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战场上的邬兰亭

阳光快乐

本文刊登于《抗美援朝战场上的金寨人》一书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邬兰亭</b></p> <p class="ql-block">邬兰亭(1917-2000),原名邬荣耀,金寨县桃岭乡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时期,任红二十八军八十二师二四四团连长。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七师十九旅五十五团参谋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东野战军第七纵队十九师五十五团团长,胶东军区新编第六师副师长,第三野战军第三十二军九十四师副师长、师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增强人朝作战各军兵力,军委将九十四师调入二十七军建制,后九十四师番号撤销,人员编入二十七军各部,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二十七军八十师师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七军副军长、第二十军副军长、安徽省军区副司令员、第二十军军长、武汉军区副司令员等职。曾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勋章。1955 年,邬兰亭被授予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50年10月初,第二十七军奉命准备入朝作战,由浙江移驻山东泰安地区进行出征前的整训。11月1日,第二十七军奉命车运东北。11月4日,先后到达安东地区集结,改番号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二十七军,编入志愿军第九兵团序列。下辖第七十九师、第八十师、第八十一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1月10日,第九十四师转隶第九兵团第二十七军建制。12日,各部自临江一线梯次进入朝鲜,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此时,邬兰亭任九十四师师长。</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志愿军27军序列表</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志司”命令志愿军西线的第三十八、第四十、第四十二军3个军运动到德川、宁边一带,迂回至敌人后方,切断敌人的后路,以实现围而歼之的目的;命令刚入朝的第九兵团接替原防守东线的四十二军防地,以一部进至旧津里以南部署阻击阵地,以主力集结于旧津里西南及东南地区,求得先歼灭进犯之美军第十军陆战第一师2个团的胜利,尔后再扩大战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二十七军负责柳潭里、新兴里等长津湖东岸一线的防御,军长彭德清令七十九师、八十师、八十一师3个师为攻击部队,将九十四师作全军总预备队,驻厚昌江口地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1月7日,阿尔蒙德(美国第十军军长)指挥美军陆战第一师、第七师、第三师等沿黄草岭、丰山、明川分三路北犯,南朝鲜军第一军首都师、第三师则沿着东海岸向图们江边推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按照“志司”的统一部署,二十七军除以一部节节阻击敌人、诱敌深入外,大部在长津湖东岸隐蔽休整。</p> <p class="ql-block">长津湖地区自10月下旬即进入冬季,气温都在零下20℃~30℃,这对于仓促出国、身着胶鞋、穿单薄棉衣、主要兵员来自华东较温暖的沿海地区,且又缺乏粮弹供应的二十七军将士来说,无疑是一场极大的考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这种极寒天气下,许多官兵手中的枪栓都拉不开,手榴弹引信不能发火,迫击炮的炮管因寒冷收缩而无法射击。而更糟糕的是,寒冷和饥饿让许多潜伏在深山老林中的战士再也站不起来,即使活下来也会因冻伤截肢致残。这些困难对部队战斗力的影响是无法想象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而美军依靠它的强大的机械化装备和空中支援以及充足的后勤保障,则步步进逼,11月下旬已接近武坪里、江界方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面对这一切,武器装备明显落后的志愿军将士在朔风冰雪中忍饥挨冻,以顽强的革命精神迎战强敌,并悄然进行着敌后包抄行动,于27日晚分别向柳潭里、新兴里、下碣隅里、古土里和社仓里等地区展开攻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邬兰亭率九十四师于11月25日进至柳潭里地区投入战斗的。