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山西

半亩园

<p class="ql-block"> 在郑州火车站提着行李与大家挥手告别的那一瞬,心头涌起的是对七天短暂旅行相处的不舍。旅程不长,但是一路上留下了我们的欢声笑语。趁着坐车回京的闲暇时间,静静地回味这难忘的山西打卡之旅,记录下我们一路的所见所闻所思。</p> <p class="ql-block">  第一次参加老年旅行团,我也顺理成章成了本次团里50名游客中最年轻的老年人。起初还为自己的年轻暗自得意,以为适当的时候可以照顾到身边需要照顾的大哥大姐们。谁知,一路下来,哪一个人都比我精力充沛,玩性更足。哪有老年团的暮气?分明就是活力四射的老小孩。吃零食,讲笑话,拍抖音……小王老师时不时唱几句《苹果香》,或者模仿宋丹丹表演一段给大家逗乐,和大王老师斗嘴那是他的家常便饭。彭老师明年就是古稀之年了,可是,无论是内还是外,看不出年龄留下的任何痕迹,因为时间对乐观的人是垂爱的,温柔的。秋红姐姐身体恢复得很好,一路上,她还不时地照顾我,让我很是惭愧。在邱姐姐、花姐姐的眼里,我就是个时时要喊着的小妹妹……呵,一路被大家亲昵地唤着“宝哥哥”摄影师更是热心地不厌其烦地为大家拍出靓丽的照片,两位“家长”的时刻提醒就像是我们这趟“旅游列车”的播音员……每次用餐,我们还能吃到大家从家里带来的鱼肉或者咸菜,真是离家千里,家乡的味道还是一路伴随。旅途虽然辛苦着,但是,我们幸福着,感动着……</p> <p class="ql-block">  时间好像偏爱山西这片土地,于是,在这里留下了许多他走过的痕迹。山西深厚的历史积淀与文化遗产,吸引数不尽的外国游客,更是中国游客旅游的必选。因为认知有限,笔触笨拙,无法详述眼里的所见,只能浮光掠影般简单记录,只是为了保存记忆,供自己翻阅。</p> <p class="ql-block">  从南昌乘坐卧铺至郑州火车站,改乘大巴后游览的第一站是山西临汾的云丘山。这里的看点是塔尔坡古村落和第四纪冰川留下的遗迹——冰洞。</p><p class="ql-block"> 走进塔尔坡古村落,沧桑和朴素感迎面而来。这里被誉为“千年民居建筑的活化石”。村落依山而建,保存了60余间窑洞和50余间木构房屋,建筑风格融合穴居土窑洞、碹拱石窑洞及石木结构瓦房,展现了晋南地区独特的民居特色。‌据传村落原名“榻耳坡”,因道教始祖老子(李耳)曾在此下榻而得名,后因村民敬畏附近神塔更名为“塔尔坡”。院落错落分布,保留清代土地庙、戏台及千年古道。村内遍布隋槐、唐槐、元代皂角树及千年栾树,形成“世外桃源”般的生态环境。</p><p class="ql-block"> 来到冰洞外,每人分发一件大花棉袄。室内温度零下10左右度,洞内呈现的是冰状的喀斯特地貌,里面有冰状的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各异。洞内人工灯光照射在冰柱上,色泽艳丽,五彩缤纷,我们仿佛来到了童话中的冰雪世界……边看景,我们边议论:有人说是人工制成,也有人说是自然形成,来到洞口,景点简介告诉游客这是第四纪冰川的遗迹,距今三百多万年,是目前世界三个冰洞群之一。</p> <p class="ql-block">   我们此行入住的第一站是壶口观景酒店。一听名字我们心中期待满满。进得酒店,条件还是不错,只是“观景”二字令大家有些失望,毕竟所看到的黄河也不过如我们家乡的普通水沟一般。第二天一大早顺着游览车来到壶口瀑布的观景处:映入眼帘的只是一片石头河床,心中的失望再次升腾,待到逐渐来到跟前,汤汤奔流的河水如视频中所见到的一般气势浩大。</p><p class="ql-block">“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脑海里不由得蹦出李白《将进酒》里的诗句。当黄河水从20多米高的陡崖倾泻而下,其势如天河决口,裹挟着泥沙与水雾奔涌向东海,形成“千里黄河一壶收”的震撼画面。‌我们被激荡的画面所感染,兴奋不已,不停地拍照留念。虽然水雾淋湿了衣裳,也毫不在意。我们来到黄河大合唱的旅游牌前留影,不由自主地唱起了“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最兴奋的莫过于小王老师,他和秋红姐姐穿上了陕北农民的服装,只见他叼着烟斗,扭起了大秧歌……</p> <p class="ql-block">  第二站我们入住在平遥古城里,属于晋中地区。