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路过牛街,这里就是宣南,曾经是金代南京中心地带,据说建有宣南文化博物馆,就势参观一下。</p> <p class="ql-block">宣南就是宣武门南的意思。宣武门早被拆平了,只剩下地名。宣武则是北京的一个城区。现在已经合并到西城区了。所谓宣南,现指建设成绿地公园的一大片园林和建筑,具体地址是在宣武门的西南方向长椿街左右。</p><p class="ql-block">三十年前,我在附近住,那个时候的宣南文化的概念似乎才有人提出。这里有个绿地,建起了宣传宣南文化的公园。上下班路过,或休息,就转转,后来搬走了,宣南文化研究的成熟了,来的也少了。今天是顺路,也是特地。春天花红柳绿的,不冷不热,应该好好看看。</p> <p class="ql-block">这一带建设的有模有样后,真没来过。这个长椿苑是个三岔口,应该是拐向老墙根胡同的岔道,有个北京十四中在路口。进去拐几个弯,到我就读的红旗业余大学。每个星期三个晚上的课,都是从这个岔道骑自行车进去的。整整四年啊!那个时候周围几乎是破旧平房。</p><p class="ql-block">现在几乎回归了。这里的一座装饰的石碑,是唐大悲阁故址。这得倒腾多少年多少文献,才能确定,这里真是唐代寺庙建立的地方吗?</p> <p class="ql-block">城市规划还是挺超前的,这一片烂平房变成眼前的亭台楼阁,湖水如镜,花团锦簇的公园,这才应该是现代城市的模样啊!</p> <p class="ql-block">春天开得最茂盛,最漂亮的花,要让我评,是非海棠莫属。海棠花白里透粉,不吝惜花朵如海,开花时连绿叶也带来了,色彩丰富。</p> <p class="ql-block">新又堂,是个穿堂,没有墙。北面是个镂花的带月亮门的维护空墙。很艺术很中国。</p> <p class="ql-block">新义堂背后,几个人坐台阶上聊天正热。</p> <p class="ql-block">公园不大,走出园区,向前,是道高高的红墙。有个保安看着大门却不开。开门的是东门。要拐过去。不禁想问,即不开门,为嘛还要人守门?钱太多了吗?</p> <p class="ql-block">这个门脸不大的门,派头还不小,挂着的牌子上是《宣南文化博物馆》,门楣上字小,虚仔细辨认。</p><p class="ql-block">我住在这里时,不知道有长椿寺。</p><p class="ql-block">现在似乎明白了规划的概貌,这一大片原来的平房区,经过拆迁整理,建了长椿苑,恢复了长椿寺做博物馆,精建了宣武艺园作为居民享受的花园。原来这里有一部分市政府的办公机构,随副中心成立就全部搬走了。给居民以更大的空间,让历史有了更多思考的自由。</p> <p class="ql-block">宣南文化博物馆坐落于明代古刹长椿寺内,介绍上写的是“于2005年11月30日正式对外开放,现为国家 AAA级旅游景区,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p><p class="ql-block">我就笑了。现在是2025.4.6,莫非提前开放了?</p><p class="ql-block">馆内设陈列“风声、雨声、读书声--北京宣南士乡历史文化展”,分为“此地为宣南"“士聚宣南”"斯文在兹"“先忧天下”“宣南新声”五部分。围绕宣南士乡的城市空间、士人群体的生活空间、学术活动、精神追求等梯次展开,多维度解读宣南文化、宣南士乡的精神特质,展现清代宣南士人群体以学术研究、文学艺术创作等活动为依托,心系家国、引领时代、勇于担当的人文精神。</p> <p class="ql-block">宣南士乡还真有的可研究的。这个事实是,全国来赶考的举子,或考中在京城做官,或落榜在北京做寓公做生意。更多人选择在各自家乡的会馆居留。这些机构、会馆,大多在宣南。自然形成文化的驼峰,就形成了“士乡”。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下一句是“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验证了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的追求和情怀。</p><p class="ql-block">不禁让今人肃然起敬。</p> <p class="ql-block">大殿前的院子最大,两侧两组铜雕,很有表现力。士子形成的士乡文化,应该在清代后,人物一个个拖着长辫,桀骜不驯的气势。</p><p class="ql-block">每组雕像我是照了两张照片。