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人类文明的长河中,政治家伟大,如果兼为思想家,则是权力与聪慧的结合;而历史学家渊博,如果还是地理学家,则著书立说更为睿智。突想起余秋雨,本来是艺术家,却矢志研究史学,还用脚丈量历史,联络凤凰卫视,行程四万公里,透视古文明遗迹,写出《千年一叹》,令世人感慨震惊,他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由此奠定。岳阳也有这样一位人物,近期他提出岳阳要将从岳阳楼至圣安寺两公里内的“七个千年”古迹,即千年岳阳楼、千年鲁肃墓、千年文庙、千年乾明寺、千年慈氏塔、千年吕仙观、千年圣安寺串联起来,打造一条历史文化名城与风光旅游的黄金带,吸引游客观光赏景。此论断,无疑是岳阳人的荣光与理想,验证着千万年的洞庭湖孕育出的璀灿文明,也令人们想起王闿运之语:“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p> <p class="ql-block">这位岳阳历史的“千年一叹”者,就是原市政府副秘书长何林福先生。他曾担任过市委副秘书长等职,但他却是省内外大有名气的历史地理学专家,岳阳曾有“史学三何之说”,即何光岳、何培金、何林福,皆非学院派,都因研究岳阳而闻名。何林福在湖南师大读书时,就对乡土历史地理充满好奇与渴求,受侯仁之、史念海、谭其骧等著名学者影响,锁定历史地理研究,立志推进岳阳史学。他早年出版《洞庭湖》《君山纪胜》《江南三大名楼》《张谷英村》等专著,为岳阳史料提供范本,诸多专家为之借鉴转抄,有的书还一版再版。作为洞庭湖岳阳楼史料的“活字典”,他被称为岳阳历史地理研究的集大成者。</p> <p class="ql-block">他提出岳阳历史的“七个千年”并非偶然。这些千年福地早已烂熟于心,悠远的史迹不断化作他思考文旅的具像。鲁肃墓、乾明寺、文庙、慈氏塔都曾有专门论述,还多次现场墈察上述景点。慈氏塔大修时,他就邀龚延武、欧继凡等文物专家登顶观看,作过考察。而对岳阳楼的研究更是下足功夫,出版多部专著,早年写有散文《朗月清风岳阳楼》《岳阳读滕子京》,刊载于文艺报副刊。之后为《岳阳楼史话》再版殚精竭虑,不断在思考中补充新的内容,力求书中的观点经得起历史与学界考验。严谨、求证、翔实,是他做学问的基本准则。</p> <p class="ql-block">1994年,岳阳被列为国家第三批历史文化名城。何林福学术研究更加忙碌与紧迫。他寻访古迹、踏墈山水、出版新著,并一直为岳阳历史文化鼓与呼,提供文献和理论依据。他以官员与文化学者的身份,参与决策,联络各方,提出建议,推进落实。20多年来,在岳阳楼公园扩展、洞庭湖保护推进、南湖旅游新区建设等岳阳重大文旅项目上,都起到了“定海神针”的作用。他以特有的临湘口音,从容不迫,老成持重,言语不急不快,讲话沉稳朴实,却时常文思泉涌,出口成章,口拙体弱掩不住他的胸有成竹,满腹经纶。在市委市政府有关历史文化建设的重大决策方面,他作为老科技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岳阳旅游》主编、研究旅游学的专家,多次在讨论项目规划方案的众说纷纭中“一锤定音”。</p> <p class="ql-block">何林福很早就提出建立“岳阳学”。这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与构想,旨在牵头推进“洞庭湖岳阳楼史学流派”的形成。很多年间,凡中央省级主流媒体来岳阳采访,他深入浅出,侃侃而谈,竭力将自己的研究推向社会,从一个千年讲到两个千年,从三个千年讲到五个千年,逐渐形成了“七个千年”。此理论的形成,标志着<span style="font-size:18px;">他在岳阳学研究上的新成果。为此,他做了十多年的铺垫与功课。正如他自述,写文章快,发表却很慢,出书更谨慎,他坚守史学的春秋笔法,执着地从历史中印证地理变迁,从沧桑巨变中思考历史,敢于“理前人之未理”,努力“述前人所未述”。</span></p> <p class="ql-block">为宣传岳阳、传承文化,何林福发挥余热,不遗余力。被邀到市直机关和市委党校等单位讲授本土历史,每请必到,每讲必热,<span style="font-size:18px;">受到听众的一致好评。近年来,他风雨兼程,风尘仆仆,</span>参与君山“一江碧水展陈馆”、洞庭湖博物馆、岳阳楼博物馆布展工作,提出的许多建设性意见,被设计单位采纳。随着湖南旅发大会临近,他工作节奏不断加快,向市政府提“七个千年”建议,为大会专刊征文编稿,参与《天下岳阳》新书编审,忙得团团转。目前,他撰写的一部新书《岳阳楼画传》已完稿,正待出版。</p> <p class="ql-block">除了学术专著,何林福功德无量的一件事,就是编辑出版了《岳阳旅游》刊物。