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淌河、日月山, 自然与历史对话

雨后斜阳

<p class="ql-block">在祖国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夏季的炎热,往往让人渴望寻找一片凉爽的避暑胜地。当南京被高温和潮湿笼罩时,青海则以其高海拔宜人的气候成为夏日里的清凉之地。七月份应邀到西宁参加会议,夏都的凉爽使我不忍匆匆离去,遂于会议结束后随团旅游。</p><p class="ql-block">第一天,我们游览了倒淌河、日月山,目睹了倒淌河的自然奇观,领略了日月山的历史遗存,仿佛聆听得到自然与历史的对话。</p> <p class="ql-block">西宁的夏夜凉爽宜人,一夜安眠酣睡,叫早的铃声响起时天已大亮。早餐后,拼团的游客提着行囊陆续登上了旅游大巴。西宁距倒淌河不足百里,西宁的道路也很畅通,旅游大巴很快驶离市区上了西和高速公路,然后转入京藏高速,一个多小时就到了倒淌河景区。</p> <p class="ql-block">倒淌河,位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青海湖东岸共和县倒淌河乡,海拔约3200米,全长约40千米,流向为自东向西流入青海湖。</p> <p class="ql-block">倒淌河,清代称哈什汉水,藏语音译称“柔莫曲”,意为难舍的水,蒙古语音译称“阿劳郭勒”,“郭勒”意为河流,“阿劳”意为斑驳,形容倒淌河中游植被稀疏地表成片裸露之意。区别于中国大多数自西向东的河流,倒淌河自东南向西北流入青海湖,故名倒淌河。</p> <p class="ql-block">倒淌河发源于日月山西麓的察汗草原,是青海湖水系中最小的一支。倒淌河形成的历史不长,最初青海湖是一个外泄湖,倒淌河也是一条东流的河,它和布哈河、罗汉堂河一起注入黄河。大约在10多万年以前,湖东的地壳发生强烈变化,日月山隆起,堵住了青海湖的出口,青海湖因此成了闭塞湖,倒淌河首尾相调,河水流入青海湖,流向成为自东向西。倒淌河源流为季节性河;中游流经干旱草原;下游河流汇入由青海湖分离出来的子湖洱海(措果)。倒淌河下游,地势平坦,水流蜿转曲折,泉水较多,滩地始现丰美的湿生草地,为良好的冬季牧场。河口附近,地面低湿,地表出现盐渍。河两岸气候多变,乍冷乍热,时睛时雨,有着较大的落差。</p> <p class="ql-block">倒淌河景区依托当地丰富且独特的自然景色,游客们在享受生态美景的同时,可以购买牛肉干、青稞饼、酸奶、羊肉串、肉夹馍等当地特色小吃,还有穿藏族服饰、骑马、骑白牦牛、跳藏族舞蹈等多种体验项目。</p> <p class="ql-block">倒淌河景区距日月山景区不足二十公里,七月份正值青海油菜花盛开的季节,前去日月山途中,油菜花田一望无际,广袤大地一片金黄,蔚为壮观。</p> <p class="ql-block">日月山坐落在青海省西宁市湟源县西南40公里,属祁连山脉,长90公里,是青海湖东部的天然水坝。平均海拔4000米左右,海拔最高为4877米,青藏公路通过的日月山口为海拔3520米。</p> <p class="ql-block">日月山自古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羌中道”、“丝绸南路”、“唐蕃古道”的重要通道。南北朝时期,由于河西走廊丝绸之路堵塞而开辟的“丝绸南路”,即经日月山、青海湖,过柴达木盆地通往西域。唐代开辟的“唐蕃古道”更是由东北入境从西南出境前往河源去拉萨,贯穿海南州腹地。日月山曾经是会盟、和亲、战争以及“茶盐”、“茶马”互市等等众多历史事件的见证。</p><p class="ql-block">在历史上,日月山还是唐朝与吐蕃的分界。 公元7世纪,以松赞干布为首的吐蕃雅隆部落,兼并了其他部落后,在一个叫逻些(拉萨)的地方建立了吐蕃王朝,与当时的唐王朝就以赤岭为界。</p> <p class="ql-block">相传,文成公主远嫁松赞干布时曾经过此山。她在峰顶翘首西望,远离家乡的愁思油然而生,不禁取出临行时皇后所赐“日月宝镜”观看,镜中顿时现出长安的迷人景色。文成公主悲喜交加,不慎失手,把“日月宝镜”摔成两半,正好落在两个小山包上,东边的半块朝西,映著落日的余辉,西边的半块朝东,照着初升的月光,日月山由此得名。</p> <p class="ql-block">日月山不仅有恢宏的历史意义,它还有非常重大的地理意义。它位于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上,地处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的叠合区,是青海省内外流域的天然分界线,以此来划分了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