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赣皖三省行印象(2):品自然醉美

《哺敏散记》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毛泽东庐山故居小视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篁岭,与古村油菜华有约</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0px;">鄂赣皖三省行印象(2):</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品自然醉美</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18px;">文图//许沪</b></p> <p class="ql-block">  我们是3月20日晚抵达的九江,并住在九江的,也许到得过晚的原故,没有时间去细品九江城市的繁华与锦秀,却随车隔窗,初感了九江城水的灵犀,无愧为九江汇集之城。据史载,九江便出自赣江水、鄱水、余水、修水、淦曾水、盱水、蜀水、南水、彭水,汇入鄱阳湖而得名。九江的浔阳江,被写入古典小说《水浒传》。宋江因遭穆弘、穆春兄弟追杀,逃至浔阳江,上了“船火儿”张横的船。张横准备劫杀宋江。幸亏“混江龙”李俊赶到浔阳江,救下宋江。这段故事,成就了九江,即江州如今对外影响之名。</p> <p class="ql-block">  九江属江西,赣是江西的别称。这一简称,与江西的地理、历史和文化密切相关。史载,唐玄宗设江南西道,得江西省名,省内母亲河为赣江,而得简称。赣江是江西省最大的河流,自南向北贯穿全省,流域覆盖约70%的省域。以“赣”为简称,既凸显了赣江对江西自然地理格局的塑造作用,也反映了“水文化”对当地经济、交通和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说江西是个好地方,在于有碧水丹山的龙虎山、奇秀甲天下的庐山,底蕴深厚的文昌里、景德镇御窑博物馆等,融聚红色、古色、绿色等各种文化资源,交相辉映,犹如璀璨的明珠,散落赣鄱大地的每一个角落。</p> <p class="ql-block">  我们此行在江西,行走了婺源的篁岭、景德镇和庐山等景区景点。3月21日,江西的天气还算好,没有下雨,有些暖阳。八点来钟,我们顶着晨曦,从九江出发,前往婺源的篁岭。导游姓许,是一位中年大叔,略显富态,他自称许胖子。别瞧他有些肚腹,同行者却打趣地称他腹中有货。许导不失为一位敬业的导游,一路上的当地风土人情,迭闻趣事,可说是脍炙人口。据他介绍,婺源属江西的上饶市,篁岭位于婺源的江湾镇,史载,江湾是江泽民总书记的故里。从九江到篁岭,近260公里,行了三个多小时。中午时分,我们抵达篁岭景区,但见景区前,数千辆各型车,停满了车场,黑压压的一片,那阵势有些惊人。游篁岭需乘揽车,我们排队登上揽车,从空中俯瞰梯田,叠翠铺绿,聚气巢云,典型的山村,跃然眼脸。山居村落,民居绕水口,呈扇形梯状,错落排布。出索道,沿石板路前行,天街访古、梯田花海寻芳,别有韵味。随着拥挤的人流,石板路不断延伸,一面临山,一面透过树木,可见叠翠起伏的油莱梯田,鼻尖飘来油菜花的清甜。那香味,纯净而浓郁,混着泥土的清新,直往人的心坎里钻。路旁的油菜花,让我们仿佛置身于金色的海洋,被温暖与美好包围。阳光洒下,花瓣上的露珠折射出五彩光芒,宛如晶莹的珍珠,更添几分灵动。</p> <p class="ql-block">  越往前行,白墙黑瓦的徽派古民居,错落有致。