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底层人(二十八)

海上明月

<p class="ql-block">竹青坐在台阶上,痴痴地凝望着这座自己出生长大的小院,记得小时候这所院子还是挺大的,住的邻居也多。西房里是彭富爷爷老两口,他们有个外孙女叫秋芳。比竹青小一岁,小时候两人经常在一块玩耍。竹青家是住在中间正房里的,那时候竹青还小,妹妹娟子还没出生,正房东耳房里住的是中元叔家,他家有两个小子,一个闺女,闺女原名叫丽君,跟竹青同岁,不知什么原因,上学以后又改成了宇凤,小学一直跟竹青是同班。学习成绩很好。后来考上了忻州师范学校。高考结束后,还专门来看过竹青一回,后来就再没见过面。</p> <p class="ql-block">东房里住的是俊生伯一家,他家是三个儿子一个女儿。女儿最大,早早就出嫁了,三个儿子分别叫大丑二丑三毛。三毛跟竹青年龄相仿,俩人从小就在一块儿玩耍。一直到长大以后还是好朋友。后来三毛跟第一个老婆离婚了。又娶了河北保定的一个女人,开始是在保定那一带打工,现在大概是在保定定居了,跟竹青已经好多年不联系了。那时候院子里非常热闹,虽然各家的日子都过得不富裕,邻里之间相处的却非常好。谁家有点儿什么好吃的东西,就会挨门送,让每家的孩子都能尝一尝。</p> <p class="ql-block">院子里原先有四棵枣树,中间那棵最大,每到夏天的晚下,吃过饭后的人们,就会聚集到大枣树下,大人们唠嗑,小孩子们就在树下戏耍或听大人们闲侃,竹青父亲有个好朋友叫石良虎,当时是他们大队的电工,在家排行老三,为人幽默诙谐,很有人缘。大人小孩男人女人都称他三爷。三爷口才好,记性好,看的书也多,没事儿的时候,经常来竹青家,找竹青父亲和中元叔,彭富老汉闲坐,有时候会坐在大枣树下,给院子里的人讲《画皮》,《小谢》等聊斋故事,听得竹青他们这些小孩子们,夜里就不敢一个人到院子里了,害怕碰上《画皮》里的鬼。</p> <p class="ql-block">在竹青上三年级那年,他们家的老房子要翻盖了,院子里的邻居们便陆陆续续搬走了。那时候正是大集体的时代,大部分的人家都没钱。玉米面窝头能够吃饱就不错了,但竹青家住的那个老屋破的实在不敢住了。一下雨,屋内就成水帘洞了,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外面雨停了,屋里还滴哒,竹青父亲实在没办法了,只得东筹西借,还把西房连地皮一同卖给了邻居保伟家,好不容易才盖起这么几间木料平房。因为房子盖的比较深,且卖了一部分地皮,院子就显得小多了。而那几棵枣树,也因为遮挡阳光,影响屋内采光就全被刨了。</p> <p class="ql-block">家门开了,母亲从屋内走出来,手里端着一个塑料便盆。见竹青坐在台阶上发呆,关切地问道:“虎虎,这么早起来干啥呢?别坐凉地上,小心受了凉肚子疼!”</p> <p class="ql-block">竹青这才从儿时的回忆中醒来,他急忙站起来,走到母亲跟前,接过她手中端着的,里面有半盆尿液的便盆,倒进了厕所的马桶内。</p> <p class="ql-block">回到屋内,母亲正在里屋做饭,竹青的父亲也已经醒了,见竹青进来,用一种哀求的语气对他说道:“虎子,扶爸爸坐起来吧。”竹青走到父亲床前,正要下手扶他,母亲出来了,说道:“先给你爸把纸尿裤换了吧,肯定已经尿湿了。”</p> <p class="ql-block">竹青于是掀开他爸的被子,扶着他爸僵硬的,麻杆细的两条腿,他母亲轻轻地把竹青爸穿在外面的短裤脱下来,竹青摸了摸,湿湿的,于是扔在了地板上,母亲把陈三根穿着的纸尿裤解下来,竹青一看,上面全是屎,不禁皱了皱眉头,母亲把沾着屎的纸尿裤扔在一个塑料袋里,竹青急忙端过洗脸盆来,里面盛着半盆清水,竹青母亲顺手从床头上拿起一条挂在那儿的毛巾,在洗脸盆中浸湿,略拧了拧水,竹青把父亲的身体搬得成侧卧姿势,母亲先用卫生纸把陈三根残留在屁股上的屎擦干净,又用湿毛巾擦洗了半天,然后从放在床跟前的那个大包袱里面取出来一条新纸尿裤,和竹青两个人一起给陈三根穿上,又取出一条干净的短裤,套在纸尿裤外面。最后又给他穿了一条单长裤。做完这一切后,竹青才把他父亲扶着坐起来。