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深度康养七日游》 ‍(二)风光无限在险峰

<p class="ql-block">虽说此次庐山之行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疗养身心,但既然来到这人间仙境,又怎能辜负这大好风光?清晨时分,我们便兴致勃勃地来到锦绣谷的入口。锦绣谷,这长约1.5公里的秀丽山谷,是庐山1980年开辟的著名风景点。相传晋代东方名僧慧远曾在此采撷花卉、草药,四季花开不败,犹如锦绣画卷,因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沿着傍绝壁悬崖修筑的石级便道缓步前行,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路盘松顶上,穿云破雾出。天风拂衣襟,缥缈一身轻。”行至途中,忽然发现在怪石嶙峋的谷地中,有一块巨石悬空伸出,宛如一座凌空而架的天桥。相传朱元璋与陈友谅大战鄱阳湖时,曾在此处绝境逢生,金龙化桥助其脱险。这虽是神话传说,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与美丽动人的传说故事相映成趣,将我们带入了一个神奇的境界。众人纷纷踏上“天桥”,不惧险峻,跃跃欲试,仿佛要一跃而上対面的山崖。</p> <p class="ql-block">无人能从“天桥”跃上对面的绝壁,我们返回步道继续前行,方才踏上这令人心惊胆颤的悬崖峭壁,心中却满是对自然奇观的敬畏与赞叹。</p> <p class="ql-block">狮子口悬崖</p><p class="ql-block">因其形如狮子张口,故名。该崖在冰后期经风化剥蚀过程中,砂岩沿剪切节理崩塌而形成,远观若一头雄狮卧岗。</p> <p class="ql-block">谷中千岩竞秀,断崖天成,每一处仿佛都是大自然精心雕琢的艺术品,令人叹为观止。</p> <p class="ql-block">俯身向下,发现一巨大的好运石,人们纷纷绕石一周,轻抚石面,祈求平安好运。这不仅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是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体现。</p> <p class="ql-block">沿着陡峭的台阶缓缓而下,眼前豁然开朗。顺着两大绝壁断崖之间的豁口望出去,远处是一片开阔的城市空间,山与城的交融,别有一番风味。</p> <p class="ql-block">继续前行,再次翻过一座陡峭的大断崖。依据地质学的理论,庐山是一座燕山运动以来构造抬升形成的地垒式断块山,岩层序列清晰可见,断层、褶皱等地质构造现象尽收眼底,宛如一部简明的地球发展演化史书。</p> <p class="ql-block">锦绣谷,这片冰川侵蚀与流水冲刷共同造就的U形谷,是中国第四纪冰川发育的典型地区,也是中国第四纪冰川学说的诞生地。谷中山花烂漫,名副其实的“锦绣谷”,让人流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锦绣谷中,奇花异石,形态各异;奇峰怒拔,气象万干,我们仿佛置身于一幅幅生动的画卷之中。</p> <p class="ql-block">无限风光在险峰,唯有攀登,方能领略这壮丽山河的真谛。</p> <p class="ql-block">一路景色如锦绣画卷,令人陶醉其中,忘却了尘世喧嚣。</p> <p class="ql-block">谈判台旧址</p><p class="ql-block">1946年七月至九月,美国总统特使五星上将马歇尔曾八上庐山,为“调处”国共谈判,面见国民党政府主席蒋介石。这里是马歇尔与蒋介石晤谈之处,历史的风云在此交织。</p> <p class="ql-block">观妙亭</p><p class="ql-block">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派使者来庐山,寻访恩人周颠仙等人,因来山寻找未果,便在此地修建“访仙亭”,后毁。民国时期,国民革命军将领夏斗寅在原访仙亭基地旧址上重新修建一亭,名“观妙亭”。石结构,六角,攒尖顶,石板瓦,单檐翘角,古朴而庄重。