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以笃志,研以臻善”——‍‍ 第一区域教研数学名师刘萍工作室

Jay Chou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潜心共研,同行共长。为了进一步推进名师工作室的教研活动,规范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课堂教学,加强教师之间的学习交流,促进教师不断进步与成长,提高课堂教学质量,4月14日在玉山县瑾山小学录播室开展了“以研促教,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青年教师研讨课活动,本次教研活动由洪佩老师教学六年级《鸽巢问题》。</p> <p class="ql-block"> 第一区域小学数学名师刘萍工作室成员齐聚瑾山小学,共同观摩学习本次教研活动。本次教研活动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是骨干教师展示课的听课环节,第二个是评课环节。</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听课环节</p><p class="ql-block">学情分析</p><p class="ql-block"> 掌握学生基本情况,对把握和处理教材具有重要作用。六年级学生处于少年初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但仍处于形象思维阶段,本课“鸽巢问题”的原理是一类较为抽象和艰涩的数学问题,对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考虑以上因素,可以选取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事物,从直观到抽象,带领学生积极探索,达到理解知识、掌握知识的目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结合六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特征,本课的教学重点在于经历探究过程,初步了解鸽巢原理,教学难点是理解鸽巢原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由瑾山小学洪老师带来的六年级下册内容——《鸽巢问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洪老师首先通过游戏猜数字的导入,来引入课题,揭示了鸽巢问题的含义,也叫抽屉原理。是抽屉原理最基本的形式,然后</span>通过情景活动来探究我们的鸽巢问题,在通过相应的练习题理解“总有”和“至少”的含义。接着一步步的引导学生们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最后在观察、操作、比较、归纳等活动中,掌握枚举和假设的思考方法,发展学生的抽象能力、推理意识。</p> <p class="ql-block">二、评课环节</p><p class="ql-block"> 首先是瑾山小学洪爱军老师对洪老师的这堂课进行的一个点评和分享。她提出洪老师的课堂,教姿教态富有亲和力,也能够非常细致的抓住学生的语言神态进行鼓励和表扬。同时也提出了对于本节课的一些不足之处。</p> <p class="ql-block"> 紧接着是瑾山小学的姜菊燕老师,指出了洪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特别关注了学生对“鸽巢原理”核心概念的理解,如“总有”和“至少”等词语的辨析。通过反复举例和讨论,学生能够在理解“最不利原则”的基础上,逐步掌握鸽巢原理的应用。这种深入浅出的教学方式,有效地突破了教学重难点,使学生不仅在知识层面上有所收获,更在思维方法上得到了训练。同时还提到洪老师在上课时能够抓住课堂机智,巧妙利用学生的错误答案进行深入的探讨和思考,值得我们学习。</p> <p class="ql-block">  最后是瑾山小学的刘燕青校长,就本次的数学课进行了总结和点评,她指出多媒体课件的应用为课堂增色不少,形象直观地展示了鸽巢原理的形成过程。但在板书方面,可以进一步优化,使其更加清晰明了,突出重点内容,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综上所述,洪佩老师的《鸽巢问题》一课,在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方法的运用以及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上,都表现出了较高的水平。通过进一步优化教学细节,相信能够更好地提升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也希望我们各位老师能够教有所学,研有所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