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门:‍ 穿越千年的隋唐风华

徐大侠

<p class="ql-block">漫步于华夏大地的历史长河,我多次到访洛阳,却总是与应天门失之交臂。这一次,我慕名而来,一心只为揭开应天门那神秘而迷人的面纱。踏入应天门的瞬间,时空仿若扭转,我竟回到了辉煌灿烂的隋唐盛世。</p> <p class="ql-block">应天门始建于隋大业元年(605 年),由隋炀帝下令建造,最初名为则天门。在隋朝开国皇帝杨坚之子隋炀帝杨广的宏伟构想里,应天门作为宫城紫微宫的正南门,承载着隋朝强盛国力与雄心壮志,意义非凡。</p> <p class="ql-block">搭配特制的青砖灰瓦和精美的雕梁画栋,一座巍峨壮观的应天门拔地而起,成为洛阳城乃至整个隋朝的标志性建筑。</p> <p class="ql-block">著名建筑家宇文恺精心设计督造,举全国之力,以坚实的夯土奠基,从深山采来优质木材,经工匠们精雕细琢。</p> <p class="ql-block">唐朝建立后,应天门继续见证着历史的风云变幻。唐高宗显庆元年(656 年),被焚毁的应天门得以重建,再度恢复往日荣光。</p> <p class="ql-block">在这里,曾上演过无数震撼人心的历史大剧。其中,最令我心潮澎湃的当属“万国来朝”的宏大场景。遥想当年,大唐国力鼎盛,文化繁荣,声名远播海外。世界各地的使节、商旅沿着丝绸之路纷至沓来,齐聚洛阳。</p> <p class="ql-block">应天门下,各国使者身着奇装异服,带着本国的奇珍异宝和独特文化,向大唐天子表达敬意与友好。宽阔的广场上,仪仗整齐,鼓乐喧天,那一刻,大唐的威严与包容尽显无遗。</p> <p class="ql-block">而武则天称帝,更是应天门历史上最为浓墨重彩的篇章。公元 690 年,武则天在应天门城楼上举行了盛大的登基仪式,改国号为周,定都洛阳。那一天,应天门装饰得金碧辉煌,万人齐聚,山呼万岁。武则天站在城楼之上,俯瞰天下,开启了属于她的传奇时代,也让应天门成为历史变革的有力见证者。</p> <p class="ql-block">此外,唐高宗诏释百济扶余王、唐玄宗接见日本第八次遣唐使等重大事件,也都在应天门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彰显着唐朝开放包容的外交政策和强大的国际影响力。</p> <p class="ql-block">中国古代许多朝代定都洛阳,“洛”代表京都的含义深入人心。日本深受中国文化影响,在政治、文化等方面积极学习中国。京都作为日本长期的政治中心,被视为类似中国洛阳的存在,前往京都朝见天皇或处理政务,就被称作“上洛”,这一说法从日本古代一直延续至今。</p> <p class="ql-block">可惜,繁华终有落幕之时。北宋末年,金兵入侵,南宋绍兴十年(1140 年),应天门在战火中被焚毁,化为一片废墟,只留下残垣断壁,在岁月的风雨中默默诉说着往昔的荣耀与哀伤。直到新中国成立后,考古事业蓬勃发展,应天门遗址的发掘与保护工作逐步展开。</p> <p class="ql-block">1954 年,考古工作者开始勘察,1990 年,“双向三出阙”的独特形制出土,震惊考古界。</p> <p class="ql-block">2016 年 10 月,应天门遗址保护展示工程开工,遵循“修旧如旧”原则,运用现代技术和材料,最大限度还原其历史风貌。2019 年 9 月,应天门遗址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沉睡千年的它再次焕发光芒。</p> <p class="ql-block">如今,眼前的应天门高 50.3 米,约 15 层楼高,由门楼、垛楼、东西阙楼及其相互之间的廊庑组成,呈现出气势恢宏的“门”字形结构。</p> <p class="ql-block">身着唐装的人们纷纷来此游玩打卡,体验盛唐文化风采,也成为应天门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p> <p class="ql-block">我登上城楼,俯瞰洛阳城的繁华夜景,感受着历史与现代的交融。夜幕降临,</p> <p class="ql-block">华灯初上,应天门在灯光的映照下金碧辉煌,美轮美奂。</p> <p class="ql-block">自古以来,应天门就备受文人墨客青睐。李白的“隐隐五凤楼,峨峨横三川”,描绘出应天门若隐若现又高大巍峨的姿态,横跨三川大地,尽显唐王朝都城建筑的雄伟和国势的强盛;</p> <p class="ql-block">白居易在《五凤楼晚望》中,用“晴阳晚照湿烟销,五凤楼高天泬寥。野绿全经朝雨洗,林红半被暮云烧。</p> <p class="ql-block">龙门翠黛眉相对,伊水黄金线一条”,将应天门融入色彩斑斓的秋日画卷,展现出雨后初晴、夕阳映照下,它在空旷高远天空映衬下愈发巍峨的景象,以及周边景色的秀丽;</p> <p class="ql-block">张祜的“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虽未直接描写应天门外观,却从侧面烘托出它在正月十五节日期间的繁华与热闹,以及作为都城重要建筑的核心地位。</p> <p class="ql-block">这次应天门之旅,不仅是一次简单的游览,更是一场与历史的深度对话。这座跨越千年的历史丰碑,从隋朝的辉煌初创,到唐朝的鼎盛繁华,再到战火中的沉寂,直至今日的重焕生机,它见证了无数历史变迁,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它不仅是洛阳的城市名片,更是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的征程中,应天门将继续诉说古老的故事,激励着后人传承历史,开创未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