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专项计划是给寒门学子铺路,还是给冷门专业填坑?很多家长心中可能会有疑问,为什么大部分高校在专项计划投放的专业都很差?原本是为了促进教育公平而生的政策,为什么现在却异化为了高校招生的垃圾桶?<br> 第一是部分高校为了维持普通批的分数线,将天坑专业打包塞入专用计划,比如浙江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等众多计划五将海洋工程、同木工程、化学等专业大量投放。<br> 第二,教育部要求高校专项计划招生规模不能低于本科招生的2%,但没有对专业做硬性的约束,这就给了一些高校在政策执行当中出现了特心主义。利用农村考生信息差完成指标,骗取农村考生进行报考。农村考生用专项计划降分进入名校,却被迫接受市场淘汰的专业,陷入了高分低就、就业困难、阶级固化的风姻循环。<br> 这种做法本质上是高校将转型的成本转嫁给我们农村的弱势群体。今年国家和地方专项计划和普通本科批次合并录取,意味着考生必须服从专业调剂,否则就会退档的专科或者是无学可上。<br> 贫困县的农村考生要做的就是根据自己的需要决定是否填报。这个问题如果考虑不清楚,我们还会陷入试代答会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