30日晚,他们和八十师、八十一师一道,对占据新兴里的美军第三十一团实施夜战、肉搏战、伏击战,从四面猛攻敌人,美军第三十一团则以坦克和火炮组成环形防御火力对抗志愿军的攻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美军第三十一团组建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曾在1918年到1920年的俄国西伯利亚作战中,因战功卓著而被时任总统伍德罗·威尔逊授予“北极熊团”称号。作为美军第七师的主力团,装备精良,编制满员,而且还有航空兵的空中火力支援,战斗力强,但他们这一次遇到的是作风顽强,敢打硬仗、恶仗的志愿军第二十七军将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十七军将士以轮番战消耗美军体力,以贴身战抵消美军火力优势,将“北极熊团”牢牢围住,使其进攻无力、撤退无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2月1日拂晓,美军的前沿阵地悉数被攻破,“北极熊团”被压缩于新兴里狭小区域里,负隅顽抗。</p>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1950年11月于朝鲜长津湖</h5> <p class="ql-block">美军司令部得知“北极熊团”被志愿军包围、即将被歼灭的消息后,立即派飞机40余架为其南撤开道。12月1日下午,“北极熊团”在飞机和10余辆坦克的保护下,拼命向南突围。邬兰亭率部和兄弟部队一道,冒着敌机的狂轰滥炸,穷追不舍,将各股残敌相继围歼于新兴里、新岱里、泗水里一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一战,九十四师和兄弟部队一道克服饥寒困境,以劣势装备,几乎全歼了美军1个步兵团:美军“北极熊团”除200余人脱逃外,其余近3000 人被歼,其两任指挥官麦克莱恩上校和费斯上校先后遭击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战后,九十四师和兄弟部队缴获汽车184辆、坦克11辆、火炮137门、枪2345 支(挺),击毁坦克7辆、汽车161辆,创造了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全歼现代化装备美军1个步兵团的模范战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此后,邬兰亭率九十四师攻占困水里的东高地,又与七十九师夹击南窜的美军陆战第一师之一部,到12月24日,与兄弟部队一道,收复了兴南地区及东线沿海各港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至此,美军第十军和南朝鲜军在遭到沉重打击后,在近300艘海军舰船的接应下,由兴南港从海路狼狈撤往釜山;西线之敌也已全部撤至“三八线”以南,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结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战役结束后,中央军委决定实行轮番作战方针,休整部队,锻炼战力。二十七军遂作为第二番作战部队,开赴朝鲜咸镜南道的长川里、定平、永兴、元山一带,开展为期3个月的战备整训工作。</p> <p class="ql-block">这期间,根据整训需要,奉中央军委2月18日电令,九十四师撤编,所部分别编入二十七军各部,邬兰亭调任八十师师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志愿军27军序列表</span></p> <p class="ql-block">早在撤编之前,为稳定部队思想情绪,邬兰亭组织九十四师官兵,认真学习了二十七军颁发的《整训政治工作指导》,以克服部队中存在的入朝作战是“帮忙”、希望“换班”或回国休整的思想,坚定指战员们战胜美国侵略者、解放朝鲜人民的信心,树立大家准备长期艰苦作战的思想和敢打必胜的信念,同时以新的面貌迎接更大的作战任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此外,邬兰亭还和八十师党委一道,在部队广泛开展了评功活动,评出了一批立功单位和个人,进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激发指战员们的革命意志力和革命荣誉感。</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二)</p><p class="ql-block">邬兰亭就任八十师师长后,根据军部安排,积极争取兵员装备的补充、组织建制的恢复,在师、团中组建了炮兵、工兵部门,成立了民工担架营、担架连,为提高部队战斗力准备了条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此基础上,八十师上下普遍开展了以提升作战能力为中心的军事总结和军事训练活动。