</p> <p class="ql-block">仙人洞</p><p class="ql-block">砂岩构成的天然岩洞,洞高6米、宽12米、纵深14米。因道教八仙之一吕洞宾在此修炼、成仙的传说而得名,洞内石制殿阁—-纯阳殿,供奉吕洞宾石雕像,洞深处两道泉水而降,千年不竭,名曰“一滴泉”。</p> <p class="ql-block">仙人洞又名佛手岩,因其形如手而得名。洞内供奉太上老君李聃骑牛雕像,历代摩崖石刻清晰可见,历史的痕迹在此沉淀。</p> <p class="ql-block">“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毛泽东的这首著名诗词,使仙人洞名扬四海,成为游客来庐山的必游之处。</p> <p class="ql-block">仙人洞前开阔的大平台,立于此,山下平原尽收眼底,让人心旷神怡。</p> <p class="ql-block">沿着仙人洞左侧上山,这时的锦绣谷已快到尽头。忽然,前方一阵骚动,原来路旁出现了几只精灵可爱的小猴子在树上窜上跳下,为旅途增添了几分乐趣。</p> <p class="ql-block">匡山一奇景——石松</p><p class="ql-block">走着走着,发现一峭壁巨石凌空而卧,似剑直插锦绣谷,又宛如一只大蟾蜍伸腿欲跃,人称“蟾蜍石”。石上有一株苍松,名为石松。石松凌空展开两条绿臂,作拥抱态。其枝枝针叶,密密层层,蓊蓊郁郁,生机盎然;其根须裸露,却能迎风挺立,干百年不倒,彰显庐山松特有的坚强不屈的性格。</p> <p class="ql-block">石上刻有“纵览云飞”,“豁然贯通”摩崖大字,石下乱云飞渡,宛若仙境。</p> <p class="ql-block">锦绣谷的尽头出现了一个石砌的月亮门,走出来就看见门楣上隽刻“仙人洞”三个大字,古朴而庄重。</p> <p class="ql-block">出了仙人洞月亮门,顺山径向右上行五十米,我们就登上了锦绣峰顶。其上有块不大的平地,便是“白鹿升仙台”。明太祖朱元璋为宣扬自己顺应天时统一中国的功绩,借纪念恩人周颠和尚为名,在这儿建了一石亭,名为“御碑亭”,亭内立了一块碑石,碑上镌有周颠仙人传及朱元璋写的《颠仙诗》。亭侧有石刻诗联:“一亭烟雨万壑松,四壁云雾江湖棹。<span style="font-size:18px;">御碑亭为石构歇山顶方亭,结构独特,工艺精美,是庐山目前保存较为完好的明代纪念性建筑。</span></p> <p class="ql-block">纪念照一枚,留下这美好的瞬间。</p> <p class="ql-block">怀着对大天池的憧憬,我们不惧疲劳行走在林荫大道上,感受着山间的清风与鸟呜。</p> <p class="ql-block">七拐八弯辛苦攀登数百级台阶,终于见到希望了,定睛一看这个指示牌上的文字,我有些发懵。什么?大天池居然是天池寺的放生池?那能有多大呀?带着疑问,继续前行。</p> <p class="ql-block">抵达石砌的天池寺山门。题额“天池寺”为近代著名的政治家、学者康有为于1898年所书。笔力遒劲,气韵非凡。</p> <p class="ql-block">终于见到大天池,出乎意料的是,它不过是两个小小的池子。这里原是天池寺的两个天井,中间架一石桥分隔成两个小池子,但底下相通实际还是一个池子,长约10米,宽约3米,终年不涸,大旱不竭,相传是文殊菩萨双指插石而成,因此得名。</p> <p class="ql-block">池中壁上挂有一个牌子,上书:明太祖登基前,与马皇后一行到此,在天池拜佛许愿,掷银与池中间,愿神灵相助,后与马皇后拜堂成亲,打败陈友谅,登基称帝。这里既是心愿池、放生池,也是祝福池。有缘人能投中六个香炉,则灵气满满,一帆风顺,好运常在!见到这些文字,大家都跃跃欲试,纷纷掏出硬币往池中投去。</p> <p class="ql-block">仔细观察,天池内左边有六个小香炉,对应六种福运,右边有四个小香炉,对应四种福运。我暗自想,福满易亏,我还是投一个香炉吧,准备好硬币一枚,“嗖……”,一下子就准确地投到标有“平平安安”字样的小香炉中,哈哈,好运来啦,平安将会永远伴随我😀✌️</p> <p class="ql-block">天池寺遗址</p><p class="ql-block">天池寺,原名峰顶寺。初为晋慧远所建,至南宋嘉定年间重建,后毁于兵火。