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墨明清望族(七)郭氏(1)

自然国地

这一篇,自然国地就给你介绍即墨郭氏家族。据《即墨县乡土志》按《乡土志例目》编纂统一规定的 15 门类,设历史、人类、户口、大姓氏等。其中“大姓氏”篇,对即墨名门望族周、黄、蓝、杨、郭及江等六大姓氏原籍及迁徙来墨之时间做了专门记述。原文大意是,墨邑无大姓。皋虞王氏为琅琊王氏所从出,自抚平侯王崇之后早经移徙他乡。 郭氏家族,于明永乐初年由青州枣园迁来即墨。当年,李自成率领农民军起义,清兵入关,郭家也不太平。郭氏族人“郭尔标率众造反,并因私仇杀了郭琇的祖父郭文耀”,生父郭景昌携郭琇避难于文登县之宋村集,等到叛乱平息后,郭琇随着父亲回到故里。一连串的颠簸和丧亲之痛,给年少的郭琇留下深刻印象。后因伯父郭尔印缺子,故过继嗣承。 同治版《即墨县志》主要记载了郭氏家族中的四位人士,分别是八世祖郭琇及其三位儿子郭廷翼、郭廷翥、郭廷翕。郭家的代表人物郭琇,也是郭氏家族最耀眼者。他十七岁补选秀才,三十一岁通过科试,三十二岁高中山东省乡试第七名。康熙九年春,郭琇三十三岁,通过礼部会试和康熙皇帝殿试,终于成为三甲进士。 然而,郭琇进京谒选成功后将入仕,就在准备赴任官职时,家中传来噩耗:嗣父郭尔印病逝。孝顺的郭琇急匆匆赶回乡守孝三年。三年后, 郭琇才赴京得选江苏吴江知县,是年,郭琇四十一岁。当时,为官者皆把三吴视为畏途,干不好几个月就要挂冠而去。而郭琇却道:“只有为地择官,岂能为官择地”。<div> 赴任后,他“兴学校,禁私派,革火耗,清漕弊”,凡有关国计民生之事他都敢管敢问,征收田赋时实行“版串法”,以杜绝吏役舞弊自肥之风。他上任的第二年八月,适逢淫雨连绵,八十昼夜不停,形成灾难。郭琇每日乘轻舟四处查勘,慰劝灾民,设法赈济,并连文绘图上告,哀恳停征田赋。他为官廉洁勤政,精明强干,尤以善断疑案著称,在任八年,深得百姓拥戴。</div> 在康熙二十二年和二十三年两年间,曾发生过一件案子:吴江县丞赵炯,亏空了他经收的漕米二千三百石,郭琇全然不知。后来赵炯罪行败露畏罪潜逃,郭琇得知后赶紧命家人于康熙二十七年代买足数还仓,并即刻通令严捕赵炯。然而,纳兰明珠、高士奇的亲戚江臬高承爵,却放纵赵炯不管,成为他们后来整郭琇的借口。后“涉案人员均供赵炯侵粮,郭为之代赔”,即著名的“江南查参兵粮案”。 八年吴江县令,占据了郭琇仕途的一多半。直到“康熙二十五年(1686),经江南巡抚汤斌举荐,康熙皇帝特准,郭琇入京行取考选监察御史。次年,五十岁的郭琇补授江南道试监察御史”,此后,郭琇正式登上清朝的政治舞台,从此走出一条跌宕起伏的人生之路。郭琇声名显赫的三大疏在他一生的官场生涯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得亦有失,可谓三大疏定平生。<br> 当上江南道监察御史后,于清康熙年间写下震惊天下的“三大疏”:《参河臣疏》《纠大臣疏》《参近臣疏》,弹劾朝中权贵,一时声震朝野,连升五级,最后官至清湖广总督从一品大员,成为康熙王朝著名的“骨鲠大臣”。虽曾两次被贬,却青史留名。“直道难行,不其然哉?”《清史稿》留下了这样的感叹。下面,就略说其两次被贬的故事: 据《清史列传》载,康熙二十八年(1689)十月,山东道御史张显法弹劾山东巡抚钱珏贪黩罪,钱珏反咬一口称,郭琇曾举荐即墨知县高上达,被钱珏拒绝。所以,郭琇为泄私愤而指使张显法弹劾他。郭琇抗辩说:明珠、高士奇我都敢参,如果要想参你就直接上疏了,何必还要假借御史之手?然而,“琇致书嘱荐事实,应革职,拟杖折赎”,幸而康熙帝知道郭琇为人,“念琇平时鲠直敢言,从宽免革职治罪,降五级调用”。<br> 第二次,康熙二十九年(1690)八月,“江宁巡抚洪之杰以吴江县亏漕项,事涉琇,牒山东追琇赴质”。当时的山东巡抚是佛伦,他与明珠是同党,而且郭琇被降职后,还有翻身可能,于是他一再弹劾:“劾琇休致,违例逗留,希图复用,请革职逮治;又劾琇伯父郭尔印系明季御史黄宗昌家奴。琇父郭景昌原名尔标,曾入贼党,伏法。琇私改父名,滥请封典,应予追夺。”亏得康熙帝知郭琇树敌太多,才免得其命丧江南! 晚年,郭琇被赦免回籍后,在家一住就是十年。已到花甲之年,仍是膝下无子,便过继其弟郭瑚之子廷翼为嗣,廷翼五岁时,屈氏病故。庶王氏、田氏,郭琇62岁时生下次子廷翥,73岁时得三子廷翕,另有一养子廷鸾。郭琇生于崇祯十一年六月十八日巳时(九点到十一点),终于康熙五十四年三月初七日寅时,享寿七十八岁。郭琇著《华野疏稿》,被收录到《四库全书》中。 《郭氏族谱》记载:“吾家原籍青州府枣园人,明永乐二年有祖讳登高,携家迁墨,卜居西关支南隅。厥后,子姓繁衍聚族于斯邑,人遂呼其地为郭家巷。“写这段序的是郭氏八世祖孙郭琇。这个名字在郭家大名鼎鼎,在即墨同样如雷贯耳。其八世祖郭琇所创《郭氏族谱》,辈分命名中所列“宗中作正士,文成方显德“中的‘正文德’即是郭琇对后人的期望。 郭家以孝友忠信传家,扶危济贫,泽被乡里。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知县孙铸文在邑北关东拨置田52亩建普济堂,收养流离失所贫民,郭廷翼捐田325亩,租息以资诸费。现在,即墨郭氏家族,主要分布在:即墨开发区辛戈庄村,即墨刁家疃、窑头、磨市等‘河南’,即墨司家疃,城阳区栾家沟岔村,即墨龙泉镇何家庄村,城阳区白埠庄村一带。 即墨民间有一个家喻户晓的传说:郭琇出生时,天正下着雨,即墨的县官和即墨营守备外巡汛情恰在其门口避雨,郭琇奶奶问话时,县官说:“你们家生这孩子,门口站着两个四品、七品官员,将来一定有出息,怎么也得个五品、六品官“。郭琇奶奶想数字高的是大官,就说:“不用五六品,要个一品、二品就行了“。后来,还真被奶奶说中了,郭琇成为了一品大员。不过,是从一品。本章部分文字和图片采自网络,如有侵权请通知我来删除,谢谢! 2025.04.13.整理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