在军事总结活动中,邬兰亭发动广大官兵,通过对初战工作的查评,系统总结作战中的宝贵经验和血的教训,对后勤保障、战场救护和保暖防寒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分析,提出了具体的整改意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军事训练活动从2月下旬开始,到3月20日结束。八十师上下以临战姿态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战备训练,训练以夜间山地运动攻防战为主,提高从单兵到小组,从班、排到连、营的攻防能力,部队的山地射击精度和运动作战能力大为改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3个月的战备整训结束后,1951年4月22日,志愿军发起了第五次战役。按照志愿军联合司令部的部署,这次战役的东线由朝鲜人民军第三兵团、第五兵团负责,其主要任务在于积极钳制敌人,并相机歼敌;西线则由志愿军3个兵团实施攻击。其中,第三兵团为中央突击集团,第九兵团、第十九兵团为左、右翼突击集团,从两翼进行战略迂回,以期实现分割包围之势,歼灭敌人。</p> <p class="ql-block">根据二十七军军部命令,八十师会同八十一师负责向当面之敌一美军第二十四师防线实施中央突破。此时志愿军炮兵力量较以前大为增强,志愿军前沿炮火以排山倒海之势,瞬间摧毁了敌一线堡垒工事,有力地支援了步兵的进攻。<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到23日拂晓,邬兰亭率八十师攻占了脚屹峰、龙华洞、白云山等山头阵地,九兵团处阵地亦向前推进了3-5公里。天亮后,美军动用飞机、大炮和坦克对九兵团各处阵地进行狂轰滥炸,战斗至为激烈,八十师和九兵团的指战员们毫不退缩。战至入夜时分,美军第二十四师、南朝鲜军第六师各一部被歼,九兵团突入敌纵深10-20公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次日,美军多处防线再次被撕开,志愿军则不断向南推进。25日晚,八十师和兄弟部队占领了清溪山、云岳山和中板里、永阳里地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6日,志愿军继续向敌防御纵深地带展开进攻,并于当日占领了敌锦屏山、县里、加平等二线阵地。此后,九兵团所部全都越过“三八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8日,八十师和兄弟部队攻占了铸锦山、祝灵山、清平川、春川地区,一部还前进到金台里、磨石隅里地区,逼近汉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同一天,连连退却的美军将主力撤至汉城以南及北汉江、昭阳江以南组织顽抗。美骑兵第一师也急调汉城,在汉城周围布置绵密火力,企图引诱志愿军攻打汉城,给志愿军以大量杀伤。而志愿军在连续攻击后人困马乏,急需调整,鉴此,“志司”于29日命令停止攻击,准备实施第二阶段的作战。</p> <p class="ql-block">第二阶段作战的重点已转到东线。因为西线多美军,而南朝鲜军主要在东线,第一阶段西线作战未能实现整建制歼灭美军的目的,志愿军遂决定改打弱敌,以第十九兵团防守西面,以第三兵团和第九兵团东移,从南朝鲜军中突破防线,然后西转,再插到美军的侧翼和侧后,实行包抄攻击。<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5月9日,二十七军经过10天整补后挥师东向,于15日隐蔽进入春川至兰里间的北汉江、昭阳江两岸地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5月16日18时,第二阶段战斗正式打响。二十七军各部以猛虎下山之势,当晚完成突破,随即往南猛插,到20日,邬兰亭率八十师已攻至“三七线”附近。敌则退至“三七线”附近的九城浦里、苍洞里、仁邱里一线布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时,美军见志愿军东边部队南插很深,担心自己侧翼暴露,被志愿军迂回包抄,遂组织第十军2个师横向东移,切断志愿军东面部队的前后联系,这一突然变化给志愿军进攻带来了很大危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志愿军自身的问题这时候又再度暴露出来:一是连续作战之后部队极度疲劳;二是部队快速运动后,后勤供给难以为继,加之这一阶段还是没有成建制地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如继续前进,则局面极为不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于是,“志司”决定于5月21日结束第二阶段作战,命令部队向北转移。