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游金山

赵家龙

<p class="ql-block">阳春三月,天朗气清,阳光和煦,学校退管会又组织春游了。看见好久不见的72位80周岁以下的退休教师个个精神矍铄,甚感欣慰。愿老师们健康长寿,天天快乐!</p><p class="ql-block">今天我们要去的旅游点是张堰公园和金山嘴渔村。</p> <p class="ql-block">张堰镇地图。张堰镇不同于其它古镇,小桥流水,水岸人家。它更像一块区域,景点古迹分散,如果对它不熟,真无法观其全貌。</p> 张堰公园 <p class="ql-block">张堰公园在张堰古镇上,面积为14657平方米。公园在元代是当地望族吴良用私宅,明代世孙吴梁(贞石)扩建后成为远近闻名的"吴家花园"。清朝乾隆年间,成为钱氏义庄的一部分,俗称"钱家花园"。传说明代清官海瑞与吴梁是亲戚,幼年海瑞曾在此花园中赏花读书,成为美谈。清代钱氏倚双松建楼三间称之古松楼,咸丰辛酉兵焚,园中双杏、双松、古松楼俱毁。</p><p class="ql-block">1953年公园定名为"人民公园",1956年政府发动群众整理布置,重建了部分景点,1958年正式建成张堰公园。1986年新建部分景点,原中共上海市委书记处书记魏文伯为公园题写了园名。</p><p class="ql-block">2012年对公园进行改造,修缮原有建筑.完善基础设施.增加部分景点。园内现有东风亭、清幽园、跌水池、半水亭、阿兴亭、赏馥亭、长廊、假山瀑布、三角枫广场等景观,并辟有猴舍一座,有250年树林银杏两株,各种观赏花木两万多株。</p> <p class="ql-block">东风亭</p> <p class="ql-block">在东风亭后有二株250年树龄的古银杏。因年代久远,树型不佳。</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古树名木保护铭牌 银杏</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编号:0193 250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二级保护 上海市缘化和市容管理局确认</b></p> <p class="ql-block">进“清幽”拱门,便是清幽园了。左侧有明代石碑,另有一石龟。</p> <p class="ql-block">石碑和石龟</p> <p class="ql-block">曲折的长廊。</p> <p class="ql-block">长廊上有“安泰”二字</p> <p class="ql-block">黄烈彰老师向我招手致意。</p> <p class="ql-block">跌水池边上的假山瀑布。</p> <p class="ql-block">小路曲径通幽,路边绿植茂盛。</p> <p class="ql-block">区域用古色围墙分割,各有特色。</p> <p class="ql-block">阿兴亭</p> <p class="ql-block">老树干上爆出的新芽。</p> <p class="ql-block">跨过石桥,进入另一天地。</p> <p class="ql-block">赤松堂</p> <p class="ql-block">园内紫滕花盛开。</p> <p class="ql-block">猴舍中有四五只猴子在顽皮地跳跃。</p> <p class="ql-block">赏馥亭</p> <p class="ql-block">行至此处,幽静的环境吸引老师们来张合影。</p> <p class="ql-block">赏景交谈二不误。</p> <p class="ql-block">看见李明朗老师向我挥手了吗?</p> <p class="ql-block">雪松</p> 张堰历史人文风情馆 <p class="ql-block">今天周一,此馆不对外开放。但门开着,我们私自闯入,也无人干涉。</p> <p class="ql-block">这个展题是《留经长歌》,介绍张堰镇的由来和历史。</p> <p class="ql-block">地图</p> <p class="ql-block">第一单元:源远流长。</p><p class="ql-block">张堰成陆年代久远,境内矿产资源丰富。早在商周时期,张堰已现成片的村落。先民们在此流动栖息,炊烟连户,生机勃勃。他们在山海变迁的严峻环境中,立足于生存与开拓,培养出精勤耕作的文化品格,成为金山大地上文明气息最为浓厚的地区之一。这也成为张堰人文历史发展的源头。</p> <p class="ql-block">张堰是金山地区成陆年代最早的地区之一。