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北京D4,昨天逛北京,今天钩槐花

Lily

<p class="ql-block">  颐和园门口合个影,傍晚我们就要返回家了。</p> <p class="ql-block">  昨天逛北京,今天钩槐花,赞叹新时代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交通与通讯。</p> <p class="ql-block">天坛公园门前留个影</p> <p class="ql-block">先有北大(京师大学堂)后有清华</p> <p class="ql-block">  曲于近日大风天气,北京、天津多数景区关闭。来到圆明园虽未入内,但触景生情联想到了我们蒲城的王鼎大人。</p><p class="ql-block"> 清道光二十二年四月三十日,亦即1842年6月8日,东阁大学士兼军机大臣王鼎身着朝服,怀揣遗疏,自缢于圆明园园邸。这一惊天血案,成了中华仁人志士与近代中国切肤之痛!王鼎画像书香门第乾隆三十三年二月初三(1768年2月27日),王鼎出生在陕西省蒲城县西街当铺巷(今达仁巷)一个书香之家。</p><p class="ql-block"> 鸦片战争失败后,道光为推卸战败之责,将林则徐革职,发配伊犁,王鼎不顾个人安危,奏请让林襄办河工,想给林则徐一个“立功赎罪”机会,以便求朝廷重新起用,不成想治河工程庆典之日,道光却急令林则徐“仍往伊犁”,王鼎日夜兼程进京,向道光力荐林之贤,并面叱穆彰阿为祸国的秦桧、严嵩,道光未听,次日又廷诤,道光仍不听,抽身欲走,鼎牵衣苦谏:“皇上不杀琦善,无以对天下;老臣知而不言,无以对先皇!”道光气恼,甩袍下殿。绝望中,王鼎于1842年6月8日夜晚,效仿春秋时卫国史鱼尸谏故事,自缢于圆明园邸所。王鼎以死相谏意在以血醒君,其遗折中疾呼“条约不可轻许,恶例不可轻开;穆不可任,林不可弃!”王鼎人虽去,留下的却是铮铮铁骨与对祖国的满腔热血,他尸谏殉国的壮烈之举,也成为了后代志士的楷模。</p> <p class="ql-block">  将相故里,相指王鼎大人。将指的是《西安事变》的杨虎城将军。两个把天捅破了的蒲城人。</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纪昀(1724年7月26日-1805年3月14日),字晓岚,别字春帆,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孤石老人,谥号文达,直隶献县(今河北省献县)人,清朝政治家、文学家。</p> <p class="ql-block">1754年,考中进士,入选翰林院庶吉士,历任协办大学士,以太子太保、管国子监事致仕。一生学宗汉儒,博览群书,工于诗歌及骈文,长于考证训诂,曾任《四库全书》总纂官。晚年内心世界日益封闭。1805年病逝,时年八十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北京西站候车室,我们团队友友们打牌的,跳健身舞的活力四射。</p> <p class="ql-block">  傍晚我们登上了北京西一西安的列车回家,北京,再见啦!</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13号晚上从北京出发一觉醒来到陕西,旅行社派大巴车接站,十点多我们平安到家,吃喝完毕约同学一起下地钩槐花</p> <p class="ql-block">品尝蒲城春天的味道:鸡蛋槐花韭棻菜盒、槐花麦饭</p>

王鼎

槐花

年月日

道光

蒲城

林则徐

圆明园

北京

尸谏

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