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这是我第二次到颐和园!</p> <p class="ql-block"> 由于这次从不同的门进去,看到了不同的风景!</p> <p class="ql-block"> 颐和园除了昆明湖,在湖边的小山上,还有很多这样很美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 颐和园山上主要建筑有:</p><p class="ql-block"> 1. 佛香阁</p><p class="ql-block"> 佛香阁是颐和园的标志性建筑,位于万寿山前山台基上,始建于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后毁于英法联军,于光绪二十年(1894年)重建。建筑高41米,八面三层四重檐,巍峨壮观,是俯瞰昆明湖和全园的绝佳位置。</p> <p class="ql-block"> 2、排云殿。排云殿位于万寿山前山中轴线上,原为大报恩延寿寺,光绪十三年(1887年)改建为慈禧太后举行万寿庆典的场所。建筑群包括排云门、玉华殿、云锦殿等,布局对称,装饰奢华,展现了皇家气派。</p> <p class="ql-block"> 3. 智慧海</p><p class="ql-block"> 智慧海位于佛香阁北侧,是一座无梁佛殿,完全由石砖发券砌成,展现了古代建筑的高超技艺。其外观仿木结构,内部供奉佛像,是万寿山建筑群的重要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 4. 宝云阁</p><p class="ql-block"> 宝云阁又称铜亭,是中国现存最大的铜铸建筑,位于万寿山前山。整个亭子由铜铸造,造型精美,工艺精湛,是清代铸造技术的杰出代表。</p> <p class="ql-block"> 5. 香岩宗印之阁</p><p class="ql-block"> 位于万寿山后山中轴,是仿西藏桑耶寺而建的佛教建筑群,始建于乾隆年间,后毁于英法联军,光绪十四年(1888年)重修。建筑群包括主殿和配殿,供奉三世佛和十八罗汉,展现了汉藏建筑风格的融合。</p> <p class="ql-block"> 6. 景福阁</p><p class="ql-block"> 景福阁位于万寿山东部山顶,原为昙花阁,光绪年间改建为景福阁。建筑前后五楹,有曲廊相通,曾是慈禧观雨、赏月和接见外国使节的场所。其地势高,视野开阔,可眺望圆明园和畅春园。</p> <p class="ql-block"> 这些建筑共同构成了颐和园山上的壮丽景观,体现了清代皇家园林的建筑艺术与文化内涵。</p> <p class="ql-block"> 昆明湖,古称“七里泊”、“瓮山泊”、“大泊湖”、“西湖”。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内湖泊,属海河流域北运河支流通惠河水系。古代源于玉泉山诸水,1966年京密引水渠建成后,水源多来自此渠。出水为南长河(京密引水渠下段)。</p> <p class="ql-block"> 昆明湖的面积约为颐和园总体面积的四分之三,总面积有3000亩之阔。元代始为通州漕运的水源地,金代以后逐步建设皇家园林,至清代形成规模宏大的颐和园。民国以后,成为公园。</p> <p class="ql-block"> 昆明湖是元代京城漕运航道通惠河、元明清帝王赴西山浏览的水道。清代京城用水的水源地。直到1956年永定河引水渠工程建成以前,昆明湖始终是北京城的唯一地表水源。1966年建成的京密引水渠也把昆明湖作为主要的调蓄水库,堪称为北京城的生命线。</p> <p class="ql-block"> 2021年10月22日,被列入北京市第一批水利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 这一天颐和园兰天白云,鲜花盛开!</p> <p class="ql-block"> 鲜花在红墙、黄瓦、兰天、白云的映衬下,美不胜收!</p> <p class="ql-block"> 古建筑在垂柳的遮挡下,更加梦幻!</p> <p class="ql-block"> 昆明湖边,垂柳、古建筑、古代美人完美结合!</p>