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孝陵5A

ZS水晶心

<p class="ql-block">  明孝陵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与皇后马氏的合葬陵寝,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钟山风景名胜区,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帝王陵寝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明孝陵位于紫金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东邻中山陵,南临梅花山,属于钟山风景名胜区核心区域。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历时25年完成,至明永乐三年(1405年)正式建成。总面积达170余万平方米,其中陵宫区纵深2.62公里,红墙周长2.25公里。</p><p class="ql-block"> 采用“前朝后圆”布局,前方为方形陵宫(明楼、方城),后方为圆形圜丘(宝顶),开创明清帝王陵寝新范式。</p><p class="ql-block"> 神道 :长达3.2公里,以石兽(狮、骆驼、象、马)和文臣武将石像排列,呈北斗七星状,是明清陵寝的标志性入口。</p><p class="ql-block"> 明楼 :位于神道北端,是举行大典的地方,现存建筑为明代重建。</p><p class="ql-block"> 宝城与方城 :围绕陵宫的防御性建筑结构,方城为朱元璋陵寝主体,宝城为皇后马氏安葬地。</p> <p class="ql-block">  明孝陵核心景点攻略一下:</p><p class="ql-block"> 1. 神道系统 </p><p class="ql-block"> 下马坊:明代石牌坊,刻有“诸司官员下马”,是进入陵区的标志性起点。 </p><p class="ql-block"> 神烈山碑:嘉靖十年(1531年)立,原钟山改名“神烈山”的见证。 </p><p class="ql-block"> 神道石刻:长达800米的石像路,包括12对石兽(狮子、獬豸、骆驼等)和6对文武官员石像,形态威严,工艺精湛。 </p><p class="ql-block"> 四方城(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亭):永乐年间为朱棣赞颂朱元璋功绩所建,碑文由曹寅(曹雪芹祖父)刻立。</p><p class="ql-block"> 2. 陵寝主体 </p><p class="ql-block"> 文武方门:原五门六柱结构,清代改为单门,现为修复后的明代形制,门额题“明孝陵”。 </p><p class="ql-block"> 碑殿:供奉康熙御笔“治隆唐宋”碑及乾隆诗碑,体现清代帝王对明陵的尊崇。 </p><p class="ql-block"> 方城明楼:陵寝核心建筑,登楼可俯瞰宝城宝顶,地宫面积约4000平方米,至今保存完好。 </p><p class="ql-block"> 宝顶:朱元璋与马皇后合葬处,封土呈覆斗形,直径达100米,植被茂密。</p><p class="ql-block"> 明孝陵博物馆:展示陵寝历史、明代文化及石刻艺术,建筑风格与周边遗址协调。</p> <p class="ql-block">  计划从3号门进,7号门出。</p><p class="ql-block"> 进门很快看到长生鹿苑。</p> <p class="ql-block">  明孝陵长生鹿苑是南京明孝陵景区新增的集文化、生态、旅游、休闲、科普于一体的综合性园区,位于明孝陵梅花谷“台想昭明”东侧,燕雀湖北岸,占地面积约15000平方米。</p><p class="ql-block"> 历史渊源:明太祖朱元璋建陵时曾养鹿千头,鹿颈挂银牌书“长生”二字,故称“长生鹿”或“银牌鹿”。这些鹿在明孝陵蕃息300多年,清代康熙帝谒陵时仍有鹿群穿梭。</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梅花山位于南京市玄武区紫金山南麓明孝陵景区内,是钟山风景名胜区重要组成部分。南京梅花山有“天下第一梅山”之誉,与上海淀山湖梅园、无锡梅园和武汉东湖梅园并称中国四大梅园,居四大梅园之首。</p><p class="ql-block"> 南京植梅始于六朝时期,相沿不衰,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1929年孙中山先生奉安南京中山陵后,在孙陵岗建中山陵纪念性花木区,栽培了大片梅花,后来梅园面积不断扩大,品种逐年增多,如今的梅花山植梅面积1533余亩,有近400个品种的4万余株梅树。</p><p class="ql-block"> 梅花山梅园以品种奇特著称,南京梅花山以其得天独厚的自然和人文逐渐成为中国梅文化中心,已连续作为“南京国际梅花节”主会场。