</p> <p class="ql-block">书摊卖书买书,似乎听到他们在讨价还价。</p> <p class="ql-block">正殿的LOGO,士乡文化展览开始啦!起的名字叫宣南往士,刚看还懵懂呢,头一次听说有往士这个词。这个“士”就是传统文化所说的文化人,即在北京工作生活停留的举子们,大都是外地赶考后滞留北京的人。北京的知识人,被称为士子吗?</p> <p class="ql-block">宣南会馆分布图</p> <p class="ql-block">这个是民国初年对中国有影响的人物,还有办报的大佬们。熟悉的名字有孙中山,鲁迅们。</p> <p class="ql-block">办报是士人喜欢的职业,需要的印刷机。</p> <p class="ql-block">报业的介绍</p> <p class="ql-block">印刷的版</p> <p class="ql-block">笺,现在没有了,过去的文人士子好多雅趣,这个算是吧,即是笺谱,样式一定很多,以我看过的古书来想象,估计是在笺谱上写字的。一定是贾宝玉给林黛玉写信使用它。</p> <p class="ql-block">文人家客厅摆设</p> <p class="ql-block">这个著述创造主要是三个士子:顾炎武,谈谦,朱尊彝。他们对清末的思想界有极大影响。</p> <p class="ql-block">光绪及被杀的戊戌六君子。可惜,为改变中国,为寻求进步而牺牲的先驱们,永垂不朽。高山仰止。</p> <p class="ql-block">另一个殿内的LOGO,是以否定之否定的口气强调说出理想目标,换成肯定词就是:士子们!要弘毅,任重道远!</p> <p class="ql-block">明万历四十年建造的长椿寺,是皇家敕造的,现在的遗址是一座宝塔基座。那个图片宝塔 肯定是有照相机的年代照的。究竟毁于何时不详。</p> <p class="ql-block">这个介绍的是寺庙古今,现在修复好的是最底下的图片。没有新意,也没有寺院特点,完全改变了用途。</p> <p class="ql-block">董其昌的字。</p> <p class="ql-block">宣南士乡群体,让它成为文学艺术中心似乎也是顺理成章的。</p> <p class="ql-block">引进最典型的艺术就是京剧。</p> <p class="ql-block">由明代编纂的《四库全书》,也是中国文化界的盛世高潮。</p> <p class="ql-block">一间小屋,四周全是反射玻璃,用的是新材料新技术。颠覆了以往参观博物馆的形式,也是接受在新世纪的洗礼。</p> <p class="ql-block">几进院落,种的稀疏的几棵树。这棵参天大树估计是民国时候的,它大半能见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宣南士子们的变化。</p> <p class="ql-block">南门一侧一个雕像引起注意,是个清代举子,在翻书,说在背书有点牵强 说他在找路线导航,反到更确切。哈哈😃,身边是雨伞和行李,估计是南方人,北京下雨少,多是暴雨,雨伞用处不大。他左前边的一组半圆形雕塑,注意看,呵呵,原来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24字。</p> <p class="ql-block">作为曾经在宣南住过好多年的居民来说,不一定了解它的历史。通过参观,居然能让我升腾出做宣南人的自豪感来。是的,在元大都未确定都城地点前,从黑龙江阿城搬过来的金代在此地建自己的《南京》,宣南一直是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虽很久远了,和现代人生活没有毛关系,可一想,还是有那么一丢丢骄傲。</p> <p class="ql-block">长椿寺院子开花的树。</p><p class="ql-block">草草看过,未翻资料充实,只是作为普通市民对住地历史的肤浅了解而已。</p> <p class="ql-block">之后我去了附近的宣武艺园。公园不叫,叫艺园,就去找它的艺术之根吧!</p> <p class="ql-block">曲曲弯弯的小径,怒放的春花争奇斗艳。清风拂面,有人唱歌弹奏乐曲的声音久久回荡。建筑都掩映在树丛中,艺术莫非也藏起来了?哈</p> <p class="ql-block">美丽的风景让人陶醉。不过,北京城,也可以说全国,在经济富裕发达后,都对城市的绿化美化下足了功夫,几乎到处可以花团锦簇。</p><p class="ql-block">让我们的祖国更加美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