公元1373年(明洪武六年)明太祖朱元璋下诏重建,赐名“天池护国寺”,并赐铜钟,铁瓦、象皮鼓、乌金太子像等,供于寺中。后明成祖朱棣再敕“天池万寿寺”额,明宣宗朱瞻基又敕“天池妙吉禅寺”,并命江西都指挥司和布政司修天池寺。从此,天池寺一跃成为庐山首刹。到了明嘉靖年间又再修,王守仁、何迁分别为天池寺题写了“庐山最高处”、“天池大观”匾额。当时其规模宏伟,香火旺盛,后迭有兴废,现仅留下一片遗迹。</p> <p class="ql-block">大天池景区内的景致还是很诱人的。这不,南面山下的玉兰花开的正旺,吸引了我们的目光。</p> <p class="ql-block">文殊台</p><p class="ql-block">昔日天池寺,寺西有一半月形的拜月台,因供奉文殊菩萨而得名文殊台。现存之台为石木水泥混合结构,十室五楹,上有平台。登台眺望,山峦突起,群峰相连,极富野趣。</p> <p class="ql-block">时间不早,已尽中午,我们准备回返。康养之旅好就好在不会太累,我们要回酒店用午餐了,餐后还会休息一会儿,然后再以饱满的精力去走下午的行程。</p> <p class="ql-block">午休后,我们如约来到植物园。</p> <p class="ql-block">植物园创建于1934年,面积3平方干米,是中国最早的植物园之一,繁殖了万株被称为“活化石”的中国水杉,植物园不仅是科研基地,而且为风景胜地。</p> <p class="ql-block">进入植物园走不远,只见路旁一块大石头上书有“天绘”两个大字。这是中国当代著名园林设计专家李正所题,由李正的学生徐家铮书写。意指庐山植物园的园林特色浑然天成,宛如天绘。</p> <p class="ql-block">我们行走在充满负离子的植物园中格外享受,尽情地呼吸树木及各种花花草草的清香,随时停下脚步仔细观察每一种植物的特点,并认真阅读展牌中的内容,从中获得许多植物学的知识,这让我们每人都颇感身心愉悦。</p> <p class="ql-block">植物园很安静,视线中几乎没有看到其他游人。走走停停间,我们恣意放松地挥洒自己身上的快乐细胞,奔跑跳跃与拍照,好不惬意。</p> <p class="ql-block">伴着潺潺的溪流,我们结束了时间不长的植物园探访。</p> <p class="ql-block">走出植物园,坐上公交车直到终点含鄱口站下来,我们还需步行一段才能到达含鄱口。</p> <p class="ql-block">下了公交车,一路上坡行进,路旁一处幽谧的林地吸引了我们的目光。这时正值下午4点左右,阳光穿过密林斜射过来,把树木的影子拉的很长,非常有意境,看起来美极了。大家兴奋地跑进去拍照。</p> <p class="ql-block">到达含鄱口</p><p class="ql-block">路的尽头,已能望见远处的山峰层峦叠嶂,向左远望朦朦胧胧地可见一大片水域,那就是鄱阳湖。含鄱口,因含鄱岭和对面的汉阳峰之间形成一个巨大的壑口,大有一口汲尽鄱阳湖水之势,故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要想清楚地看到鄱阳湖,还需向左继续登上含鄱岭。岭南建有一石坊,四柱三门,坊中央镌有“含鄱口”字样,其左右分别刻有“湖光”、“山色”四个大字。沿台阶登上去,尽头是含鄱亭。以下两张图片为网上下载所得。</p> <p class="ql-block">站在岭脊上,北可望五老峰,东可瞰鄱阳湖,南可眺大汉阳峰,西就是我们刚刚到过的庐山植物园。逶迤的含鄱岭,处山峰、谷之枢,汇雾、霭、泉、湖之趣,盛享“遨游乐境”、“纵览万千”之美誉。</p> <p class="ql-block">于含鄱亭处,极目四眺,蓝天、绿水、远山、近岭,湖光山色,如诗如画,壮观无比。</p> <p class="ql-block">一天的游览,以含鄱口壮丽的景色为圆满的结束。我们拍下必须保留的纪念照满载而归。</p> <p class="ql-block">袅袅拜烟遮洞仙,含鄱口外眺平川;</p><p class="ql-block">游山玩水皆笑脸,修身养性入庐山。</p><p class="ql-block">以上是兄长之言,给本文做了很好的注释。</p><p class="ql-block">下一集: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