在发布这道命令同时,“志司”要求各兵团留一个师至一个军的兵力,从现在位置起,采取机动防御、节节阻击的战法,有效杀伤消耗敌人,掩护各兵团主力转移至谓川里、文惠里、元通里一线及其以北地区进行休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据此,二十七军根据第九兵团指令,决定以八十师担负阻击任务,并以炮兵十六团、战防炮四O一团3个连和另2个师所属的工兵连划归八十师指挥。命令八十师在上衣岩、大龙山、孔洞、毛老谷、自隐里一线以北地区布防,切断洪(川)春(川)公路与洪(川)自(隐里)公路,且在昭阳江以南构筑3道防御阵地,实行机动防御作战,求得阻敌一个月的时间。</p> <p class="ql-block">就这样,邬兰亭的八十师作为第九兵团的阻击部队,担负起了掩护兄弟部队北移的重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但敌军却先志愿军而动了。5月23日天刚亮,美军集中4个军13个师的兵力,乘志愿军主力即将转移之际,利用志愿军行动缓慢、补给困难的弱点,对志愿军展开大规模的、猛烈的反扑。而且这一次他们改变战法,各师均以摩托化步兵、炮兵和坦克组成“特遣队”,依靠飞机和远程大炮的支援,沿着公路向志愿军纵深猛插,以图割裂志愿军部署,堵截志愿军退路;而主力则从正面推进,压迫志愿军战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形势急转直下,原定计划不得不作出调整。二十七军当即令八十师坚决切断洪(川)麟(蹄)公路,阻敌北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邬兰亭得令后,即向西运动,24日午后抵达洪川、麟蹄公路时,遇上美军第二师“特遣队”快速北进。邬兰亭迅即令各部在公路两侧展开,伏击敌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敌遭突然打击,不明虚实,遂停止前进,转攻八十师,邬兰亭指挥各部凭借山地和森林之便与敌顽强搏杀,歼灭了部分敌人,解救了百余名兄弟部队的被俘人员。夜半时分,完成洪麟阻敌任务的八十师,除留小股兵力在原地牵制敌人外,大部队则继续向防御地区开进。这为九兵团主力的转移争取了宝贵的8个小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一天,美军第二十四师、南朝鲜军第六师进占济宁里、城隍堂及江林里,美军第七师进占春川。这样,志愿军主力回撤的多处道路已被美.军切断,华川至金化公路便成为志愿军最重要的突围通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对此,尚在阻击敌人的邬兰亭凭借军事素养判断,杨口作为华川至金化公路上的重要关隘,一定会引起美军的注意,在通信中断,无法请示上级的情况,带领八十师迅速向杨口进发,以主力展开于水口洞至小雄津之间,坚决控制杨口以南的华川公路。</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1951年5月朝鲜第5次战役期间</p> <p class="ql-block">25 日上午,美军“特遣队”到达杨口,随即与八十师发生交火。八十师面对武器装备远胜于自己的对手,越战越勇,抗击敌人两天之久,有力地掩护了主力转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但这时美军已空降富坪里,自华川至金化的撤退路线已被完全截断,八十师自身也有陷入被敌包围的危险。时任二十七军副军长詹大南因到兵团受领汉江南岸阻敌任务,也辗转来到八十师指挥部与邬兰亭共同指挥突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八十师两次发电报请求兵团未见回音的情况下,遂一起决定解除阻击任务,迅速撤出阵地,连夜将部队转至杨口以北德巨里隐蔽,寻机北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但在如何北撤的问题上,在场的领导产生了很大分歧:一些人建议利用夜色掩护,晚上翻山越岭北撤;邬兰亭则认为,德巨里一带山高林密,行走不易,这么大的一支队伍一旦遭遇敌人,不仅无法展开作战,且困居山林,携带伤员辎重,极易成为敌机轰炸的目标,因而他主张出敌不意选择较为平坦的东海岸北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不料这一想法刚一提出就遭到师领导多人的反对,大家认为八十师如走东海岸,则左翼是四处寻觅志愿军的、近在咫尺的美军地面部队和南朝鲜军,右翼则为海上密布的美军军舰,无异于自投罗网,完全有可能被美军“包饺子”,且八十师原有兵员1.8万人,现在沿途收容掉队失散的人员,部队已增至2.8万人,这么大的一支部队行动起来,很难保证不暴露目标,假使被敌发现,后果不堪设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但邬兰亭认为,美军此时骄狂自大,他们不可能想到会有如此大的一支部队在其鼻子底下通过,最不安全的地方也恰恰可能最安全,且海岸边多树林,只要做好隐蔽工作,就有可能在晚间通过敌人的防守区。