</p> <p class="ql-block">  明孝陵石像是明代帝王陵寝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神道两旁排列着 6种石兽,都有不同的</span>寓意。</p><p class="ql-block"> 狮子 :佛教护法灵兽,象征至高无上的权力与辟邪作用;</p><p class="ql-block"> 獬豸 :传说中能辨是非的独角神兽,体现“法”的精神;</p><p class="ql-block"> 骆驼 :汉唐贡品,象征国家繁荣与四域安宁;</p><p class="ql-block"> 象 :大象在汉朝为帝王仪仗,代表江山稳固;</p><p class="ql-block"> 麒麟 :祥瑞之兽,预示天下太平;</p><p class="ql-block"> 马 :象征奔腾不息的国力与精神。</p><p class="ql-block"> 每种石兽两跪两立 ,成对排列,形成夹道迎侍的布局,体现皇家礼仪的严谨性。</p><p class="ql-block"> 石像通过空间控制与肃穆氛围 的营造,彰显帝王陵寝的威严。神道蜿蜒曲折,环绕梅花山,形似北斗七星,与三国时期孙权墓形成呼应。</p><p class="ql-block"> 石雕工艺精湛,采用整块巨石圆雕而成,线条流畅、气魄宏大,展现了明初圆雕技术的高超水平。</p> <p class="ql-block">北京十三陵的色调大概也是由此得。</p> <p class="ql-block">  享殿原名孝陵殿,是明孝陵的主要建筑,于洪武十六年(1383年)建成。我们现在看到的是清同治十二年重建的享殿,殿为3间,檐高3.11米,长11米,进深7米,规模比原来的孝陵殿小得多。殿内挂着的是朱元津与马皇后画像的复制品。殿的前后各有踏垛三道,这中央踏垛居中部分称“陛”,上陛为“二龙戏珠”,中陛为“日照山河”,下陛为“天马行空”,均为浮雕图案。</p> <p class="ql-block">  明楼,古代帝王陵墓正前的高楼。楼中立帝庙谥石碑,下为灵寝。明孝陵明楼,位于南京东郊的明孝陵方城之上,为六百多年前朱元璋所建,明孝陵遗址内现存体量最大的建筑。清文宗咸丰三年(一八五三)太平军攻克南京,明楼屋顶毁于兵火。近一百多年来,失去屋顶庇护的四壁残墙,不断受到雨水侵蚀,方城城台券洞渗水问题逐渐暴露出来。由于明楼室内地面未作防水处理,雨天四面墙垣内的雨水无法排出,向下渗透至方城内部。</p> <p class="ql-block">  明孝陵宝城宝顶是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及皇后马氏的陵寝核心建筑,位于南京市紫金山南麓,是明清皇家陵寝的重要组成部分。</p><p class="ql-block"> 宝城宝顶位于明孝陵方城之后,地处独龙阜玩珠峰下,是南京明孝陵陵宫区的重要构成部分。近似圆形,直径约325-400米,周长超1000米,依山势起伏,墙高约7米,厚2.1米1。由砖墙环绕,墙基以条石为基座,顶部覆盖卵石层防雨并防盗。南侧石壁刻有“此山明太祖之墓”七个楷书大字,为后世游人标识。宝顶外侧设有排水沟渠,部分区域加砌石岸。这是中国现存最早、规模最大的帝王陵墓之一,与北京定陵并称“明陵双璧”,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p><p class="ql-block"> 宝顶下为朱元璋和马皇后的合葬地宫,未进行现代挖掘,保存完好且未被盗掘。</p><p class="ql-block"> 与北京定陵相似,均采用“前朝后寝”布局,前方为神道、方城,后方为宝顶。</p> <p class="ql-block">井口有石盖盖着,试着提了一下,那叫一个纹丝不动。</p> <p class="ql-block">孙权纪念馆:为纪念孙权葬于梅花山,南京市在梅花山东侧孙权陵所在地的寿星宫地块建设东吴大帝孙权纪念馆,孙权纪念馆占地7650平方米,建筑面积1683平方米,整个纪念馆的建筑布局和型制,采用院落式组合方式和汉代江南民居风格,突出了汉代建筑古朴雄浑的特点,体现出东吴建筑文化主题。纪念馆主体建筑呈扇形环抱式结构,主馆前方是一片半开放式广场,东吴大帝孙权的雕像就立于广场的中心位置。</p> <p class="ql-block">石象</p> <p class="ql-block">骆驼</p> <p class="ql-block">白色树干的法桐现在看毫不起眼,但到了秋天,航拍出来就是美龄宫项链的重要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  明孝陵大金门是南京明孝陵的标志性建筑,作为中国古代帝王陵寝的代表性景观,地处下马坊西北750余米处,是明孝陵外郭城的正南大门。</p><p class="ql-block"> 原为明代黄色琉璃瓦重檐式建筑,现存砖石结构,包含三道券门洞,中门最高达5.05米。明朝时为禁地,严禁擅自进入,违者受罚。经历600多年风雨,木结构建筑损毁,但整体格局仍保留。</p> <p class="ql-block">明孝陵集历史、建筑、自然于一体,既是探秘明代皇家陵寝的窗口,也是感受“天人合一”理念的绝佳去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