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新课标强调核心素养导向,要求语文教学注重信息类文本(如论述类、实用类、科普类等)的阅读与写作能力培养,同时推动“教—学—评”一体化。为了更好地落实这一目标,我决定从实际教学出发,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为落实语文小课题研究,切实提高课题小组内成员课题意识与教研能力,我——何秋妮老师,在2024年12月18日为高一(1)班的学生教授了一堂《家乡文化生活·调查报告》的信息类文本阅读指导课,是课题组的中期汇报课。</p> <p class="ql-block">一、课前准备</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了解新课标是第一步。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信息类文本的阅读方法,我在课前先给学生印发了相关资料,详细介绍了信息类文本的特点和阅读技巧。这些资料包括论述类文本的结构分析、实用类文本的应用场景以及科普类文本的知识点提取等。通过提前阅读这些资料,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更高效地吸收知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准备阶段,我和另一位同事一起查阅了许多书籍,深入研究新课标的要求。我们坐在现代化的室内环境中,专注地阅读、讨论,力求将理论转化为实践。这样的过程虽然安静,却充满了力量,为后续的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p> <p class="ql-block">二、授课阶段</p><p class="ql-block"> 课堂上,我结合印发的资料进行讲解。屏幕上展示了论述类文本的分类和特点,我用手指向屏幕上的内容,逐一解释。学生们坐在课桌前,认真听讲,有的还在笔记本上记录重点。</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三、课堂训练</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介绍完知识点后,我安排学生进行训练。通过实际操作,他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信息类文本的阅读方法。课堂上的互动环节尤为重要,学生们分组讨论学习资料,有的站着发言,有的坐着记录。</p> <p class="ql-block">四、互动环节</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课堂互动中,我走到学生中间,与他们交流。面对问题,我耐心解答;看到闪光点,我及时鼓励。学生们面前的桌子上堆满了书籍和资料,显得非常忙碌,但他们的眼神中流露出对知识的渴望。这种师生之间的互动,让课堂更加生动有趣。</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课堂的最后,我总结了学生们的成果。他们不仅学会了如何阅读信息类文本,还掌握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正是“教—学—评”一体化的体现,也是我们教学的最终目标。</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整堂课下来,我深刻体会到,只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作为教师,我的责任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点燃他们对学习的热情。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能继续携手前行,共同探索语文教学的无限可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