情况紧急,容不得过多的争论。经过一番权衡比较讨论后,邬兰亭的意见得到副军长詹大南的认同,大家也接受了他的意见。</p> <p class="ql-block">28日夜幕刚合,八十师的2.8万人整装出发,悄无声息地行进在东海岸的防风林中。经过一夜的强行军,他们没伤一人,也没落下一人,安全地通过了炮舰林立的敌人防守区,实现了胜利大突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6月中旬,“志司”在空寺洞召开第五次战役总结会,彭德怀司令员表扬了八十师在转移过程中的主动行为;39年后,当年的志愿军副司令员洪学智将军在他的回忆录《抗美援朝战争回忆》中特别记述这件事情说:“九兵团二十七军最后转移时,敌人向富坪里空降,企图切断该军退路,但是该军能紧紧掌握情况,适时修正决心,改变道路,同样也顺利地实现了转移,绕过杨口到了金化。”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9日,八十师和主力会合后,奉命在磨石峰和独谷南山之间布置第二道防线。到6月初,他们和兄弟部队一道彻底遏止了敌人的北犯行动,第五次战役结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此后,朝鲜战争出现相持局面,战争转入战略防御。6月初,二十七军奉命将阵地移交给朝鲜人民军,全军转至昌道里、金城地区进行整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整训结束后不久,邬兰亭率八十师参加了为期两个月的金城防御战。这场防御战打得特别久,也打得艰苦。此时朝鲜战局已发生重大变化,气势汹汹、不可一世的美国侵略者被从鸭绿江边赶过了“三八线”,并把战线稳定在“三八线”附近。敌我双方均由原来的大规模运动战转为有阵地依托的战略防御战,战争再现相持局面。</p><p class="ql-block"><br></p><h5>① 洪学智著:《抗美援朝战争回忆》,解放军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第161页。</h5>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三)</p><p class="ql-block">1951年7月10日,朝鲜停战谈判在开城举行。朝鲜战场遂出现边打边谈的局面,战线相对稳定,二十七军奉命接替二十军之东起北汉江、西至金化以东的第一线防御任务。接防后,邬兰亭率八十师布防于上甘岭537.7高地、东山里、塘娥山地区,师指位于灰古介,负责对正面美军第七师的警戒和防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7月下旬,双方前沿阵地争夺渐趋激烈,美军几乎日均发动1个连以上兵力的进攻,并以大量炮火向志愿军阵地轰击。8月18日,“联合国军”发动“夏季攻势”,双方反复激战,抢夺前沿阵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邬兰亭指挥八十师指战员发扬“钉子”精神,钻得进敌人阵地,守得住自己防线,挖坑道、啃干粮,克服缺水、缺弹等严重困难,与敌寸土必争。敌人夺取了山顶表面阵地,他们就钻进坑道坚守;敌人白天抢占了山头,他们就晚上出击夺回失地,坚决有力地打破了敌人的封杀、围攻,粉碎了敌人的连续攻势,为停战谈判争取了有利条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9月下旬,经中朝双方协商,在“联司”下成立东西海岸联合指挥机构,第九兵团司令部兼任东海岸联合司令部,邬兰亭率八十师进入元山地区,防守东海岸。</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52年6月29日,根据朝鲜战场形势的变化,中央军委决定实行志愿军轮换作战计划,第一期以国内已完成整编的二十三军、二十四军、四十六军轮换在朝作战的二十军、二十七军、四十二军。10月5日至15日,轮换计划完成,邬兰亭率八十师随二十七军凯旋。因邬兰亭在朝鲜战争中屡建战功,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二级自由独立勋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00年5月22日,邬兰亭在武汉病逝,讣告对他在抗美援朝战争表现给予了这样的评价:“<b>邬兰亭在极其恶劣的战争环境中,深入战地前沿,不畏艰险,实施火线指挥,运用灵活的战术战法,以小的代价换取大的胜利,打出了国威军威,为取得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作出了突出的贡献</b>”。</p>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本文刊登于《抗美援朝战场上的金寨人》一书</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