粉墙在金黄映衬下愈发素净,黑瓦与蓝天相映,古朴与明艳交织,构成了如诗如画的景致,恰似一幅天然的田园水墨画。 随人流,登上古村高处观景台,俯瞰全景,连绵的花海与古村融为一体。花海似金浪翻涌,古村静静守望,一动一静,相得益彰。耳边传来蜜蜂的嗡嗡声,自由地在花丛间忙碌穿梭,为幅幅彩画倍添生机。篁岭的油菜花,不仅是视觉盛宴,更是心灵触动。在这里,时光仿佛放慢了脚步,我们沉醉在这片金黄中,与自然相拥,感受着岁月的静好与生命的蓬勃。我们几乎是在人流簇拥下前行,这场与古村或油菜花的约会,感受最深的篁岭古村的晒秋。听许导说,每年的八月上旬开始,篁岭家家户户将收获的农作物精心摆放于竹匾之上,层层叠叠,错落有致。在阳光的照耀下,这些农作物绘就出一幅幅色彩斑斓、充满生活气息的立体画卷,诉说着岁月的故事与丰收的喜悦‌。</p> <p class="ql-block">  时下,虽入初春,让人依然感受到篁岭古村厚重的微派文脉气息和哂秋留韵痕迹。这个承载着580多年历史的古村,完好地保存了100多栋珍贵的明清古建筑,其古建筑飞檐翘角、雕花精美,呈现出徽派建筑独特魅力。所去的怪屋网红悬浮屋,花溪水街,天街景区,卧云桥、垒心桥,百花谷景区等,都有特殊的吸引力,尤以篁岭的“晒秋”习俗,不仅是对农作物的晾晒,更是对一种生活方式的展现,承载了数百年的生活智慧和乡愁的寄托‌。我们不由从心底感慨,篁岭是一个不可多得的艺术创作圣地。正因如此,每当晨曦初露时,古村若隐若现,有如人间仙境。正午时分,阳光下的晒秋场,依然色彩斑斓;黄昏时分,夕阳余晖为村落披上金辉,营造出如梦似幻的氛围‌。</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离开篁岭古村,己是下午接近四点,下山乘揽车的游客很多,队排到了古街上。好在下山有序,少了些人为攘陼的检查,顺利下到入口,没废多少时间。按照安排,我们前往婺女洲景区。婺女洲源于美丽的"委天”传说,传承古徽州徽派文化,以婺女飞天、五显财神两大本地文化故事为支撑,运用理学徽商、非遗等多文化,致力于构建中国新式徽艺度假生活目的地,旨在呈现极具徽州特色的文艺小镇,深刻体验“骨子里的徽州”故事。其【光影馆】:时尚光影秀、星座星空馆、飞跃婺源立体场景,让人有如徜徉在真实动感的四季婺源。特别是大型山水实景演出【遇见婺源】,以婺女飞天为背景,运用写意的戏剧手法光影与实景交相呼应,描绘出一幅波澜壮阔的盛大画卷。四十五分钟的演出,让人感怀了一段神仙与凡人的传奇故事,一抹缘起而缘落的思乡情怀。</p> <p class="ql-block">  3月23日,我们从安微的宏村,回走江西,行200余公里,抵达景德镇己是午后。时下的景德镇,颇有些时代新城特色,林立的高楼,穿梭的车辆行驶在宽阔的要道上。初见难觅千年瓷都的古韵,越是深入瓷都,方见各式精美瓷技雕塑,呈现眼睑,无不惊叹叫绝。我们来到【官窑陶瓷】,这是一家融聚官窑研究与生产的基地。据介绍,这里始建于公元1278年,初始由世主忽必烈在浮梁县设立的浮梁瓷,明清时皇家又在景德镇设立“御窑厂",解放后成立了"官窑御瓷研究中心”生产基地,如今成为旅游观赏景区。亲临陶瓷生产过程,让人极为感怀其拉胚、彩绘、上釉、烧制等制作工艺的精堪、尤其是欣赏瓷都精品和陶瓷名人名作展后,让人更加感怀:景德镇无愧载誉全球的瓷都。</p> <p class="ql-block">  这种对瓷都的印象,随后我们在一个叫【陶溪川】的地方再次得到了印证。这里曾经是转型企业旧址,景德人汇各地技艺精华,打造出独树一帜手工制瓷工艺生产体系,创造出中国陶瓷史上最辉煌灿烂历史。