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四千年前的夏都相遇

太行耕读卫江霞

<p class="ql-block">清晨,我漫步在二里头夏都遗址公园的小路上,阳光透过树叶洒下斑驳的光影。公园入口处的棕色柱子上,刻着醒目的“二里头夏都遗址公园”几个白色大字,仿佛在诉说着这片土地上的古老故事。我沿着铺满砖块的小路前行,偶遇一辆拖车停在路边,周围的一切都显得那么宁静而祥和。</p> <p class="ql-block">走进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第一展厅入口处的标识牌映入眼帘。中文和英文的标识清晰地指引着参观者进入展厅。展厅的平面图详细展示了各个区域的布局,让人一目了然。我怀着敬畏之心踏入展厅,仿佛穿越时空,与历史对话。</p> <p class="ql-block">站在黄河流域的洪水遗迹图前,我被深深震撼。图上标注的多个遗址点,仿佛将我带回了那个洪水肆虐的年代。黄河上游、中游和下游的地理位置清晰可见,每一处遗址都承载着先民们与洪水抗争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在博物馆的接待台前,我看到几位工作人员正在忙碌地为参观者提供服务。台面上摆放着红色的装饰和花束,为整个场景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背景墙上悬挂着“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的标志,显得庄重而大气。</p> <p class="ql-block">在博物馆的一角,我驻足于一块黑色的石碑前。石碑上刻着金色的文字,内容涉及夏朝的历史和考古发现。这些文字仿佛在低声诉说着那个遥远时代的辉煌与沧桑。</p> <p class="ql-block">翻阅《史记·卷二·夏本纪》,我被大禹治水的故事深深吸引。西汉司马迁撰写的这部史书,详细记录了大禹及其父亲鲧治水的故事,以及大禹治水的成功。每一个字都仿佛在描绘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p> <p class="ql-block">在博物馆的一个展板前,我驻足良久。展板上用中文和英文介绍了大禹治水的故事。展板顶部的大字标题“茫茫禹迹”和下方的英文标题“ACCOMPLISHMENTS OF YU THE GREAT AND ESTABLISHMENT OF THE NINE PROVINCES”相映成趣。展板下方详细讲述了大禹治水的历史背景和过程,让我对这位伟大的治水英雄有了更深的了解。</p> <p class="ql-block">在一面墙上的展板前,我看到了关于古代器物铭文的介绍。旁边摆放着一个古代铜器模型,仿佛在诉说着那个时代的工艺与智慧。</p> <p class="ql-block">在一个圆形展览厅内,我被墙壁上的一幅大型浮雕所吸引。浮雕生动地描绘了古代水利工程的壮丽场景,周围有许多参观者在观看和讨论,气氛热烈而活跃。</p> <p class="ql-block">在博物馆内,我看到一尊金色雕像矗立于背景墙前。雕像人物手持工具,姿态庄重。背景墙上刻着文字,描述了古代水利工程的成就。我驻足良久,感受着雕像的威严与历史的厚重感。</p> <p class="ql-block">雕像背景墙上的文字清晰地描述了古代水利工程的成就,其中提到“卑宫室,致费于沟洫”,强调了水利工程的重要性。这些文字与背景墙的纹理相得益彰,仿佛在低声诉说着那个时代的辉煌。</p> <p class="ql-block">大禹治水成功后,九州得以统一,四海会合。帝尧赐予禹玄圭,以示成功于天下。这一历史事件让我深刻感受到大禹的伟大与智慧。</p> <p class="ql-block">雕像背景墙上的文字详细描述了古代水利工程的成就,包括“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橇,山行乘樏”。这些文字内容丰富,字体清晰,与背景墙的纹理相映成趣,仿佛在诉说着那个时代的出行方式。</p> <p class="ql-block">在一块石碑前,我看到了“帝舜命禹敷土,随山浚川”字样。这些文字清晰可见,仿佛在低声诉说着那个时代的治水故事。</p> <p class="ql-block">在一块石碑前,我看到“於是尧听四岳,用鲧治水,九年而水不息,功用不成。”的文字。这些文字让我深刻感受到治水的艰难与复杂。