在长达数十亿年的海陆变迁中,时而为海,时而成陆,地形地貌,几度变化。</p> <p class="ql-block">冈身形成后,张堰地区逐渐由浅海淤积成陆,形成陆地与沼泽相间的地貌。气候温暖湿润,菱角、狐尾藻等水生植物茂盛,梅花鹿、犀牛、四不像、龟、狗等动物在此繁衍生存。这些也为早期人类的生存创造了条件。</p> <p class="ql-block">秦望遗址是一处以夏商至春秋战国时期遗迹遗物为主要内涵的古文化遗址。遗址发现于2000年底,2001年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对其实施考古发掘。2016年12月,金山区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金山区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秦望遗址的发现与公布,将张堰的历史溯延至商周时期,足见古镇文化底蕴之深厚。</p> <p class="ql-block">第二单元:张溪流芳</p><p class="ql-block">秦汉六朝时期,张堰地区隶属更替频繁,先后分属上海地区已知设立最早的三个古县城﹣﹣海盐县、前京县、胥浦县。此一时期,张堰地区得到初步开发,市镇贸易开始兴起。一批达官士人、文人墨客或途径、或游历、或歌颂,留下诸多至今广为传颂的历史故事。</p> <p class="ql-block">秦望山,又名秦皇山、秦驻山,位于张堰镇西南,海拔32.13米,周长0.508公里。相传秦始皇东巡曾于此登山望海,故名。乾隆《金山县志》载:"山有坑,俗传始皇辇道也"。</p> <p class="ql-block">柘湖,是金山历史上最大的湖泊,存在时间长,分布面积广,流传故事多。柘湖女神邢三姑,是上海本土最早的神话人物形象,其信仰不仅在金山本地有较大影响力,还辐射今奉贤、松江、青浦等地。唐末陆广微《吴地记·佚文》载:"湖周五千一百一十九顷"。及至南宋,柘湖面积大为萎缩。元明时期,渐成滩地、平陆。历史上,柘湖一度成为"金山"的别称之一,历代文人墨客多有吟诵,现今张堰的一些地名、遗迹、遗物还与之有密切关系。</p> <p class="ql-block">张堰,旧名赤松里。相传汉留侯张良从赤松子游曾居于此,故又称留溪、张溪。</p> <p class="ql-block">第三单元:径堰千秋</p><p class="ql-block">隋唐宋元时期,人们在与海潮的长期对抗过程中,张堰地区成为柘湖北岸筑堰御潮的前沿。经济上,海盐生产已颇具规模,并形成专业盐场,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来源。文化上,大批外籍名士往来张堰,与本地乡贤或参禅论道,或游寓隐居,或述经讲学,或交流著文,一时间文风鼎沸,在宗教、医学、文学、艺术等领域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p> <p class="ql-block">第四单元:浦南首秀</p><p class="ql-block">明清时期,是张堰历史上政治、经济、文化的繁盛时期。永乐和嘉靖年间,倭寇多次骚扰金山地区,并深入腹地抢掠烧杀,张堰军民奋起抵抗。经济社会极快发展,科举考试之风盛行,传统教育形式多样,文化人物彪炳史册,唱响了这一时期张堰主流文化的最强音。</p> <p class="ql-block">吴梁,(生卒年未详),字伯材,号贞石,金山张堰人。明嘉靖十六年(1537年)由拔贡中举人,未仕家居。明嘉靖十六年(1537年),吴梁建寿安桥(俗称木行桥),造福乡邻。</p> <p class="ql-block">相传明代清官海瑞与吴梁为至亲,海瑞幼年曾于吴家花园中赏花读书,并赠送吴梁盆栽松树,一时传为美谈,后移植至花园之中。清代,依海瑞赠松建古松楼,吸引文人墨客竞相观瞻,留下诸多诗篇。</p> <p class="ql-block">清代张堰钱氏家族,是江南驰名的校勘出版世家。钱氏勘书自乾隆、嘉庆朝始,世代相承,长达一个多世纪,先后出版古籍达1000余种,对江南地区古籍善本的流传具有深远影响。</p> <p class="ql-block">展厅外在叫上车了,我们这几位私闯展馆的老师只能赶紧终止参观,回到车里。</p> 午餐 <p class="ql-block">中午,我们被安排在大金山酒店用餐,莱品丰盛,尝到了张堰特色羊肉和金山方糕。</p> <p class="ql-block">一共七桌,老师们大快朵颐。</p> <p class="ql-block">由陈励生老师提供拍摄的视频和部分菜肴。</p> <p class="ql-block">从酒店四楼可以看见大金山。