如今的陶溪川己成为以文创产业为主业态,融合传统、时尚、艺术、高科技等城市文创街区,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科技、生产、生活的深度融合,是景德镇最具前沿和美誉度的文化地标、城市名片。我们穿行于街区各个角落,感受的是青春的气息和活力,其瓷艺产品琳琅满目,大至整体、外饰装饰,小至生活日用饰品,应有尽有,弦彩夺目。</p> <p class="ql-block">  我们的鄂赣皖三省行,江西的最后一个点是去的庐山。今年江西做旅游,有些灵活特色,有如庐山景区推出免票一月的政策,部分区内景点逢双逢单关闭的政策。这样的政策既促进了庐山对外的吸引魅力,又激活了区内食宿餐饮消费。正因为如此,我们此行唯一在庐山逗留了两天。据许导介绍,庐山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被誉为“人文圣山”,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誉,有名的山峰171座,群峰间散布26座冈岭,壑谷20条,岩洞16个,怪石22处。水流在河谷发育裂点,形成许多急流与瀑布。最为著名的三叠泉瀑布,落差达155米,有“不到三叠泉,不算庐山客”之美誉。庐山独特的地形决定,独特的气候,表现出夏短冬长,春迟秋早的四季特色。故而有“清凉世界”的美誉。</p> <p class="ql-block">  入庐山需坐区内交通车,行396道弯。据说,当年,毛主席上庐山时,问身边的工作人员,庐山有多少弯道,回答是有四百道,毛主席就让身边的工作人员,每拐一道弯扔一根火柴。那时每盒火柴里装100根,到山顶时整整消耗了四盒火柴,应该是400道弯了。毛主席想起上山的路上,抽了四颗烟,这样算来,庐山的盘山公路只有三百九十六道弯了。这个弯道数也就延续至今。</p> <p class="ql-block">  我们上庐山,第一天是3月24日,去的是庐山会议旧址、蒋介石旧居美庐、抗战博物馆,其美庐当年毛主席也曾居住于此。馆内陈列众多历史文宪、图片以及各个时期历史遗迹、遗物介绍。走出各陈列馆,便领略到了芦林大桥,此桥高30米,桥坝一体,形成的高山平湖,湖水如镜,似发光的碧玉镶嵌在林荫秀谷之中,在缥缈的云烟衬托下尤为壮丽。随后,慢步如琴湖、白居易草庐、天桥、险峰,锦绣谷、谈判台、仙人洞、御碑亭等景点,真切地感受了庐山风光、大自然的壮丽、厚重的诗韵文化,尤是对伟人笔下“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诗韵的'领会。</p> <p class="ql-block">  庐山逗留的第二天,也就是3月25日,我们离开下蹋的庐山疗养院,前往毛主席旧居,也许庐山游客太多,乘车排队严重拥堵,待我们赶到毛主席旧居己近中午11点。时间不候人,我们除要去秀峰,一赏瀑秀、峡秀、潭秀、林秀、石秀寺秀等诸景,感怀李白笔下“飞流直下三千尺……”壮景外,下午还将行几百公里,前往武汉乘机返程。鉴于此,许导说,秀峰也没有多少玩的,这段时间,庐山遇旱,没下雨,庐山瀑布己断流。大家可去景区内,照两张照。远处看秀峰,还有气势一些。为节省时间,他提议我们中午在车上食盒饭。有鉴于此,我们在毛主席旧居和秀峰,都是蜻蜓点水,甚至于去秀峰,只进了山门,照两张照就出景区返回了车上。这也是此行在赣地留下的最大遗憾。后查阅秀峰介绍,失诲之心更胜。由此对许导车上食快餐的提议,表示了坚决反对的意见,这既是我们失去领略庐山最美风景的机缘,也是我们与同团地导出现的唯一分弃,让遗憾永存记忆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