竹青母亲则拣起地上的脏物出了家门,把那条脱下来的短裤,扔进水龙头跟前的大洗盆里。纸尿裤和卫生纸都扔到了巷子里的那个垃圾桶里面。</p> <p class="ql-block">竹青给他父亲身体周围用枕头和被子又围了一圈儿,防止他躺倒,想着母亲年轻时,含辛茹苦一把屎一把尿的把他和妹妹抚养大,老了以后,还得给瘫痪在床的父亲抓屎弄尿,这些本来是他这个当儿子的责任了,却还得让年过古稀的母亲来承担。竹青心里充满了深深的愧疚,觉得自己这个儿子真是没用。</p> <p class="ql-block">吃早饭的时候,竹青先把昨天煮的饺子喂了他父亲几个,又把带回来的纯牛奶取出一盒,泡在开水中热了热,然后把吸管插上,递给他父亲,陈三根虽然不会使用筷子,自己吃不了饭,但用吸管喝奶自己还能操作了。</p> <p class="ql-block">吃完饭,竹青问他爸想听歌还是想听个相声?陈三根说他想看电影《古刹钟声》,竹青于是从手机上搜出了这部老电影。把手机放在桌子上,后面用一个纸盒子支起来,让他爸趴在那儿看。竹青坐在他父亲身边,把围着他父亲身体的被子往紧掖了掖,说道:“爸,你看现在的社会多好,你小时候看过的电影,听过的歌,评书,相声,现在如果想再看再听的话,全能从网上搜出来,你想看啥看啥,想听啥听啥,你如果会唱歌会跳舞,有才艺的话,还可以到抖音快手上展示,那就是让普通老百姓展示才艺的平台,你小时候想听个收音机都没有吧?”</p> <p class="ql-block">“没有,大集体的时候,就是队里有个大喇叭。”</p> <p class="ql-block">“我记得盖咱这正房的时候,咱们住在东房里,你跟我妈说,咱们就住这黑东房,如果每天能吃上白面,听听收音机就知足了。现在的社会,白面大米顿顿吃,谁还听个收音机?电视机,电影,人们都不看了,想看啥,想听啥,手机上一搜啥都有,你看现在的社会好不好?”</p> <p class="ql-block">“社会发展的就是好,我和你爸当年在队里干活的时候,你明秀伯经常给社员们开会,要大家加油干,说是要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社会,社员们就问你明秀伯,共产主义社会是什么样子,你明秀伯说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就是共产主义社会,要是说这就是共产主义的话,现在不已经实现了吗?”母亲洗了碗后,从里屋出来,听见父子俩对话,插嘴道。</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竹青握着他爸的手说道:“爸,你看,你的有生之年也看到共产主义了,以后社会还会发展的更好,所以,你一定要多活上几年,看看这个社会的变化。”</p> <p class="ql-block">“嗯!”陈三根点着头,含糊不清的说道,“我要活到咱倩倩结婚成了家以后,我再走。”</p> <p class="ql-block">“看电影吧,”竹青把手机给他父亲往近移了移,“能看清吧?”</p> <p class="ql-block">“能。”</p> <p class="ql-block">陈三根围着被子,那只多少还能活动一点的手,扶着床栏,坐在那儿看手机上播放的电影。</p> <p class="ql-block">竹青则跟他母亲说起话来。</p> <p class="ql-block">过了一会儿,竹青的妹妹娟子来了,这是个长得十分标致的女人,虽然已经三十六七岁,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但身体一点没变形,依然如少女时期那样苗条挺拔,模样也俊,白暂的鹅蛋形脸,眼睛清亮亮的,如两汪清泉,陈三根快四十岁了,才有了这么个闺女,视如掌上明珠,竹青小时候也非常疼爱这个小妹妹,一放学就哄着抱着她玩儿。</p> <p class="ql-block">“哥,昨天回来几点了?”娟子一进门就问竹青。</p> <p class="ql-block">“快八点了吧。”</p> <p class="ql-block">“怎么起身那么迟?早点起身嘛,我等到六点多了你还没回来,后来我要接二宝了,就没在等你。”