鸳鸯

田舍翁(田若川)

<p class="ql-block">鸳鸯,别名乌仁哈钦、匹鸟、官鸭等。体长43-51厘米。雌雄异色,雄性鸳鸯繁殖期时,从额部到颈部有艳丽的羽冠,头顶两侧有纯白色的眉纹,三级飞羽的最后一枚羽片的内羽片扩大成扇状,直立如“帆”,呈栗黄色;眼的上方和耳羽呈棕白色,眼先淡黄色;颊棕栗色;喙红色;颏、喉等处的颜色接近纯栗色,尾羽为带金属绿色的暗褐色,尾下覆羽乳白色。脚橙黄色,跗跖橙黄色。非繁殖期的雄性鸳鸯体色与雌性鸳鸯相似,总体上呈现灰色和白色到棕色和绿色不等,头顶无冠羽,雌性个体也缺少金属光泽和直立的“帆”状羽冠,胸、胸侧、两胁棕褐色杂以淡色的斑点。腹部和尾下覆羽白色。虹膜深褐,外缘淡黄。喙为褐色至粉红色,基部白色。颏、喉白色。嘴雄鸟暗角红色,尖端白色,脚、跗跖橙黄色;雌鸟褐色至粉红色,嘴尖白色。脚橙黄色。</p><p class="ql-block">鸳鸯雏鸟全身绒羽呈毛状,上嘴为青灰色,嘴甲和下嘴呈肉红色;从额顶到背部有一条深褐色的条带和背部连接;从颏、喉、颈至腹部全为乳黄色,肩羽和飞羽部各有一块乳黄色的块斑。跗跖青黄色,蹼的颜色较深。幼鸟雄性形态与雌性相似,但雄性个体的喙为粉红色。</p><p class="ql-block">鸳鸯在中国,除西藏、青海外的各省区均有鸳鸯分布。栖息于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的沼泽、芦苇塘及湖泊等;被水㓎没的草原、田地也有它的踪迹。在不同时期鸳鸯对栖息地的选择有所不同,繁殖期主要栖息于山地森林区的河流、湖泊、水塘、芦苇沼泽、和稻田地中,而在东季,多栖息于开阔的湖泊、江河、沼泽地带。</p><p class="ql-block">鸳鸯的觅食活动主要在白天,在水流平稳处和水边浅水处边游泳边觅食。在繁殖季节,鸳鸯会捕食小鱼、昆虫及昆虫幼虫、虾、蜗牛、蜘蛛等动物;而在非繁殖期,主要以植物性食物为食,包括青草、草叶、草根、草籽、苔藓、玉米、稻谷等农作物和忍冬、橡子等植物的果实和种子。鸳鸯雏鸟则主要以昆虫类为食,兼食浆果和青草等。</p><p class="ql-block">2021年,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等级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