</p> <p class="ql-block">在一块石碑前,我看到“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其忧。”的文字。这些文字排列整齐,仿佛在诉说着那个时代的洪水之患。</p> <p class="ql-block">大禹治水的故事让我深受感动。他吸取父亲鲧治水失败的教训,采用疏导方法治理洪水,最终取得成功。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p> <p class="ql-block">大禹生平铜铸浮雕生动地描绘了大禹治水的故事。从继承父亲事业到吸取经验教训,从疏导洪水到踏遍九州,从三过家门而不入到以德服人,每一个情节都让我感受到大禹的伟大与智慧。</p> <p class="ql-block">在一块展览板前,我看到了关于夏朝历史的介绍。标题为“赐土命氏”和“BEGINNINGS OF THE XIA DYNASTY”,下方的文字解释了夏朝的起源和重要事件,如禹都阳城、禹征三苗等。文献引用和地图示意图让我对夏朝的历史有了更深的了解。</p> <p class="ql-block">在关于禹都阳城的详细信息中,我看到了文献引用、考古发现和地图示意图。这些信息让我对禹都阳城的历史有了更深的认识。</p> <p class="ql-block">在文献引用部分,我看到了关于禹都阳城的多个文献记载,包括《孟子·万章上》、《古本竹书纪年》、《世本·居篇》和《史记·夏本纪》。这些文献让我对禹都阳城的历史有了更全面的了解。</p> <p class="ql-block">禹征三苗的历史事件让我深刻感受到军事征服和扩张的重要性。考古研究表明三苗集团都邑性遗址石家河古城走向衰落,后石家河文化文化面貌产生突变,专家认为这是禹征三苗的结果。</p> <p class="ql-block">在一块文字板前,我看到了关于大禹治水功绩、军事实力以及天下共主转变的介绍。这些内容让我对夏王朝从古国社会向王朝国家转型的过程有了更深的理解。</p> <p class="ql-block">在一个博物馆展览柜前,我看到了多个破碎的陶器,包括罐子、碗和壶等。这些陶器的历史悠久,让我感受到禹会村遗址的丰富文化内涵。</p> <p class="ql-block">在一块展板前,我看到了关于夏王朝兴衰与东夷族关系的介绍。这些内容让我对夏王朝的历史有了更深的认识。</p> <p class="ql-block">夏代世系与王朝控制区域的介绍让我对夏代的历史有了全面的了解。夏代共历十四世十七王,统治时间约471年,主要控制区在豫西、豫东、豫北、鲁西和晋南部分地区,核心控制区在洛阳盆地和汝河、颍河上游地区。</p> <p class="ql-block">在一块展板前,我看到了关于夏代疆域的详细介绍。展板上列出了夏代各代君主及其都邑的分布情况,让我对夏代的历史有了更深的了解。</p> <p class="ql-block">在一张关于夏代部族林立的介绍中,我看到了夏代同姓部族和异姓部族的名称及其封国或居地。这些内容让我对夏代的历史有了更全面的认识。</p> <p class="ql-block">在一幅夏代族邑分布图前,我看到了禹、启、太康、仲康、相、少康、杼、孔甲、桀等夏代君主的名字,并标注了都邑、同姓和异姓的分布。这些内容让我对夏代的历史有了更深的理解。</p> <p class="ql-block">在博物馆展览区,我看到了各种古代陶器和瓷器。这些展品让我感受到古代工艺的精湛与智慧。</p> <p class="ql-block">古城寨遗址的介绍让我对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筑城技术有了更深的了解。遗址内城址建造与使用年代大致在公元前2090-2030年,城内遗址面积17.5万平方米,城外遗址面积10余万平方米。这些数据让我感受到古城寨遗址的宏伟与壮观。</p> <p class="ql-block">在博物馆展览柜前,我看到了几件古代陶器,包括陶罐、陶盘等。这些展品让我感受到古代工艺的精湛与智慧。</p> <p class="ql-block">在博物馆展览墙前,我看到了瓦店遗址的考古信息,包括出土陶器的图案和实物图,以及遗址的地理位置图和遗址发掘现场的照片。这些内容让我对瓦店遗址的历史有了更深的了解。</p> <p class="ql-block">在一块宣传牌前,我看到了关于中华文明的名言,强调了良渚、二里头、殷墟、三星堆等文明遗址的重要性。这些内容让我对中华文明的历史有了更深的认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