</p> <p class="ql-block">“我的情况你又不是不知道,白天回来大街上人多眼杂,那些债主们知道我回来,还不得追上门来。”</p> <p class="ql-block">“你这饥荒什么时候才能还完?总在外面躲也不是个办法呀!”娟子也为他哥的债务发愁。</p> <p class="ql-block">“不多了,咬咬牙再受上两年,就能还个差不多。〞</p> <p class="ql-block">“关键是咱爸的身体都这样了,你老在外面,万一有个啥的,恐怕你连最后一面都见不上了。”</p> <p class="ql-block">竹青嫌妹妹说话不吉利,喝住她:“别胡说,咱爸虽说不能下地了,但想吃想喝的,绝对还能活好几年,他说他至少也要活到倩倩结婚成家的那一天。”</p> <p class="ql-block">“我当然也盼望咱爸多活上几年,我就是担心他这身体,也是一天不如一天。”</p> <p class="ql-block">“只要想吃想喝就没问题,贵海家老婆不是在床上躺了五六年?咱爸起码还能坐起来,也许再活五年也没问题。”竹青从心里盼望父亲多活上几年。</p> <p class="ql-block">“怎么不看电视?”娟子见电视没开,父亲却趴在桌子前看手机,便问她哥。</p> <p class="ql-block">“你给妈买的这电视,谁也不会开,你开吧。”</p> <p class="ql-block">“我教了妈好几回,怎么还没学会?”</p> <p class="ql-block">“妈老了,跟不上时代了,现在这种高科技的东西太复杂,学也学不会。”母亲说道。</p> <p class="ql-block">“哥,你也不会开?”娟子问竹青。</p> <p class="ql-block">“不会,我又没摆弄过这种液晶电视,我在太原看的还是过去那种老式电视。”</p> <p class="ql-block">娟子走到她爸跟前,很温柔地说道:“爸,别看手机了,我给你开了电视,看电视吧。”</p> <p class="ql-block">“嗯,看电视。”陈三根含糊着说道。</p> <p class="ql-block">娟子打开了电视,正好调到一个叫《妈妈咪呀》的节目上,这是一个讲述亲子的节目。陈三根说道:“就看这个吧。”娟子和她妈也喜欢看这个节目,竹青看了一会儿,不想再看了,便出了家门来到了他结婚的那个房间里。</p> <p class="ql-block">竹青和梅子就是在这个房子里结的婚。结了婚不到一年,他本家的一位大伯要到北京给做水果生意的儿子照看摊子,让竹青住过去给他看看门子。竹青便和梅子搬到了他大伯家,一住就是好几年。倩倩上了大学的第二年,他大伯从北京回来了,梅子便到了太原跟竹青住在了一起。梅子在老家的时候,竹青有时候会利用晚上,偷偷溜回古口镇,看看父母,看看老婆和女儿,神不知鬼不觉的住上两三天,就又悄悄返回太原了。梅子住到太原后,竹青就再没回过老家。时间长了,在手机微信上问问父母的情况,跟父母视频视频。这一回竹青爸说想竹青,也许是儿子三年多没回家,确实是有点儿想了,但也可能是,老人知道自己的身体状况,担心自己来日不多了,怕见不上儿子,所以才说想他,让竹青回来父子见上一面。但竹青根本没往父亲身体那方面考虑,因为每次在电话里问起父亲的情况,母亲总是说你爸想吃想喝的,没啥大碍。所以竹青单纯的以为自己三年没回家,父亲就是想他了。</p> <p class="ql-block">站在地上,竹青看着屋内着熟悉的一切,床头挂着他和梅子结婚时的照片,他穿着西装,系着红色领带,梅子披着白色的拖地婚纱。两人的眼神里都含着一种浓浓的幸福。梅子那时多年轻多漂亮啊!他那时也是一个英俊帅气的小伙子。可是一转眼,两人都老了。梅子当年那头浓黑茂密的头发,现在已经夹杂了不少银丝了。而自己也是华发苍颜,皱纹满脸了。岁月催人老啊!</p> <p class="ql-block">竹青把目光从婚纱照移到那个小书架上,虽然好多年没住了,但书架上一点灰尘都没有,那为数不多的几本书,摆放的整整齐齐,书架旁边的那套组合柜上镶嵌的大穿衣镜,也是亮堂堂的。这一切都不像是一个久未住人的空房子。可能是母亲或妹妹知道自己要回来,专门打扫干净的。