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为引领青少年厚植家国情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4月12日—13日,在共青团吐鲁番市委员会的组织下,吐鲁番市第六小学30名少先队员奔赴了石河子市、乌鲁木齐市,开展“石榴籽·祖国行”主题研学活动,在历史与科技的交织中汲取奋进力量。 </p> 红色基因浸润童心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4月12日清晨,队员们跨越432公里抵达石河子市,首站踏入“军垦第一连”。梨形大门后,打夯声、挖井场景复原带他们穿越回垦荒年代。在连展室,泛黄照片里军垦战士垦荒学习的身影,让孩子们触摸到“拉犁开荒、屯垦戍边”的艰辛。四年级学生杨雨悦摸着粗糙的坎土曼感叹:“原来课本里的军垦故事,都是叔叔阿姨用手挖出来的!</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内,锈迹斑斑的农具、缝满补丁的军大衣、泛黄的文献资料,无声诉说着“戈壁变绿洲”的奇迹。当看到现代化农机与老照片中人力耕作的对比,队员们真切感受到“热爱祖国、艰苦创业”的兵团精神内涵。讲解员讲述“三五九旅”官兵用青春灌溉荒原的事迹时,不少孩子红了眼眶,纷纷在研学手册写下“向先辈致敬”。</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周恩来总理纪念碑(纪念馆),“人民总理爱人民”的深情氛围感染着每一个人。馆内陈列的补丁衣物、珍贵手稿,重现了1965年周总理视察石河子时与支边青年的对话场景。“出身不由己,道路可选择”的箴言让队员们深受触动,在纪念碑前齐声诵读总理题词,稚嫩的声音中满是坚定。</p> 科技与历史交织的成长课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4月13日,研学团转战乌鲁木齐。新疆科技馆内,防震减灾展区的VR体验让队员们掌握应急避险技能,智能机器人表演点燃科技热情,“火焰掌”“空气炮”等科学实验更是让孩子们惊呼连连。五年级学生帕孜丽亚·帕拉哈提边记录实验现象边说:“原来科学这么有趣,我想当发明家!”</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乌鲁木齐博物馆的“行走的思政课”同样精彩。丝绸之路馆内,驼铃声仿佛穿越千年,重现东西方文化交流盛景;通史馆里,从石器时代到元明时期的文物串起城市变迁,四号馆的互动体验让历史触手可及。小小讲解员讲述民族团结故事时,队员们深切感受到“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相拥”的深意。</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最后一站,八路军新疆办事处旧址成为“活教材”。珍贵遗物、历史影像再现了陈潭秋、毛泽民等先烈抗日救亡、狱中斗争的壮举。面对泛黄的入党申请书和简陋的办公用具,队员们庄严敬礼:“我们会记住你们的牺牲!</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注重发挥红色资源的育人作用,将红色文化教育融入日常学习之中,学校精心组织“踏寻红色足迹,传承精神血脉”研学活动分享会。</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学生代表们逐一登台,轮流分享着各自研学旅程中的精彩瞬间与深刻感悟。他们运用鲜活生动的语言,细腻描绘了研学途中的所见所闻,以及那些触动心灵的所思所想。</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六小学子走出教室,在实践中领悟研学魅力的奇妙旅程,真切地去感受新疆深厚的文化魅力,深度去感悟峥嵘岁月里的家国情怀,敏锐去发现国之重器彰显出的科创领先。今天,让我们共同聆听孩子们的研学感悟,同学们将所看所想所得所悟分享给班级同学,见证红色基因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化作奋进新时代的磅礴力量! </p> <p class="ql-block">编辑:德育办</p><p class="ql-block">审核:张园</p><p class="ql-block">终审:胡媛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