初始时惨淡经营,却制定出高规格的办刊方针,“把刊物办成岳阳旅游的彩色封面、岳阳旅游的百科全书、岳阳旅游的展示平台、岳阳旅游的首席导游”。经5年的努力,这本刊物越办越好,大受欢迎。机场和全市三星级宾馆房间都摆上这份刊物。现已成为岳阳文旅一张靓丽的名片。该刊固定为季刊,每年四期,铜版彩印,16个栏目,128个页码。每当新刊发行,索要者众。2025年《岳阳旅游》第一期,他写的《大唐名刹——圣安寺》,从标题到内容,概括了圣安寺的历史与现今,思接千载,万物更新,令庙堂主持怀梵大和尚喜出望外,感慨此文承前启后,是古今写圣安寺最精彩最全面的一篇。</p> <p class="ql-block">“七个千年”中,何林福近年十分关注吕仙观的现状与扩建,这既源于前些年在幕阜山道观与刘道长的一次彻夜长谈,也是对洞庭湖岳阳楼景区当前与今后新格局的考虑。他提出吕仙观内建八仙文化园的构想,把吕仙文化的价值意义提到一个新的高度。去年至今,他先后五次来到吕仙观,仔细观看主殿与门楼的两次修缮,并与刘圆诚道长商谈道观的规划。他认为,吕洞宾并不亚于范仲淹与滕子京,吕仙观也更比圣安寺历史悠久。为何圣安寺大年初一竟有8万信众朝拜,而吕仙观却至今默默无闻,香火不旺,没有承担起岳阳旅游的作用。一件事值得反思,有部门阻批吕仙观的规划,认为其扩建不能超过岳阳楼,刘道长一气之下,无奈携筹来的数亿资金在幕阜山上另建了一座规模宏伟的新道观。一段时期,吕仙观除几次法会,时常大门紧闭。市道教协会崭新牌子与千年古寺的冷寂衰落,形成鲜明对照。众多游客香客满怀希望而来,摇头叹惜而去。</p> <p class="ql-block">他曾大声疾呼,岳阳不止只有一个岳阳楼,历史文化名城需要“七个千年”共同发力。红花还须绿叶扶,万紫千红才是春。吕仙观现在是沿洞庭湖景区中开发最晚且最具开发价值的景观。一则吕洞宾的神奇传说世界闻名,吕仙的文物遗址遍布全国,在岳阳的故事最多、景点亦有名;<span style="font-size:18px;">二则建于白鹤山上的吕仙观本身就是一个绝佳的旅游景观,吕祖殿上看湖看塔看楼,美不胜收;另外,君</span>山岛上的朗吟亭、岳阳楼公园内的三醉亭、吕仙祠,洞庭南路的吕仙亭遗址,都值得综合性保护与开发。吕仙观这一千年古寺,有如此好的资源,不去开发,应该说,实在遗憾,愧对祖宗。</p> <p class="ql-block">湖南省这次旅发大会有一句广告词,“湖南火辣辣,岳阳水灵灵”,是说湖南的精气神、岳阳的景色美,天下无双,弥足珍贵。2006年,在一次全省规划会上,何林福提出湖南发展离不开水,发展大湖经济,要把岳阳的东洞庭,常德的南洞庭、益阳的西洞庭放到环湖经济圈来整体考虑。20年后,浩翰洞庭湖、滾滾长江水,令何林福这位文化学者集平生所学,呕心沥血,开创性地提出了岳阳的“七个千年”,这是他在史学研究中的一个最新成果,也是他对岳阳历史文化进行的一次新的概括。</p> <p class="ql-block">岳阳当下正借旅发大会东风,着力打造让世界瞩目的文旅“Z时代”、玩乐“青春版”,同时挖掘历史资源,增加旅游项目,开辟发展平台,以求古今衔续,文旅融合,名利兼收。必如此,岳阳才当得起“大江大湖”,称的上“文化名城”,真正成为旅游者的目的地。感谢老祖宗,留下了“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今又有“天下第一村”、“观鸟第一都”等诸多美誉。盛名之下,复欲何求?如今看来,要想理解“天下岳阳”,必先理解何林福的“千年一叹”。可以说,这一叹,奠定了岳阳的千年文脉,成就了岳阳的未来繁华。</p> <p class="ql-block">“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余秋雨的《千年一叹》,以一种独特的人文视角,引发世人对世界文明兴衰的感喟;而何林福的“千年一叹”,则更着重于中华文明在本土延续的咏叹。他立足洞庭观世界的“七个千年”论,为“天下岳阳”注入了新的文化内涵,眼见的洞庭北路与洞庭南路文旅贯通,自岳阳楼至圣安寺黄金风光带即将形成,岳阳人不禁感受到学者的高明、观念的力量、决策的辉煌。梦想成为现实,“七个千年”,将在岳阳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开发、全域旅游的繁荣发展方面起到最佳的提神醒脑、画龙点睛的作用。<span style="font-size:18px;">“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感谢何林福先生,一语而惊天下,为岳阳这座2500年的名城,提出了新定位,注入了新动源,增添了新光采。</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