平遥古城是中国境内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古代县城,城区面积2.25平方公里,现保存古城墙6162.68米,街巷199条,大多是明清传统民居。晚饭过后,我们三三两两悠闲地逛着古街,感受其中浓厚的晋中商贸文化的气息。见到最多的是酒铺、醋铺,店家都穿着古装销售,走得久了,我们仿佛也成了景中的一部分……入住的平遥大戏堂颇具特色,里面设施古色古香,大炕让我们这些来自南方的游客兴趣盎然,好玩的是,和我同房的花姐姐还说晚上睡觉要搬去炕上的炕桌,哈哈!我们因为困了,不到十点就睡下了,外面的几位姐姐可闲不下来,她们穿上大堂里免费可穿的古装,走上大街摆拍去了。她们的“疯”劲感染了几位男士,小王老师紧随左右,与她们一起扮演。一向严肃的大王老师居然也兴奋起来了,模仿电视镜头里的吆喝声,乐于其中……</p> <p class="ql-block">  “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每每读到这些诗句,我们不禁会想起晋北的雁门关。天下九塞,雁门为首。雁门关是我国古代极其重要的雄关要塞,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以险著称,被誉为“中华第一关”,是古代兵家必争之地。“得雁门得中原,失雁门而失天下”,可见雁门关的重要地位。满门忠烈杨家将,千古流芳世代传,雁门关正是当年杨家将戍守边关的地方。来到雁门关,杨家将的塑像分列两边,一边是以杨继业为首的男将,另一列是以佘老太君为首的女将。杨家满门忠烈,荡气回肠!豪情万丈!无论是评书还是历史,都值得后人称颂。</p><p class="ql-block"> 爬上雁门关,大风凛冽,城墙上的旗帜吹得哗哗作响。小个子的我们只有躲到背风的地方才免以被吹得东倒西歪。我们一个个举起鼓锤,擂起战鼓,虽然鼓声走样,那也算是留下我们到此一游的影像。</p> <p class="ql-block">  从雁门关下来,我们来到了大同市距16公里处的云冈石窟。此时,天地一片浑黄,这是我第一次看到沙尘暴肆虐,沙子扑面而来,不戴眼镜,眼睛难以睁开。没有经验的我们此时还啃着苹果,幸好没有吃到沙子。尽管天气恶劣,我们还是紧跟导游的后面,生怕错过导游精彩的讲解。</p><p class="ql-block"> 云冈石窟是约在公元460年的北魏文成帝时期开凿的大型石窟,迄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现存主要洞窟45个,佛教造像5.1万多尊。它以建筑规模之大,塑像形体之高,保存之完整而闻名天下。它与甘肃敦煌的莫高窟,洛阳的龙门石窟,并称为中国三大石窟。世称“石窟三圣”。XX年12月1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芬兰赫尔辛基会议上,将云冈石窟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p><p class="ql-block"> 我静静地听着讲解,被这宏大的工程震撼了。穷尽自己的想象,也无法理解古人的智慧与心血。</p> <p class="ql-block">  此行游览的重头戏要数晋商大院。王家大院位于山西灵石县,由静升王氏家族明清两朝修建,始于明万历年间,清乾隆年间建成。乔家大院,位于山西省晋中市祁县境内。乔家大院是以明清晋商翘楚、闻名海内外的商业资本家乔致庸等乔氏家族的宅院而得名。“德积一门九进士,恩荣三世六翰林”这是对皇城相府最浓缩的概括,也是康熙、乾隆两代皇帝对陈廷敬家族的褒奖,高度概括了陈氏家族在科举仕途上的辉煌成就。无论是晋商府第,还是陈家相府,走进这些宏伟建筑,就像穿越了时空隧道。石雕、木雕精美绝伦,历史的艺术气息扑面而来。在石板庭院中漫步,岁月低语,仿佛就在耳边回响,每一砖每一瓦都诉说着往昔的辉煌。</p> <p class="ql-block">  受极端天气影响,此行五台山之游改为参观山西博物馆。虽然留有遗憾,但也让我们有了意外的收获。先观景点,再看博物馆,实地与展览相互印证,这也算是学而习之,温故知新。</p><p class="ql-block"> 快乐的时光总是过得很快。行文至此,大家都已经回到家中,但是途中的快乐会因为这篇记录留存很久。去一个地方,写一段文字,这是我旅游的习惯。</p><p class="ql-block"> 补充说明:毕竟是老年团,虽然心态活力不减,但是岁月还是会留下痕迹,期间因为年岁不饶人,闹有很多笑话,在此不予记录,作为保留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