据说市府原准备开发大金山岛为旅游景点,但发现岛上的生态已自成体系,政府不愿破坏岛上的生态环境,暂停开发。这可是上海的一块不可多得的世外桃园。</p> <p class="ql-block">还可看见不远处的金山石化厂,烟囱还在冒烟。</p> <p class="ql-block">饭后从大金山酒店一路逛到金山嘴渔村。</p> 金山嘴渔村 <p class="ql-block">金山嘴渔村是上海市沿海陆地最早的渔村,也是上海最后一个渔村,滨临杭州湾畔,沪杭公路北侧与大海仅一步之遥,与海中的金山三岛隔海相望。品种多样、味道鲜美的海鲜美食是渔村的一大特色,海鲜美食街及渔家客栈小吃各具特色,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p> <p class="ql-block">在海边有一处观景台,半截船头供游客拍照。</p> <p class="ql-block">在渔村的边上有一炮楼,看来是战争年代留下的。</p> <p class="ql-block">“金山嘴老街”的石碑告知游客渔村到了。</p> <p class="ql-block">这里可是四A级景区。</p> <p class="ql-block">逐浪亭屹立在村口。</p> <p class="ql-block">渔村的特色—海产品。腌制品少吃为妙。</p> <p class="ql-block">时尚的茶室</p> <p class="ql-block">酒是好东西,少饮怡情,多饮伤身。适可而止。</p> <p class="ql-block">自由音乐人一个人自弹自唱。</p> <p class="ql-block">渔村上有一个渔民老宅展示,入内参观要购票10元,70岁以上免票参观。</p> <p class="ql-block">老宅展示了渔民们日常用品和捕鱼设备。</p> <p class="ql-block"><b>海蜇缸、腌海蜇</b></p><p class="ql-block">头矾:要把海蜇皮和海蜇头分开,撕除附着于海蛮皮的络紫色血膜,用清水将海蜇皮进行洗涤,然后进行第一次矾叫"头矾"。15小时左右捞出来,沥水二、三个小时,然后准备二矾。</p><p class="ql-block">二矾:将海蜇皮平放在平板上,每一张皮撒一把盐矾,放入缸内,表面撒上厚厚的一层盐矾,作为封顶。</p><p class="ql-block">三矾:5天后将海蜇摊开在平板上,每一层撒一把盐矾,逐张逐个地来。撒好盐矾的海蜇皮、头子每五六张为一叠,放入缸中,最后仍然用盐作顶封盖好。7天后就是三矾海蜇皮(海蜇头)。也有存放的时间更长些,并经过脱水,那吃起来肉质更为坚硬,发出清脆的声音。</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渔家傲·金山嘴渔村</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海畔渔村情韵绕,</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千年渔火炊烟袅。</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古巷老街青石道,</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人语悄,</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渔家故事知多少。</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老宅馆中寻旧貌,</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滩涂赶海长卷妙。</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潮起潮平波浩渺,</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舟晚照,</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海鲜美酒同欢闹。</p> <p class="ql-block">老师们。秋游再见!</p> <p class="ql-block">摄影:家龙</p><p class="ql-block">文字资料来自百度,诗词由AI生成。</p><p class="ql-block">视频由程鸿耀老师制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