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二一厂旧址纪念碑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文字/核武、列车</p><p class="ql-block">图片、音乐/网络(致谢)</p><p class="ql-block">制作/列车</p> 原二二一厂旧址电影院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有36年建厂史的221厂,对共和国作出卓越贡献。其功绩正如矗立在原221厂办公楼前的“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纪念碑”上所镌刻的一句话:“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中央专委的统帅和指挥下……攻克了原子弹、氢弹的尖端科学技术难关,成功地进行了十六次核试验,实现了武器化过程,生产出多种型号战略武器装备部队,壮了国威、壮了军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胡耀邦同志在二二一厂上世纪80年代视察二二一厂。中央对战略武器发展重新进行规划,221厂所在地区不属于未来发展地区。邓小平看了221厂的报告说:“可惜是可惜,15年打不起仗来,就是要压缩。”1987年6月,国务院和军委联合下文,批准221厂撤点销号。</p> <p class="ql-block">二二一厂旧址现己成红色旅游基地</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西海镇成了世界上第一个核武器研制生产基地红色旅游景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与221厂几个已成废墟的分厂不同,六分厂现已对公众开放。这是一个处在低山环抱中的炮轰试验厂,半地下掩体正面一块数平方米大小、约100毫米厚坚硬钢板上累累弹痕,令人触目惊心。李成虎曾在《国家地理杂志》中撰文写道:</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63年11月20日,221厂第一个原子弹试验产品在二分厂总装车间完工后,被拆成几个安全部件,分装在几辆汽车上运往六分厂进行试验。原子弹最主要的部件装在一辆专用车里,遵照吴际霖的指示,部件的下面放了两个紫红色的沙发来减震。车子到达试验场后,工人们要把原子弹重新组装起来。最后插雷管的时候,李觉发现那个负责插雷管的总装工人战战兢兢地非常害怕,他就搬来一个凳子坐在炮轰塔下面说:“你好好插,插上了咱们俩一起离开。”这次试验,揭开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序幕。”</p> 原二二一厂旧址爆轰试验厂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距离炮轰试验厂以西不远的一处高爽之地,竖有核退役工程纪念碑,碑下是一座7米深的核废料填埋坑,坑内填埋有放射性污染工号铲下的墙皮、各爆轰试验场表层的土壤、低放射性污染的器皿、工具、手套、工件服等6100多立方米。</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21厂在撤离前,按世界最严格的核污染处理标准对厂区土壤中铀残留量和贫铀等核废料进行集中焚烧填埋,使之达到国际公认的“三级退役标准”,不加任何限制地永久性开放。青海省环保局每年定期派人到填埋坑周边的井下取水样检测,厂区周边土壤、牧草和牛羊肉的取样分析都没有超出国家标准。</p> 原二二一厂遗址西海镇新貌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21厂区完整地移交给青海地方政府后,原来迁出的1700余户牧民赶着牛羊又回到这块肥美的草原。原221厂的数万职工分别落户西宁、淄博、廊坊、合肥等地,有的去了四川绵阳继续共和国的核能事业。</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金银滩草原的那些岁月,却成了他们永远也抹不去的记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span class="ql-cursor"></span>(末完待续)</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