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的上海公寓情愫

暖水瓶

<p class="ql-block">美篇号55386797</p> <p class="ql-block">  张爱玲在上海住过两个公寓,静安寺附近的常德公寓和黄河路的长江公寓。</p> <p class="ql-block">(网络图片)</p> <p class="ql-block">  在春暖花开时节,我带着春天的问候,去致敬张爱玲。</p><p class="ql-block"> 常德公寓就在南京西路和常德路交叉口,八层肉粉色小楼,是1933年由意大利籍律师拉乌尔・斐斯出资建造,现在属于文保被保护下来,在大上海现代的商业中心,它显得小巧洋气。</p> <p class="ql-block">  女作家陈丹燕在《上海的风花雪月》一书中有一篇张爱玲的常德公寓描述:“张爱玲的家,是在一个热闹非凡的十字路口,那栋老公寓,被刷成了女人定妆粉的那种肉色,竖立在上海闹市中的不蓝的晴天下面。”由于张爱玲名声在外,至今仍有不少人到常德公寓寻找张爱玲的家,为了不受外界干扰,现在住户凭密码锁的密码进入。</p> <p class="ql-block">  公寓楼下开了一家以张爱玲为主题的咖啡书吧,这里只卖张爱玲的书。</p> <p class="ql-block">  咖啡书吧很有情调,木桌皮椅,老式留声机,满满老上海的风情。墙上挂满了张爱玲的肖像油画。你进到店里可以拍照,店家会小声提醒你不要正面拍客人的脸,注意保护客人隐私。</p> <p class="ql-block">  咖啡书吧专辟一个露天室外区域,它的一个门和书吧相连,另一个门直通大街,路人可以随意进来小憩,或者点杯咖啡聊聊天。</p> <p class="ql-block">  我坐在这里要杯咖啡,慢慢品味着张爱玲曾经的气息。</p><p class="ql-block"> 就在这栋楼上的窗前,张爱玲伴着昏黄台灯,剖析着人性幽微,文字如刀,精准刻下时代的侧影。她写的《倾城之恋》,笔下白流苏与范柳原的爱恨纠葛,在乱世里缠缠绕绕,好像外面那剪不断的市井烟火。</p> <p class="ql-block">  常德公寓也是见证张爱玲和胡兰成那场惊世情缘。那时胡兰成眼中的张爱玲,才情卓绝,孤傲清冷又热烈真挚。一对俊男才女像干柴烈火,不管不顾轰轰烈烈的爱就在这栋公寓里,张爱玲的客厅、卧室、窗前、餐桌……</p><p class="ql-block"> 张爱玲说:“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这般深情袒露,让她在爱情里义无反顾又无法自拔。</p><p class="ql-block"> 自古才女多薄命,近代就有张爱玲,千恋百宠胡兰成,结局仍被负心终。</p><p class="ql-block"> 胡兰成终究负心,战火纷飞中,张爱玲在常德公寓的窗前,望穿秋水,等来的是破碎的心。1946年11月,胡兰成悄悄回到上海张爱玲寓所,住了一个晚上,第二天清晨离去后让张爱玲肝裂肠断。</p><p class="ql-block"> 胡兰成走后自知欠疚,以诗达愧:“桐花万里路,连朝语不息。心似双丝网,结结复依依。”</p> <p class="ql-block">(网络图片)</p> <p class="ql-block">  胡兰成辜负了她,她带着伤痛,从这承载甜蜜与哀愁的公寓离开,辗转至长江公寓,把泪与悟,化入后续创作,以笔为刃疗愈自我,在这里完成了包括《倾城之恋》《金锁记》《封锁》《红玫瑰与白玫瑰》《沉香屑——第一炉香》《沉香屑——第二炉香》等‌传世之作。在这方寸天地,将上海的绮丽与落寞、爱情的炽热与冰凉,一切都凝于文字之中。</p><p class="ql-block"> 常德公寓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p><p class="ql-block"> 从1939年到1947年,张爱玲先后在这里居住6年,</p> <p class="ql-block">  沿着常德公寓的文脉,我又到黄河路长江公寓静静伫立。这里我已经来过多次,特别是去年在《繁华》热播时。</p><p class="ql-block"> 长江公寓的301室,砖石墙面带着岁月摩挲痕迹,是张爱玲在这里续写才情之地,此时,张爱玲已历经沧桑,文字愈发深邃,下一场悲欢离合的《半生缘》诞生在这里,曼桢和世钧的遗憾错过,一句“我们再也回不去了”,道尽命运无常,满是张爱玲对人生况味的咂摸。 </p> <p class="ql-block">  1952年张爱玲离开上海去了美国,并且和美国作家赖雅结为夫妻,可惜婚后没多久丈夫突发中风,张爱玲细心周到地照顾他,直到他离开人世。</p><p class="ql-block"> 赖雅死后,张爱玲没有固定收入,依靠一些零散的翻译工作和研究项目来维持生计。1995年,张爱玲疾病缠绕,在美国出租屋内去世,尸体一周后才被发现。她一丝不挂地躺在床上,临终遗嘱:不允许任何人看遗体!</p><p class="ql-block"> 她用死诠释了自己的生命的全部:“长的是磨难,短的是人生”。</p> <p class="ql-block">(网络照片)</p> <p class="ql-block">  张爱玲离开了世界,但世界并没有忘记她,她的作品被翻译出版,特别是多部作品被翻译成英文。她的作品更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p><p class="ql-block"> 张爱玲以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还成为后人了解民国社会的重要资料。鲁迅用“刻薄”的语气形容张爱玲的文字是“天下第一刻薄”,这种看似贬义的评价,恰好反映了鲁迅对张爱玲文学才华的认可,鲁迅说读张爱玲的作品容易让人“上瘾”。</p><p class="ql-block">张爱玲在上海两个公寓生活不到十年,这个时期是张爱玲创作辉煌时期,这个时期的很多作品被改编的影视剧几十部 ,如《倾城之恋》《色戒》《第一炉香》《半生缘》《太太万岁》等。</p><p class="ql-block">上海常德公寓和长江公寓至今仍然不断有读者前去拜谒,以纪念这位中华才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