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烟(林之) 拒聊的美篇

画烟(林之) 拒聊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28, 128, 128);">@林荷(全好)197师 大姐好,知道了不着急,让三小去找,太辛苦他。他很忙的。谢谢他!您这次回青家岔收获不少啊,您说的我记下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28, 128, 128);"> 关于,势如破竹英雄19团,是196师856团前身。1937年10初,也就是平型关大战之后,按照周总理和朱德与阎锡山会谈,周总理按照毛主席的战略思想,向阎锡山提议成立战动会,发动宣传动员山西广大人民自发起来组织抗日的提议,经说服最终阎锡山同意。阎锡山同意与八路军合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28, 128, 128);"> 于是,山西八路军总部派遣总部民运部罗亦经、章嘉乐、杜向光等人到代县开展工作。又令所辖特务团3营11连一同进驻代县,也就是115师的特务团着手扩大队伍,组织开展战动会工作,发动帮助地方建立抗日武装。这里我需要提醒咱们群全体的是:以战动会名义组建了地方多支游击军,这个游击军比如,游击军第一支队,这样的游击军,八路军就在交城地区就发展训练了有三十多个,事实上在山西各地都有。游击军里有阎锡山的人也有共产党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28, 128, 128);"> 八路军总部委托120师负责训练权权交给贺龙负责,为此贺龙专门抽调人负责训练任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28, 128, 128);"> 这就是党中央毛主席,中央军委亲自指导参与工作下的一种扩军征兵行动。特殊时期特殊称呼,要是在抗日前就叫红军,为何不能叫红军和八路军,因国共合作,国民党限制共产党发展军队下的特殊称呼,实际上就是红军后时代的共产党的军队力量的储备,是不能公开的,党中央内部心知肚明这些游击军的实际性质。所谓的地方人民组织的抗日游击军,就是后来的游击队,阎锡山翻脸后,这些游击军大多归属八路军,也有一部分投阎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28, 128, 128);"> 代县属雁北地区,120师开赴雁北即晋北地区发展组建游击军,雁北支队就有游击军第一支队,和青年敢死队合并又和120师合并称雁北支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28, 128, 128);"> 于此同时,李和辉三营长,遵照总部命令,3营11连战士30人包括麻子连长在内,在营长李和辉、教导员黄文的率领下,从五台出发,越过代县滩,经崔家庄、…,达滩上村,与先头到达的代县抗战动委会成员会合。由于日伪百般破坏,1937 年10月11日全体成员转移下山到达峪口。在这里3营11连(连长即是麻子连长),决定狠狠教训一下日军,在李和辉的带领下,从东门攻破代县城。此战使立脚末稳的侵代日军不仅在军事上遭到损失,更在心理上对八路军产生了畏惧。十余天。由于峪口地势平坦,不易隐蔽,为更广泛、更方便地发动抗日武装力量,10月15日,3营11连只好随动委会移驻峨口。在这里李和辉人数大增,便成立了四大队。这里说的大队就是团。支队是师。到1937 年12月底,兵员已达2000余人。李和辉任大队长、肖文玖任政治委员、刁盛荣任参谋长、黄文任政治处主任。12月底把义勇军的200多人编入四大队,他们常活动在繁寺一带,这就是当地人称的“老四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28, 128, 128);"> 老四团又先后组建了特务连和机炮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28, 128, 128);"> 第五大队(11月以当地游击队为主编成)大队长熊德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28, 128, 128);"> 1939年9月由老四团和第五大队组建19团首任团长就是李和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28, 128, 128);"> 40年8月,百团大战时转战到盂县梁家寨地区,驻扎在黄树岩。麻子连长那个连就驻扎在大姐老家青家岔。我和大姐在青家岔采访过,我单独上山也采访了三个老人。以上是我简单讲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28, 128, 128);"> 大姐,石门战役,我韩伯伯真的很厉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28, 128, 128);"> 我爸爸给我也讲过打石家庄。打石家庄之前是护秋战役。秋天,出发,白天不很热,晚上秋风冷,所以,晚上行军,白天适当休息。也利于隐蔽。时间是1947年10月下旬。奉命从盂县出发,强行军:一纵要求强行军120公里赶到石家庄。从头天太阳落山时出发,次日拂晓时到达石家庄。翻山从小路,最先跑到石家庄的只有十几个人那次行军,可不就跑苦了嘛(包括大姐父亲真厉害),一个晚上跑到河北石家庄地区的定县,石家庄大部分战士掉队,之后分批赶到。您父亲的一双新布鞋,跑到石家庄时,鞋底子已跑掉了。足见伯伯因太行山急行军立功不简单。部队隶属于北岳一纵,属于冀晋部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22px;"> 二旅当时护秋战役后,部队在盂县,从盂县到定县后在城南待命,从城南的几个村同时出发的,开向石家庄外围,我估计我韩伯伯他们经过青家岔,他进家看了看,所以穿着新鞋,从老家走……。</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