竹青坐在沙发上,回忆着跟梅子刚结婚时的那段幸福时光,那段日子,小两口的生活就像浸在蜜里一般,每日里卿卿我我,相依相伴,享受着二人世界的那种浪漫温馨。后来倩倩出生了,或许是双方都把对对方的一部分爱分给女儿一些的缘故,两人也就不像刚结婚时那般如胶如漆了,再后来因为家庭里的一些琐碎事,两口子也偶有争吵。生活也就变得比较平淡了。竹青和梅子俩人之间的激情少了,但女儿倩倩的出生,却给他们又带来了另外的一种幸福。那就是对女儿的那种舔犊之爱。三口之家的其乐融融,取代了二人世界的那种浪漫。</p> <p class="ql-block">坐了一会儿,竹青又回到母亲那屋。他父亲也不看电视了,歪着头,靠着背上垫着的被子枕头,闭着眼象是在打盹儿,竹青走过去,把他背后的枕头往高推了推,说道:“又瞌睡了?〞</p> <p class="ql-block">陈三根睁开眼,含含糊糊地说道:“不瞌睡。”</p> <p class="ql-block">“不瞌睡怎么睡着了?”</p> <p class="ql-block">“看了一会儿电视,眼困了。”</p> <p class="ql-block">“躺下睡一会儿吧。”</p> <p class="ql-block">“不用,就坐着吧!”陈三根虽然身体软软的,有气无力,却不肯躺下。</p> <p class="ql-block">“虎虎,咱们中午吃啥饭吧?”母亲问竹青。</p> <p class="ql-block">“书庭儿饭店还开着没?想起书庭儿的刀削面来特别香。”</p> <p class="ql-block">“去年就不开了,书庭儿也有了病了,在家里养病呢。咱爸也爱吃书庭儿的刀削面,以前我一来看他,中午总要到书庭饭店给他端碗刀削面。”娟子说道。</p> <p class="ql-block">“我记得小时候,咱爸和咱妈嚷了架以后,咱妈就到咱姥娘家去了,咱爸懒得做饭,就带上我去书庭儿饭店吃刀削面,那时候还是供销社的饭店,还没承包给个人,那个刀削面真香呀,不用进饭店,走到十字街就能闻到那股香味了。单干了以后,古口镇上又开了几家私人饭店,但哪一家的面也不如书庭儿做的刀削面香。到了太原,我也吃过太原的特色打卤面,炝锅面,刀削面,没有一家做的有书庭儿的好吃,书庭儿的刀削面已经成了童年记忆中的一种味道了。”</p> <p class="ql-block">“咱爸和咱妈还嚷过架?我怎么就没见过?”在娟子的印象中,父亲和母亲几乎就没拌过嘴吵过架。</p> <p class="ql-block">“有了你以后,咱爸和咱妈基本上就不嚷架了,我小时候经常嚷,记得有一回,咱妈在供销社买了一个细瓷碗,咱爸就嫌咱妈买这么好的东西,浪费钱,俩人就嚷了起来,咱妈一赌气,就把这个碗放到仁庭家大门前的那个台阶上,带着我就到姥娘家了。”</p> <p class="ql-block">娟子觉得有意思,就问他母亲:“妈,有这回事吗?”</p> <p class="ql-block">“有,就因为这么一个破碗,你爸跟我可嚷吵呢,不依不饶的。后来我就干脆把它扔到了大街上,随便谁拣了算了。”说起年轻时,因为一个碗跟陈三根嚷架的事,竹青母亲至现在都觉得委屈。</p> <p class="ql-block">娟子走到父亲身边,趴在他耳边悄悄的问他:“爸,你怎么因为一个碗,还要跟我妈嚷架呢?.”</p> <p class="ql-block">“那时候穷呀,一分钱掰开两半也不够花呀,我和你妈在队里劳动,从年头干到年尾,到腊月里才能领十块钱,一年的开销就是指望这十块钱呢。”陈三根闭着眼睛,似乎是在回忆往昔那段不堪回首的岁月。</p> <p class="ql-block">“一年就赚10块钱,那能够花吗?”娟子感到有点难以置信。</p> <p class="ql-block">“啥都不敢花呀。看了过去我们过的那种日子,你们现在就是生活在天堂里了。”母亲感慨地说道。</p> <p class="ql-block">“那你们都到地里劳动,我哥呢?谁照看他呀?”娟子问道。</p> <p class="ql-block">“那时候队里有幼儿园,我和你爸上了工以后,就把你哥送到了幼儿园。”</p> <p class="ql-block">“我哥那时上幼儿园一年得多少钱?”娟子以为那时候上幼儿园也要收费。