫。四月的空气里,弥漫着人间最美四月天的诗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五四广场的清晨,总带着宿醉般的朦胧。晨练的老人挥动太极扇划破薄雾,海鸥的叫声与地铁报站声交织成独特的城市交响曲。那座螺旋上升的红色雕塑,在春日晨光中犹如未熄灭的炭火,而广场地砖上昨夜啤酒节的泡沫痕迹,仿佛诉说着昨夜的狂欢尚未完全退去。我注意到一个穿校服的女孩靠着雕塑底座背诵英语,她的马尾辫随海风摆动,与不远处浪花的节奏莫名同步。这里永远上演着现代都市的快节奏剧本,连春天都是急匆匆的——海风刚送来暖意,第二天就可能被突如其来的寒流打断。</p> <p class="ql-block">转过香港中路,八大关的时空骤然失重。德式别墅围墙内的樱花树将枝桠探向街道,落英在百年石板路上铺成柔软的绒毯。二十岁的摄影师小张告诉我,他每天清晨都来捕捉“光线穿过花枝投射在巴洛克门廊上的刹那”。在万国建筑博览会的背景里,春天呈现出某种庄严的仪式感。正午时分,阳光将英国领事馆旧址的彩绘玻璃映照成流动的琥珀,而墙角背阴处,几株来自湛山寺院的丁香正吐出淡紫色的烟霞。</p> <p class="ql-block">这些丁香是去年寺院修缮时移植来的异乡客。湛山寺的智空法师双手合十向我解释:“南方的丁香开得早,北方的开得迟,青岛的刚好在清明前后。”紫色花序在经幢旁摇曳,散发着比南方更清冽的芬芳。寺院茶室里的老人说,这香气让他想起四十年前在八大关当邮差时,某个宅院飘出的留声机音乐。此刻海风穿过回廊,将丁香花粉与诵经声一起送往藏经阁的方向。</p> <p class="ql-block">黄昏的滨海步道上,“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标语被夕阳镀上金边。来自杭州的诗人林先生在这里开了家书店,他说青岛的春天“像海明威笔下的巴黎,是场流动的盛宴”。浪花拍打着防波堤,远处货轮鸣笛声惊起一群海鸥。此刻的青岛展现出最魔幻的景致——五四广场的霓虹开始闪烁,八大关的樱花转入暗蓝的夜色,而湛山寺的丁香仍在暮色中坚持释放最后一缕香气。</p> <p class="ql-block">当月光染白银色沙滩时,城市的三重奏渐渐平息。海风裹挟着樱花、丁香与啤酒泡沫的混合气息,印证着里尔克那句“春天意味着,光重新开始统治”。在青岛四月的光影交错里,现代与传统、本土与异域、喧嚣与禅意,都找到了共存的韵律。就像那位每天在寺院扫丁香花瓣的小沙弥说的:“花瓣落在海边的样子,像菩萨在发微信朋友圈。”这座城市的春天,本就是一场多元共生的修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