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嵩阳书院始建于北魏太和八年(484年),初名嵩阳寺,为佛教寺院。</p><p class="ql-block">隋大业年间(605~617年),列名为嵩阳观,成为道教活动场所。</p><p class="ql-block">唐弘道元年(683年),高宗李治游嵩山时,闭为行宫,名曰“奉天宫”。</p><p class="ql-block">五代后唐清泰年间(934~936年),进士庞士曾在嵩阳观聚众讲学;后周显德二年(955年),世宗柴荣改为太乙书院,成为儒学活动中心。</p><p class="ql-block">宋初,又更名为太室书院。北宋至道二年(996年),宋太宗御赐“太室书院”匾额。宋景祐二年(1035年),重修太室书院时宋仁宗赐名嵩阳书院,并设院长掌理院务。宋神宗熙宁、元丰年间(1068~1085年),理学的“洛学”创始人程颢、程颐曾在此聚众讲学,成为宋代理学的发源地之一。司马光、范仲淹、韩维、李纲、朱熹、吕海等也在此讲过学。</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大法王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