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课万人杭州-AI赋能下的小学数学未来课堂展示活动学习心得

广信区四十八小学张梦思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四月的杭州,春意盎然。我有幸随四十八小学书记校长周凌云一起参与“千课万人”小学数学主题论坛。四天的学习过程中,聆听了华应龙、强震球、黄爱华、俞正强、吴正宪等36位教育名家的示范课及专题讲座,参与了8场学术沙龙,观摩了12节AI赋能的创新课例。<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周书记的指导和点拨中,我更加明晰了新时代的教学理念,现将学习收获重点梳理如下。</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华应龙老师的《陈景润教我们学数学》示范课,通过创设"数学家故居探秘"情境,引导学生在测量、绘图、计算中感悟数学家精神。</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下午孙敬彬老师《开国大典:油画中的数学美》令人耳目一新。通过黄金分割比分析经典油画构图,在跨学科学习中渗透爱</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黄爱华老师《找质数》一课则展现了大概念统领下的单元重构。通过"密码学中的质数应用"真实情境,将因数倍数知识与现代信息技术有机融合。</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强震球老师的《分数的意义》示范了“概念生长式”教学。他摒弃传统分数模型,转而用“计量单位累加”重构认知:将1个圆、6个苹果、1条线段统一抽象为“单位1”,通过数轴上的动态切割,揭示分数作为“新计数单位”的本质。在与周书记的交流学习中,我更加明晰了如何以课堂为指引重新审视分数教学本质:在度量活动中建立整数与分数的计数单位的连续性认知。</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徐长青老师的《四边形内角和》呈现了“简约教育”的实践范式。他摒弃传统的多边形内角和公式,利用新进的ai赋能,让学生发现内角和规律:将四边形分解为4个三角形(180°×4=720<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进而推广到多边形公式(180°×n-360°)。这种化繁为简的设计让我领悟:深度学习不等于复杂操作,教师应提炼核心问题链,让学生在直观的操作活动中自主推导公式。</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仲崇恒老师《千里之行》的跨学科数学阅读课、大思政课,令人耳目一新,学生运用数学思维分析"千里江陵一日还"的可行性,在文史考证与数学计算中培养全面的批判性思维,和真正运用于实际生活的解决问题能力。</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蔡宏圣团队的《生活中的分段计费》项目化学习,展示了真实问题解决的完整闭环。费梓轩从出租车计价规则抽象数学模型,汤琪引导学生设计“家庭水电费分段方案”,最终蔡宏圣整合为“10%实践+90%课时”的实施框架,用数学模型解释现象,用AI工具优化决策。</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俞正强老师的《笔算除法》颠覆传统计算教学范式。他追溯竖式本源“均分记录法”,让学生理解竖式是操作过程的符号化表征。这种“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教法,促是我真正感受到了什么是种子课。</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吴正宪老师的《曹冲称象的秘密》将推理意识培养融入经典故事。通过“等量传递”实验(<span style="font-size:18px;">因为石头质量= 船体下沉高度=</span> <span style="font-size:18px;">大象质量</span>,所以<span style="font-size:18px;">石头质量=大象质量</span>),让学生理解“等量的等量相等”的公理本质。</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为期四天的学习,在各位特教的理念教育和周书记的全程指导下,我认识到了知识结构化的必要性,领略到了用大概念串联碎片知识(如“计数单位”统整整数、分数、小数)的精妙之处。也对如何利用AI赋能,助力课堂有了更成熟的想法。正如华应龙老师所说:"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未来的教学实践中,我将以技术为翼、文化为魂、素养为锚,在小学数学教育这片沃土上奋勇向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