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好自己读书会回顾(4)

哇呜小院

<p class="ql-block">本期读书会主题是职业发展,推荐阅读的书有《MBTI,我和我的使用说明书》、《如何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出类拔萃》以及《精益创业》。</p> <p class="ql-block">俗话说“男怕入错行”,在女性也追求独立的今天,女也怕入错行。MBTI提供了一个了解自身优势,同时又简单明了的测试工具,通过回答问题,我们能获得一个包含四个维度的人格特征:INTJ(建筑师型)、INTP(逻辑学家型)、ENTJ(指挥官型)、ENTP(辩论家型)、INFJ(提倡者型)、INFP(调停者型)、ENFJ(主人公型)、ENFP(竞选者型)、ISTJ(物流师型)、ISFJ(守卫者型)、ESTJ(总经理型)、ESFJ(执政官型)、ISTP(鉴赏家型)、ISFP(探险家型)、ESTP(企业家型)、ESFP(表演者型)。比如我是INTP型,意味着我比较擅长逻辑分析、抽象思考,有很强的好奇心和创造力,适合做科研、技术、设计、金融等工作。在适合的领域理,也不是所有细分领域都适合,比如设计领域,推荐的方向是对逻辑和创新要求高的架构设计和产品设计这类细分领域。</p> <p class="ql-block">《MBTI,我和我的使用说明书》这本书给出了几个需要特别注意的建议:第一,所有类型的人格并无好坏之分,它最大的作用在于揭示与工作的匹配度;其次,每个人都或多或少都拥有上述16种人格的部分特点,测试出来的类型只是你最突出的特点;第三,思想成熟度与生活经历会影响你的人格表现,所以建议在18岁(成人后)至35岁(还没太被社会改变之前)测试,并且在施测师辅导下做测试。</p> <p class="ql-block">然而,如何运用MBTI结果才是最重要的事。实际上,大多数人的工作很少能和自己的人格特点完全匹配,特别是你的第一份工作。所以,我觉得找工作时应更关注自己不适合的工作,比如我是INTP,不适合做重复性的、高度社交互动的、注重细节和规则的和情感需求高的工作,那么求职中我就需要力求避开这些坑,否则会做的非常吃力,甚至搞得怀疑人生。在此基础上,才可以考虑职业的稳定性、薪酬乃至发展前景等等。对于已经就业的人,如果从事的正是你不适合的工作,可以考虑换一份工作,如果不是的话(也就是你至少不讨厌这份工作),那么从这项工作中寻找适合你的细分领域(或者工作方式)或许更能事半功倍,《如何在你感兴趣的领域出类拔萃》和《精益创业》或许能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p> <p class="ql-block">罗伯特格林所著的《Mastery》,被译为《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大师》,也被译为《出类拔萃》。该书介绍了如何寻找原始兴趣(类似于MBTI测试),如何发掘感兴趣的细分领域,对细分领域的精进,则离不开刻意钻研,以及思想放松时的顿悟。《精益创业》的理念是用最低的成本开发核心功能,然后投入市场验证,再根据市场反馈来迭代升级,而非一开始就追求所谓的“完美产品”。这种理念在找工作时是有用的,我们不必找到与我们的要求完全匹配的工作,只需要这个工作有我们最看重的要素,等掌握了核心要素(工作能力)之后,再换个工作就是,而且,有能力的人换单位,通常都能带来薪资和职级的增长。除此之外,还可以参考《一人公司》,把自己当成一家公司来运作,这样,你与单位的雇佣关系,在你的思想上就转化为两家单位的合作关系,这种思想的转变,将深刻改变你的行为模式。</p> <p class="ql-block">我们用一辈子的时间来工作,不必要、也不可能一辈子都待在一个地方,最重要的还是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能力,让工作来养好自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