</p> <p class="ql-block">“一分钱也不花,那是队里为照顾社员们专门办的。”</p> <p class="ql-block">“我还记得每天中午喝一顿稠米饭,那也是免费的?”竹青问他母亲。</p> <p class="ql-block">“免费的,你明秀伯那时雄心可大呢,还准备让咱们队的社员们家家都住上楼房家呢!”陈三根接话道。</p> <p class="ql-block">“那终究也没住上吧,要不你还用发愁盖这几间房?”竹青似乎是在嘲笑当年他们大队的那个老书记的志大才疏。</p> <p class="ql-block">“那是后来单干了,队里的财产也全给社员们分了。如果不单干的话,你明秀伯的那个雄心壮志说不定就能实现了。”竹青母亲天真的认为。</p> <p class="ql-block">“那个年代那么穷,能有点什么财产?”娟子不以为然的问道。</p> <p class="ql-block">竹青说道:“咱们大队那时资产还不少呢,我记得有醋厂,有电磨,有饲养处,养着不少马,骡子,牛,还有几头驴呢。有一回大队耕地,我跟着二路子去地里玩儿。中午回家时,我还帮队里牵回一头驴呢。还有一辆解放牌汽车,我记得好像是姜四叔开着呢。还有两辆手扶拖拉机,还有鸡场,中元叔是负责人,我小时候跟着爸去过几回,里面养着一院的鸡,咱们现在的小学就是当年的养鸡场,养鸡场往里面走,是养猪场,养着很多黑猪。还有鹿场,张金座是掌柜子,鹿场里养着两条狗,可凶呢。还有砖瓦厂,铁匠铺,木匠铺。”</p> <p class="ql-block">“听你这么说,那咱大队当年资产还不少呢,那后来都到哪儿去了?”娟子奇怪的问她哥。</p> <p class="ql-block">“不知道,单干了以后就都没有了,可能是卖的卖了,分的分了吧,当年的饲养处,鹿场,猪场现在都盖了宅基地了。”</p> <p class="ql-block">“如果不单干的话,咱们村现在是不是也像人家河南南街村一样,家家都住着小二楼,社员们看病免费,孩子们上学免费,家家户户都领工资,领福利,柴未油盐等生活用品,全由队里发放?“娟子问竹青。</p> <p class="ql-block">“那谁知道,那得有个好领头人呢。全国有几个南街村?”竹青说道。</p> <p class="ql-block">娟子看了看墙上的挂钟,说道:“妈,你们想吃啥,自己做吧。二宝快下学了,我去接他。”</p> <p class="ql-block">母亲说道:“把大宝二宝叫到这儿来吧。”</p> <p class="ql-block">“不用不用,淘气的不行,一来就炕不成炕,地不成地了。”</p> <p class="ql-block">  竹青有点儿难堪的说道:“回来的匆忙,忘记了给大宝二宝买个玩具了。”</p> <p class="ql-block">娟子不在意地说道:“可不用买,一屋子玩具了,又是坦克又是汽车,又是机枪又是手枪的,还有挖掘机,推土机,全是稀罕上两三天就不稀罕了,全给弄坏了。”</p> <p class="ql-block">“现在的娃们真个幸福呢!要啥大人就给买啥,你哥小时候看见你中元叔家的孩子玩着一个能在地上跑的飞机,回家来想让你爸给买一个,你爸不但不给买,还把你哥骂了一顿。”</p> <p class="ql-block">“不买就不买吧,干嘛要骂我哥?”娟子不解地问。</p> <p class="ql-block">“小孩子嘛,看见别人有他肯定眼馋,让你爸买,你爸又不给买,你哥就赌气不吃饭,要么坐地上不起来,不去幼儿园,你爸就生气了。哪能看现在的孩子,玩具一大堆,全玩腻了。”</p> <p class="ql-block">“社会在发展嘛,假如不单干,按大集体那种模式,发展到现在,人们生活水平肯定也提高了。”竹青评论道。</p> <p class="ql-block">“谁知道呢,反正现在人们是富裕了,究竟是单干的功劳还是社会发展的功劳,最起码单干了没几年,咱们家白面大米吃得就比较多了,后来,咱们洞家畏那块地种了两年辣椒,把辣椒卖了以后,你爸就买回个录音机来。”竹青妈说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